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策略
2024-05-10解杨
解杨
【摘要】本文从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恰当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转变评价方法,落实以评促学三个方面出发,对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作用,高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跨学科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8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这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等要素,以任务为载体,构建高质量的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多学科知识,连接课内外、学校内外的内容,有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更好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项教学活动,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地位的突出,这既需要教师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度,也需要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解决更加多样的问题,也只有从教学和评价多个方面出发,全方位地变革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满足如今教学理念更高的要求。
一、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恰当活动
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的学习内容并非没有限制,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语文学科的中心地位成为了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发挥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的作用。
(一)结合单元主题,确定活动主题
作为一种语文学习任务群,能否有效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如今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的部编版教材指导下,教师需要以自然单元为框架,积极引入其他单元或者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也为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因此,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单元主题确定活动主题,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为动物与人,立足于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师就可以开展以“动物朋友”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生物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将其习性写入表格中,完成观察报告。这样,通过结合单元主题开展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教师在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增进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合理设计任务,突出语文特色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合多门学科的学习任务群,其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但在过去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偏离主题,更多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是跨学科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一种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应当充分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而结合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载体的特点,教师就需要结合语文能力合理设计学习任务。例如,结合历史为主的其他学科,教师可以开展“魏晋风骨”为主题的诗歌阅读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如结合语言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教师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配乐,充分融合音乐学科;结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融合历史知识,提出“魏晋风骨形成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结合核心素养设计的多样化任务,教师有效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在跨学科学习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能力。
(三)融入多门学科,丰富活动类型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领域是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情境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语文知识在多个学科的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不同单元多样化的主题则为教师融入多种学科知识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语文学习中开展与不同学科结合的多样化活动,教师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各项情境中的应用能力,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融合多门学科,丰富活动类型,如针对其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组织学生开展人物形象的绘制活动。而针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教师则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基于跨学科学习充分融合其他学科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结合所学音乐知识选择合适的配乐,也需要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做好舞台的布置。这样,结合多门学科,教师有效丰富了活动的类型,一方面有效调动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多样化情境中的能力。
二、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相比傳统的学习方法,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和场景趋于多样化,要求教师构建课内外融通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丰富学生知识获取渠道,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学能力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信息的学习活动,跨学科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学生知识获取渠道严重依赖教师的现状,让学生能通过多种方法自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成为了亟待教师解决的问题。教育信息化是如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更好地满足跨学科学习对学生能力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教授学生正确方法,有效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例如,在“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我眼中最可爱的人”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选择一系列爱国英雄,以问卷的形式对身边的同学和亲人进行调查,了解到哪个爱国英雄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爱国英雄,结合历史学科了解其经历,总结其身上的品质,完成手抄报。这样的跨学科实践对学生信息收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如在问卷调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电子问卷,有效减少实践量。而在爱国英雄事迹的了解中,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纪录片和文字素材。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做好小组组织,促进深度合作
学习共同体是如今中小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能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辅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相比传统以单一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活动,跨学科学习对学生多门学科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也需要掌握与语文有着密切联系的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有效提高小组内学生能力的多样性,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深度合作。例如,在每個学期开始,教师就可以综合学生各个学科的成绩,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划分学生小组,保证小组内学生能力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合理分工。如在“倡导低碳生活”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开展以“空气污染”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足够的语文学科知识,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和化学知识基础,以合理分工。如在问卷设计中,学生小组就可以由擅长地理的学生确定调查的内容,访谈活动则由擅长口语表达的学生主导。这样,通过合适的小组组织方法,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度合作切实提高了跨学科学习的效果。
三、转变评价方法,落实以评促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借助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反思。而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促教与促学作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是相当必要的。新课标对学习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相比传统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中开展的活动和场景也趋于多样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延续过去以学科成绩为主,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明显无法满足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变革评价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形式调整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促学作用。
(一)立足核心素养,引入多样指标
新课标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而作为一种新课标指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无疑是跨学科学习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确定评价的指标,要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将依托核心素养制定的目标渗透到评价环节是相当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量表这一评价方法,以核心素养为框架制定评价的指标,引导学生从核心素养培养出发进行反思。例如,在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就可以通过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的量表对学生展开评价。如在语言能力方面,针对跨学科学习开展的调查活动,教师就可以制定“是否具备足够的口语表达能力,高效收集本地民风民俗相关的信息?”这一指标;在文化自信方面,教师则可以制定“能否了解本地民风民俗的历史,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的指标。这样,通过立足核心素养制定的多样化指标,教师引导学生从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进行了反思,在素养导向下更好地发挥了评价促学作用。
(二)结合实践场所,丰富评价主体
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相比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跨学科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境更加多样,参与的主体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以教师为评价和监督的主体并不合适。新课标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中心,而家校共育理念则要求教师与家长积极联系,形成合力。在评价环节引入学生和家长作为评价主体,教师能有效应对不同学习情境参与人员不同的情况,这对于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与促进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师就可以以“至爱亲情”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并根据任务确定评价主体。其中,在“我的全家福”这一任务中,学生需要绘制全家福并向其他学生介绍家人的特点。针对这一过程,教师就可以开展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模块为主的评价方法。而在了解了家人对自己的爱之后,在课后结合劳动教育布置的“为家长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一任务中,教师就可以向家长发放量表,以学生自己和家长两个主体进行评价。这样,结合实践成果选择合适的评价主体,教师更好地发挥了评价对学生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融合多样活动,选择多种方法
成果评价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动力。相比传统的教学活动,跨学科学习融合多门学科知识,充分联系生活,活动的形式趋于多样化,活动的成果类型也更加丰富。调研报告、海报、视频资料均可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单一的成果展示方法明显无法应对这样多样的成果。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就成果进行反思,从而发挥评价促学作用。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展的以“四季美景”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最终的任务成果为画作和诗歌搭配的手抄报。在评价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其展现到墙面环境中,让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在“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单元,教师向学生布置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位爱国英雄,了解其经历,总结其品质的任务。在成果评价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爱国故事会”,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学生,并以学生投票选出优秀故事。这样,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师更好地应对了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多种类型的任务,有效地落实了评价促学原则。
综上所述,在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教师既需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也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需要以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也只有从教学评多个环节全方位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有效提高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效果,满足如今教学理念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祖晔.指向“跨学科”的初中语文作业“智”设计——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3):63-65.
[2]冯善亮.技术赋能学习,提升语文跨学科学习体验[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