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跨学科研学课程开发

2024-05-10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王 颖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跨学科研学课程这一概念。所谓跨学科研学课程,指的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一种综合性与探究性密切结合的深度学习方式。新课标中将跨学科研学课程作为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之一,由此可见其教学地位至关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研学课程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教师要分别针对语文和历史、语文和数学、语文和物理、语文和美术这四个方面开展跨学科研究,为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跨学科研学课程  语文学科素养  课程教学效率

【课题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初中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2022ZJY166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16-03

研学课程的实质是学校内部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多学科知识,这也为跨学科研学课程开发创造了条件。跨学科研学课程指的是在综合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开展研学活动,将活动进行课程化的设计。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就可以根据所跨的学科主题完成具体的活动任务。跨学科研学课程的开设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点的密切联系,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格局,优化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跨学科研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跨学科研学课程开发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内涵与要求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学习认知观,全面提升学习效率的需要。

1.有助于贯彻语文新课标的内涵与要求

2022年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跨学科研学课程这一概念,这也是此概念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新课标关于本概念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提 高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任务群同样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大单元教学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综合来看,新课标的修订对未来语文教学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坚决贯彻教学方针。而大单元和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重点方面,自然是教师贯彻的重点。而跨学科研学课程是其中一个学习任务群强调的内容,所以也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这一层一层的密切衔接和环环相扣的逻辑下,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跨学科研学课程的研发就是在贯彻新课标的内涵与要求。

2.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学习认知观

形成健全的学习认知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大收获。这种健全的学习认知观表现为突出的学习品质和出色的专业学习素养。语文新课标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归纳为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部分。具备这四项素质是学生实现语文高效学习的关键,更是灵活应用语文知识充分认知并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这四项学科素养的培养可以把语文作为主阵地,但不能忽视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例如,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可以联系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字发展和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历史的范畴;审美创造的培养可以联系文学作品中塑造出的意境美和画面美,这属于美术学科领域;而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同样也能不同形式地和其他不同学科产生关联。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过程中,具备跨学科研学的教育思维可以极大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开发跨学科研学课程更是能为这种观念的落实提供坚实的形式基础。因此,跨学科研学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学习认知观,有效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跨学科研学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跨学科研学课程构建有助于最新教育理念的贯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学习认知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而考虑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跨学科研学课程的构建也要针对核心素养的不同表现明确不同的设计思路。

1.语文跨历史研学课程,培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新課标规定的第一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学习语文知识,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拥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要建立在对汉字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解读汉字,认识汉字对历史发展的记录作用,对优秀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把语文和历史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组织一次跨学科研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质。如,每一节语文课上,学生都要学习课后的生字生词,不仅要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还要掌握生字生词的用法,理解这些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于是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语文跨历史的研学课程实践,研学课程的任务如下:第一,在南宁当地或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市寻找你最感兴趣的历史古迹,并考察这些古迹中体现出的汉字元素是什么?第二,结合你对这些历史古迹中的汉字形式、书写方法等探究,思考汉字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延续产生了哪些重要的作用。这两个任务是本次研学课程的主题任务,对全班学生开展学习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学生在户外实践中找到了金狮巷、伏波庙、滕村北府庙、蔡氏书香古宅等一系列的历史遗迹和古代建筑,而后详细观察了建筑本身,查阅当地的限制,在当地市民和村民中进行采访了解了与这些历史古迹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和历史传说,特别是收集到了每一处历史古迹的牌匾文字,通过赏析牌匾文字的书写,理解汉字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历程。而教师在本次研学课程中始终发挥着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语言文字的层次上来。如此,学生通晓了历史知识,也培养了文化自信素养。

2.语文跨数学研学课程,培养语言应用

语言应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与整合,初步具备良好的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征和应用规律,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语言应用素养同样表现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灵活组织内容以清晰表达意图,把语言作为个人认知、探讨客观世界的一种有效的工具。而这种语言表达能力所体现出的強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恰恰是数学专业彰显最明显的。于是教师便开展了一次语文和数学跨学科研学课程建设的活动,充分借鉴数学证明题中的逻辑让整个表达更加严谨且流畅。例如,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栏目教学中,教师特意为全班学生组织的一次口语交际和数学证明题中的逻辑相结合的跨学科研学课程。在课程中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完成一道关于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数学题,在证明的过程中必须要完整说出整个题目的证明思路,要有理有据,有强烈的逻辑支撑,不可以缺少必要的条件。第二项任务是在完成证明题后评价数学证明题中的证明方法有何优势,如果将这种问题的证明思路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会有哪些效果。第三项任务则是在掌握数学证明题表达逻辑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生活中的某个话题,全班每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彼此之间围绕话题进行表述,在表述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逻辑和条理,要包含所有比较关键的已知条件,切实增强整个主题的表达逻辑。

3.语文跨物理研学课程,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具备的另一项极为关键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联想想象、比较分析、归纳判断等一系列的认知表现。在培养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步形成理性且稳定的思维能力,不仅思考文章本身所传达出的自然科学知识,更要思考文章作者的科学精神。这种思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而物理恰恰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和实验结果的学科。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物理结合起来进行一次跨学科研学课程。例如,《被压扁的沙子》是阿西莫夫写的一篇非常重要的短文,这篇短文主要交代了小行星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为了引导学生领悟这一点,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了一次充满趣味的活动,整个活动共分为以下几个任务:第一,请你选择沙子或泥土若干,而后将这些沙子或泥土用相应的容器尽可能压缩其体积。再选择另一组沙子或泥土在不刻意压缩的情况下和压缩过的沙子、泥土体积保持一致,最后分别测量压缩过和未经压缩的沙土块重量;第二,请你把经过压缩和未经压缩的沙土块从高空以自由落体的方式扔下,在目标的预定着落点放若干个纸板或用于测试撞击力度大小的物理工具,检测每一个土块的实际撞击力度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该跨学科研讨课程以这两项任务为驱动。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经过压缩的泥土块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要比未经压缩的泥土块更重,而且自由落体的冲击力也更大!这是因为经过人为压缩改变了泥土内部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泥土块的重量。而根据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或其他定律,重量越大的物体在自由落体时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在学生得出这一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把个人思维从泥土块转移到小行星,转移到恐龙灭绝这一话题上来。如此引导下,学生最终理解了文章中的内容,形成了科学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的学习精神。

4.语文跨美术研学课程,培养审美创造素养

审美创造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审美创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多种手段对语言文字和作品进行全方面赏析从而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备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一般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赏析文章本身的语言美,另一方面是赏析文章传达出的中心思想美。语言美主要表现为经典的修辞手法应用和优质的意境塑造,思想美主要表现为某一篇文章中所传达出的高贵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然而无论赏析文章的意境美还是中心思想美,都能将其归纳为艺术领域。因为赏析一幅艺术作品也是主要包括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意境思想价值这两个方面。例如,赏析梵高的《向日葵》不仅要赏析整幅作品的色彩渲染和构图,更要赏析通过作者这幅作品的细节构思所传达出的浓郁的热情,认识到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扑向太阳的画家。因此,审美创造素养教学可以和艺术跨学科。例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表现出了老舍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在赏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把语文和美术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开展了一次跨学科研学课程。教师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准备画笔和画板等多种美术工具,向学生下达了三项绘画任务:第一,画一个被山包围起来的城市,在城市的某个方向上,群山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小的缺口;第二,尝试画一幅“傍晚时分天空落下小雪,让整个城市的建筑和道路撒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的画面;第三,尝试画一幅冬日的河边图,冬天的河边,河水还在静静流淌,由于温差原因导致河面上升起了一层薄薄的雾。当学生画出这三幅画后,教师结合美术专业知识共同解析其中的原理,以美术的专业角度赏析这几幅作品。在赏析完成后,教师把这三幅画和《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的三个自然段对应起来,赏析文字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和画面美,培养审美创造学科素养。由此可知,教师实现语文和艺术跨学科研学课程的构建对学生赏析书本内容,培养审美创造素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未来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和新要求。跨学科研学课程便是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明确的一个核心理念。跨学科研学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和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和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语文分别和历史、数学、物理、美术等多个学科统筹结合起来,系统优化教学工作,提升跨学科研学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弘.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创新素养的影响[J].中学语文,2023(29):3-5.

[2]黄玲妹.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困境与解决路径——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9):33-36.

作者简介:

王颖(1984年10月—),女,汉族,广西博白人,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