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10陈元鹏刘先越
陈元鹏,刘先越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化与数据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下,教育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改革重心也在不断地向学生偏移。当今,微课以其微小、流媒体的特点,常作为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切入点,自2013 年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1-3]。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4],而常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低、兴趣低,致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学生基础不好、自学能力不足,加之部分专业课程存在理论知识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及教学场地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传统职业技术教育亟需改革和创新[5]。本文从微课的定义及特点出发,分析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1.1 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 于2008 年提出[6],他将建设微课的步骤分为:确定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录制一个1~3 分钟的视频;设计能指导学生阅读和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011 年,胡铁生提出了国内微课的定义,即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1.2 微课的特点
1.2.1 知识模块单元化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注意力往往放在最初的十几分钟,而微课以其5~10 分钟的教学时间完美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于知识点或者技能部分,微课能将其碎片化,将复杂的知识点和技能模块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更容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
1.2.2 深度学习便捷化
微课利用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等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灵活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重复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还对知识框架的塑造和知识成果的转化有很大帮助。
1.2.3 课程设计个性化
微课的内容较少,且当今多媒体技术已相对成熟,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制作一堂高质量微课。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能够针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及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最适合学生的主题,个性化进行课程设计。每一堂微课结束后,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对后面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进行实时调整,这使得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容易完成;而学生通过微课的“辅讲”,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及效率得以提升。
2 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能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其教学特点比较偏重于实际操作。以电气类专业课程为例,电气类专业课程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应用微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
2.1 微课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当前电气类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这部分内容学生主观上感觉简单、不重要,其在参与课堂活动十几分钟后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造成时间浪费。针对这些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如课程的概述部分,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进行讲解,之后,可将部分剩余课时调到实训课或者知识点扩充及延伸方面,比如在船舶电力系统这门课中,综合电力推进技术是目前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电力系统的研究方向,将其放在微课中作为知识点的扩充,引导学生去关注最新研究热点。另一类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繁多,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无法在脑海里完成知识架构。而微课能够很好地将教学活动置于两者的平衡点上,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将微课安排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中,使得学生在传统课堂中能够带着碎片化知识听课、拼凑碎片化知识、组成知识架构,让课堂知识点的方向由“是什么”转变为“为什么”。如在电气自动化基础这门课中,对逆变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知识点进行讲述时,利用微课课前预习,在课堂中将逆变电路是什么的问题转变为为什么这样操作会使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2.2 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实训课程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比较高,但当前存在实训课时不够,设备损耗率大;教师精力有限,学生参与度低;相关设备及场地不够,设备更新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等问题,影响了实训质量,而微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应用微课教学能随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依据微课时间短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课下的“微学习”时间,从而分担一部分传统课堂教学的压力,如电气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中的正反转控制环节接线实训课中,传统教学是先教师演示,后学生操作,教师演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一旦“开小差”就会跟不上,此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将演示过程提前制作好,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初步了解实训的要点、技巧等,这不仅使接下来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且还能减少学生的误操作。课前微课真正实现了“一对一”教学,解决了学生多而资源不够的矛盾。
其次,微课因为制作方便,且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所以通过一台手机就能完成。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录制学生操作视频并制作成微课,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够在视频中点评学生的一些操作,如讲述错误的操作所带来的后果等,这样学生就有极大的课堂参与度,课堂积极性得到激发,这是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效果。
最后,微课依托互联网技术使得其对于开放资源的获取变得极为方便,如慕课网、微课网等网络资源;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优质资源,由教师针对以上资源进行遴选,然后剪辑、制作成适合相关课程的微课。
3 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 明确微课定位
当前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发挥着课程教学的“辅讲”作用,其一对一的教学及个性化表现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渐提高。由于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认为微课制作过程麻烦,对微课产生畏难、抵触等心理,致使其在日常教学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而利用好微课无疑是使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一条快车道,其作用不可忽视,应当引起院校领导与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应的还需要加大微课制作资源投入,重视相关人员培训。另外,在正视微课价值的同时,还应明确微课在课程中的定位。
首先,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应该是“辅讲”,这其实是大多数人容易忽略的一点。就微课概念来说,它就是一种独立的、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既可以与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也可以与非正式的课堂学习环境结合[7],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但是可以融入传统课堂。
其次,微课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师在微课制作时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环节,也就是有目的地进行使用,比如在舰艇电力系统这门课中,实训内容之一是发电机手动准同步并车与负载均分,微课只需要针对它制作5~10 分钟的操作讲解视频即可,不要在微课中掺杂一些无关的知识。
3.2 规范微课标准
近些年,微课发展相对成熟,但仍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微课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实际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因此,规范微课标准迫在眉睫。首先,院校应成立微课团队小组,针对院校相关专业的微课制订详细标准,包括教学设计、拍摄制作、考核评价等,以此来弥补教师个人力量的不足;其次,在标准制订前期试行“小作坊”模式,确定微课课程试行点,在实践中磨合微课团队小组,最终制订符合课程特色的微课标准,变“小作坊”为“流水线”。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微课应该融入教师自身的一些特点,而不是奉行“拿来主义”[8]。微课作为短视频的一分子,就是抓住了当代学生喜欢流媒体的特点,丰富了以往单一的纸质书本呈现学习资料的方式,因此,微课不应该只是形式教学,它应当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而是应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使微课有趣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以转换角色、分享自己的经历等方式来增加微课的趣味性,最终达到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3 建立微课学习平台
微课如果没有平台的支撑,那么其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无论是对制作者还是学生来说,微课必须便利,微课学习平台必须具备上传下载方便、师生交流实时、微课资源共享、考核评价合理、引导搜索便捷等功能,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才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满足其自主挖掘知识点的需求。微课学习平台在初期可以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也可以依托院校慕课平台等试行。
4 结束语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对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更应当引起重视。目前,微课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当中的应用率日益提升,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微课的“辅讲”地位,要将微课制作得妙趣横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另外,还需要重视微课的教学价值,通过加大对微课的资源投入、成立微课团队小组、建立学习平台等方式来规范微课标准,从而促进微课的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