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2024-05-10颜苗苗

关键词:话语建构受众

颜苗苗

(江苏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基层统战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新媒体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和话语环境对基层统一战线话语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破除我国基层统战话语困境,增强基层统战话语实效性和影响力,成为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必须立足新媒体视域,挖掘基层统战话语资源,推动基层统战工作的话语表达在流通形态上成为具体现实,以提升基层统战话语表达效力,打造与中国基层统战实践成就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一、新媒体视域下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建构价值

一个国家要想走向世界,必须在各关键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话语理论;一个政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建构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作为新媒体时代话语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话语资源,其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 有助于推动统战理论发展,不断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结构化话语集合,任何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优化都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立足中国基层统战工作实践构建基层统战话语,不仅是基层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表达方式和叙事体系的革新,更是统战话语理论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因此,立足新媒体时代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对统战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同时,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

统一战线理论是基层统战话语体系的话语来源,是基层统战话语的创新源头,也是推动基层统战话语创新的基础动力。同样,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建构也能推动统战理论的发展。在理论层面,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是统战理论的凝练概括和外在形式表达,表征了结构化的统战话语集合,这既要求基层统战话语的内容、概念和逻辑蕴含科学性,又要求基层统战话语的表述、阐释和实践具备科学性,其科学性发展有效推动了统战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实践层面,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在坚持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科学总结和全面阐释基层统战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与时俱进地立足于中国基层统战工作实际建构的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话语体系之中,深刻体现了理论创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从宏观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理论创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其内在体现的是统战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这实质上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

(二) 有助于将统战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守好基层统战话语阵地

基层统战话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话语建设不可或缺的话语资源,也是我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后方基地。进入新时代,充分发挥基层统战话语优势,有助于破除基层统战话语困境,守好基层统战话语阵地,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的实践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话语优势,“基层失语”“话语赤字”问题仍较为突出,加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复杂化,都给基层统战话语建构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构建新时代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战略优势,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有助于将基层统战工作的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扭转基层统战工作的“失语”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基层统战工作多集中于实践层面的探索,相对忽视了基层统战话语构建,致使基层统战工作呈现实践超前性和话语滞后性等特征,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务实、奉献不表功于言辞的作风,这些都可能导致基层统战工作长期处于“话语赤字”状态。建构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有助于扭转实践效力与话语效能不匹配问题,彰显基层统战工作实践优势,破解我国基层统战话语困境,提升基层统战话语表达效力。另一方面,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优越性的认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舆论战场上的优势,妖魔化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指责中国海外统战工作是对他国的“政治干涉”,炮制所谓的“统战干涉论”,甚至鼓噪反华舆论。与此同时,部分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特别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西方国家借助新兴媒体力量逐步加大意识形态渗透力度,且渗透方式逐渐隐蔽化、渗透手段逐渐科技化、渗透范围逐步基层化,以企图削弱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必须积极构建基层统战话语体系,有效回应各方质疑,提高基层群众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认识,才能在思想上铸牢意识形态防线,守好基层统战话语阵地。

(三) 有助于夯实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增强道路自信与话语自信

基层统战工作是党的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做好基层统战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夯实群众基础。习近平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1]154这表明,开展基层统战工作既要服务好群众,关注各领域统战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又要积极引导群众,在统战工作实践中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度。

然而,强大的认同感和自信度的获得离不开话语体系的建构。一方面,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有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夯实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表达的话语集合,也是表征基层统战工作成就,彰显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优势的话语系统。构建基层统战话语需立足基层实际,以真实、亲和、平实的话语表达不断提升基层统战话语内容的主导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话语实效性,整合基层统一战线力量和优势资源,不断凝聚共识,将基层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营造人人了解统战政策、人人关心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有助于充分发挥基层统战工作的实践优势,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道路自信和话语自信。近年来,我国基层统战工作成就显著,而基层统战话语作为基层统战工作的话语镜像,直接反映出基层统战工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建构基层统战话语本质上就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优势进行阐释、总结与弘扬,既有助于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扩大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又有助于基层群众在了解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同时明确中国道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和话语自信。

二、新媒体视域下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建构要素

话语体系由承载特定意识形态的各个话语要素集结而成,是结构化、系统化、秩序化的话语集合。基层统战话语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向基层人民群众宣传和阐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话语系统,是党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表达的话语集合,其建构要素主要包括话语环境、话语主体、话语受众、话语内容、话语传播等。探讨话语体系内在构成要素及各要素呈现的主要时代特征,是新媒体视域下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前提。

(一) 统战话语环境是重点

话语环境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点要素。所谓话语环境,就是某一话语生成、建构以及传播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场域条件。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演变和发展,这决定了作为外源性因素的基层统战话语环境,并直接关系到话语体系的建构。而良好的基层统战话语环境不仅是阐释话语生成的重要前提,也是决定基层统战话语内容产生的基础,更是确保话语建构、话语传播的重要条件。

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面临复杂的话语环境挑战。一方面,整体网络话语生态环境呈负向效应。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通过互联网获取讯息,网络媒介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话语体系建构的主战场,进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播革命,显著表现之一,即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播的破界与勘界,异质话语企图挤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空间。加之部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入侵,致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交锋与话语博弈愈演愈烈,因此就要求建构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树立互联网思维,借力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营造良好的基层统战话语环境。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诉求和参与意愿给基层统战话语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一新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多元化利益格局逐渐形成,基层群众的政治表达和利益诉求不断提高,这对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统战话语主客体是关键

话语主体是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要素。所谓话语主体,即话语的发出者、言说者和传播者,决定了话语体系“由谁说”的问题。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的话语主体包括决定和影响基层统战话语内容阐释、主题设定、议题设置及规则制定的执政党、参政党、政府、政治组织及个人等。鉴于基层统战工作的特殊性,基层统战工作人员成为党委统一领导下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在基层话语体系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话语客体即话语受众,是话语体系传播的直接对象,也是影响话语传播效能的关键因素。基层统战工作包括县区、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等若干领域的统战工作,这决定了基层统战话语受众范围广泛,全体人民群众都属于基层统战话语受众范畴,是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目标对象和潜在接受者。当然,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身份也决定了其在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并非仅专属完全被动的“话语受众”这一角色定位,而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参与者、评判者和推动者。与此同时,基层统战话语建构只有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创造性地吸收和转化群众话语资源,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探索出人民群众乐以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基层统战话语的传播效能。

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主体、话语受众逐渐呈现新的时代特征。相较过去,基层统战话语主体逐渐由“权威”向“民主”转变,话语受众的地位也逐渐由以往“消极被动”的信息传递向“积极互动”的信息交流转变,话语主体与话语受众也由过去的“精英”与“大众”的关系转向平等互动的关系。其中,基层统战话语主体在话语传播中起着主导作用,话语受众则逐步发挥话语传播的主体作用,两者在表达与反馈、沟通与互动、理解与认同的“双向奔赴”中共同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

(三) 统战话语内容是核心

话语内容是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要素。我们知道,话语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表达的有效工具和载体,是承载特定意识形态内容、形式及目标任务等的有机结合体,这决定了话语体系必然是表达特定意识形态内容的话语集合,也决定了统战话语内容在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关键性作用。一方面,统战话语内容是基层统战工作实践成果以及实践动态在话语层面的凝练表达和总结概括,系统回答了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是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统战话语内容直接决定了统战话语能否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决定了能否满足基层话语受众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和心理期待,影响着统战话语效能。

进入新媒体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统战话语内容建构问题,基层统战话语内容也逐渐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是由“同质化”走向“分众化”。过去由于话语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等因素局限,基层统战话语呈同质化趋向,进入新媒体时代,受话语受众需求多样化、话语传播途径多元化、话语环境复杂化等因素影响,基层统战话语内容不再是“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562,而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向基层话语受众提供分众化的话语表达,以不断满足话语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二是将“官方化”的“宏大叙事”与“生活化”的“小微叙事”相结合。基层统战话语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贴近现实,用平实化的语言贴近群众,增强基层统战话语的现实效能。过去统一战线在基层的宣传注重理论说教,话语内容注重宏大叙事,而当下则更加注重贴近现实,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基层统战话语在重视理论宣传与阐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现实效力,关注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期待,实现统战话语的价值主导性、内容契合性及受众可受性的有机统一。

(四) 统战话语传播是目的

话语传播是话语体系建构的目的所在,回答“如何说”“怎么说”的问题,是话语体系实现效能转变的重要环节。当前,建构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价值体现在于不断提高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效能,而解决基层统战话语“如何说”“怎么说”的问题与话语表达方式、话语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等息息相关,正确的话语表达方式、适宜的话语载体及传播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基层群众更好地了解和认同统战话语,不断提高话语传播效能。

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传播逐渐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其一,基层统战话语表达方式由“书面化”向“口语化”转变。过去基层统战话语宣传多以官方话语、文件话语及理论话语等为主,当下则逐渐改变过去说教式的表达方式,重视运用具有时代感、个性化和生活化的日常话语传达,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统战工作。其二,基层统战话语传播载体由“传统主流媒介”向“新兴非主流媒介”转移。传播载体是话语传播的“中枢”,影响着话语的辐射范围。过去基层统战话语传播多依赖纸质传媒、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话语载体不断涌现,传统主流媒介的宣传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显得过于单一和正式,而新媒体平台相较与传统媒介更能激发公众阅读欲望,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因而网络平台也逐渐演变为信息集散地和民意汇集地,新兴非主流媒介日渐成为基层统战话语传播的重要阵地。其三,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方式由过去的“线下单向性”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向流动”。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工作者逐步意识到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开始与时俱进地转变话语传播方式。当前,基层统战话语主体逐渐转变了过去以“线下”为主的话语传播方式,转而积极运用各类社交媒体、信息平台等与基层群众进行深层次、互动式的交流与对话,实现了统战话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向流动,有效推动了统战话语传播,拓展了基层统战话语阵地。

三、新媒体时代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建构困境

话语体系建构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发展阶段为解决“挨骂”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取得显著成就。基层统战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发展弱势阶段,特别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实践困境。

(一) 基层统战话语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不仅是我国统一战线话语的自我革新与成长,也是回应、反击和化解西方意识形态偏见与渗透战略的有力武器。着眼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加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因此,从国际国内视角审视,新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话语环境。

从国际视角看,国际话语生态环境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导致中西方在话语博弈中缺乏平等的对话平台,面对西方国家的诘难与打压,中方易处于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部分西方国家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在美化西方价值观的同时肆意抹黑丑化中国国际形象;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的成功让西方国家的焦虑不断上升,使得部分西方国家抱持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对我国进行战略施压,企图遏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而为抹黑和破坏中国海外统战工作,更有个别西方政客和学者炮制“统战干涉论”“侨务干涉论”等,干涉中国海外统战工作开展,这些都给统战话语建构带来极大挑战。

从国内视角看,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的话语环境同样有待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日益隐蔽,特别是进入新媒体时代,部分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力量进一步谋划意识形态布局,加大意识形态入侵力度,企图不断消解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尽管这一阴谋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逐渐为人民群众所“识破”,但小部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人民群众在西方“糖衣炮弹”的攻势下沦陷,成为“西方代言人”和西方价值观的“传教士”,这不仅不利于民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对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竞相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海量性、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等特征为民众获取信息和表达言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平台,新的政治诉求和心理期望相伴而生,加上西方文化渗透与思想侵蚀,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挤压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致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交锋与话语博弈愈演愈烈,给基层统战话语建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

(二) 基层统战话语主体思想观念待加强

基层统战话语主体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基层统战工作成效及话语传播效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层统战话语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话语受众在话语建构、话语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话语接收者,同时也是话语传播者,因此基层统战话语主体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一方面,基层统战话语主体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所谓媒介素养,即对人们获取、分析、衡量、传播讯息的能力的现实状态的描述[3]367。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多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式迅猛发展,给人们的感官系统带来冲击、享受与困扰,如何使融媒体形态下民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确保各媒介发挥正向功能,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而基层统战工作者作为基层话语传播的主要执行者,其媒介素养的提高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基层统战话语主体重视对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而媒介素养的提高则相对忽视,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效力。另一方面,基层统战话语主体的统战意识有待加强。基层统战话语主体作为话语传播的直接执行者,其统战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效能,但现实情况是少数统战干部统战意识较为薄弱,认为统战部门是“冷门单位”,没有地位,也缺少话语权,进而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些统战干部自嘲“统战部门自由自在,统战干部自生自灭,统战工作自娱自乐”,而这些错误认知在基层表现更为普遍,对基层统战话语建构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三) 基层统战话语内容创新性有待提高

话语内容是客观、真实反映并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思维的理论表达。构建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实现统战话语在基层的广域化传播,必须不断创新统战话语内容。进入新时代,“大统战”“同心圆”等极大提升了统战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基层统战话语内容逐渐呈现由“同质化”走向“分众化”、“官方化”的“宏大叙事”与“生活化”的“小微叙事”相结合等特征,但在实际工作中,统战话语内容的创新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话语内容更新稍滞后于基层话语受众的现实需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发生重大变化,对统战话语内容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自身的物质和精神诉求,而以政治性为主的统战话语体系难以满足其心理预期,进而相互间难以产生深度对话与共鸣,直接影响了话语受众的认同和接受意愿,加之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混淆着话语受众的视听,这些都影响了话语受众的认同和接受意愿,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统战话语效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话语内容稍滞后于基层统战工作实践,呈现统战工作实践超前性和话语滞后性的特征。新时代以来,我国基层统战工作成就显著,但基层统战话语尚未形成同步调发展态势,未能有效将基层统战工作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也未能契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进而难以满足话语受众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需求,这为创新基层统战话语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构建基层统战话语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 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有效性有待提升

话语传播是话语内容实现效能转变的重要方式。提升基层统战话语影响力、引导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就是提升话语传播有效性。当前,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效力有待提升,集中体现在话语传播载体整合不够、传播方式协同配合水平不高等方面。其一,各层级媒体平台资源尚未有效融合。当前,基层统战话语传播逐渐实现由“传统主流媒介”向“新兴非主流媒介”转移,尽管对统战理论的分析和阐释更为深入,但传统主流媒介传播效能相对较低,新兴媒介的出现能够在传播速度、范围、效能等方面弥补传统媒体平台的不足,但在传播内容、质量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就要求必须有效融合各层级媒体平台,取长补短,不断整合话语传播载体,才能切实提升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效能。其二,话语传播方式协同配合水平有待提升。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方式逐渐呈现由以往的“线下单向性”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向流动”转变的趋势,有效提升了话语传播效力。但当前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方式仍以显性的线下单向性传播为主,具体包括会议传达、红头文件学习、集中理论学习等传播途径,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与运用,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使得显性的线下单向传播方式的弊端不断显现。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为话语受众提供信息获取便利的同时也为其利益诉求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基层话语主体与话语受众在“双向奔赴”中获得心理慰藉;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话语传播方式极大增强了统战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地争取话语受众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因此,必须坚持将“显性的线下单向性传播方式”与“隐性的线上多向性传播方式”相结合,扬长避短,不断增强基层统战话语传播的隐性传播效能。

四、新时代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4]209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信心讲好中国故事,直面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实践困境,破除基层话语建构困局,加强基层统战话语建构,不断净化统战话语环境、优化话语主体要素、创新话语内容、革新话语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各话语要素效能,实现话语各系统要素间融合关系的动态平衡,不遗余力地以统战话语讲好统战故事,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体系传播好统战声音。

(一) 净化统战话语环境,强化意识形态引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5]36“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193任何话语都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表达的有效工具和载体,这决定了党的统一战线话语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意识,同时也是强化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方式。进入新媒体时代,要更加敏锐把握时代变化赋予的机会和条件,推动基层统战话语传播守正创新,在净化统战话语环境中逐步强化意识形态引导力,守好基层统战话语阵地。

第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统战工作的抹黑与攻讦,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积极营造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环境,在运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统战故事的同时运用国际化语言传播好中国统战声音,努力寻找中国统战话语传播与国际话语受众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6]316,增强统战话语对外传播的感召力和穿透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6]316。

第二,积极优化国内基层统战话语环境。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话语体系建构的主阵地,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面对网络时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播的破界与勘界、异质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的挤压以及部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隐性渗透等对基层群众思想观念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与冲击,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交锋与话语博弈,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把握基层话语传播主动权,积极构建基层统战话语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导力,在不断增强民众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中维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营造健康自信的国内话语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 优化话语主体要素,提高基层统战话语影响力

话语主体是决定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要素,也是连接话语内容、话语载体和话语受众的能动要素。当前,基层统战话语建构需根据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不断优化基层话语主体的综合素养,不断发挥基层统战话语效能,提高基层统战话语影响力。

第一,不断提高基层统战话语主体的媒介素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媒介素养逐渐成为新时代基层统战话语建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对基层统战话语主体而言,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技能、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素养已逐渐成为一名合格基层话语主体的基本素质。因此,当前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需在提升话语主体理论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媒介素养,方能有效提高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效力。

第二,不断增强基层统战话语主体的统战意识。当前,面对部分基层统战工作者统战意识薄弱现象,应采取相应举措不断强化统战话语主体的统战意识:(1) 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关系党的建设工作,应积极引导各级统战部门和党内统战干部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强化基层统战工作者开展好统战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2) 不断强化统战干部教育培养,及时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党内外统战干部的统战意识,充分调动和激发起基层统战工作人员的政治自觉和政治热情;(3) 完善监管体系,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以及同级监督有效结合起来,以期克服部分统战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统战话语主体的统战意识。

第三,充分发挥各层级统战话语主体工作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7]95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离不开各层级统战话语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协同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各层级统战话语主体的协同优势,才能不断凝聚统战话语传播合力,提升基层统战话语影响力。

(三) 创新统战话语内容,提升基层统战话语解释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207理论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决定话语传播效能的重要源头,也是提升话语受众对话语自觉自信的关键要素。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断强化统一战线理论,优化统战话语内容,提升基层统战话语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第一,基层统战话语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话语需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9]50-51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兴媒体日渐渗透到基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基层统战话语内容建构必须契合时代发展潮流,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与时代发展变迁、民众思想观念变化等相结合,注重运用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的话语阐释和宣扬统战理论,不断提升统战话语内容自身的说服力和对现实的解释力,增强话语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接受意愿。

第二,基层统战话语内容要坚持“两个相结合”,不断彰显基层统战话语的中国底气和中国价值。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又要坚持同基层统战工作实践相结合,同时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基本底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性中提升理论自信,在阐明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实践成就中坚定道路自信,在运用本土语言讲好统战故事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彰显基层统战话语内容的中国特色、中国底气和中国价值。

第三,基层统战话语内容要坚持创新,把理论创新摆在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位置。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始终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10]792。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要不断突破话语“舒适圈”,坚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兼顾全局、着眼人民意志,不断加强统战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发挥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法宝优势。

(四) 整合话语传播手段,提升基层统战话语亲和力

话语传播方式的革新是提升话语效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话语体系内部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1]313当前,基层统战工作成就显著,蕴藏着丰富的话语资源,如何准确、高效地将党的统战话语资源转化为基层统战实践的话语优势,推动统战话语在基层的广域化传播,成为新媒体时代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工程。这要求建构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必须不断革新话语传播方式,提升基层统战话语亲和力。

第一,不断整合话语传播载体,推动各层级媒体平台资源的有效融合,形成传播合力。进入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话语体系的建构须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既要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在信息来源真实、内容表达严谨、传播渠道真实、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功能,又要切实发挥新兴媒体在话语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交流互动便利等方面的长处,规避其话语传播内容、质量难以保证等弊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融合互动中取长补短,增强舆论阵地意识,在保障基层统战话语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同时提升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时效性和亲和力。

第二,不断整合话语传播方式,凸显隐性传播的现实价值,增强基层统战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基层统战话语传播方式的革新要求将“显性的线下单向性传播”与“隐性的线上多向性传播”相结合,既要发挥会议传达、红头文件学习、集中理论学习等显性传播的优势作用,又要关注新媒体舆论场对基层统战话语的隐性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统战话语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拓展话语传播阵地,实现话语传播“线上线下多向流动”,激活统战话语发挥最大效能,推动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理解、认同与支持。

第三,构建行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不断提升基层统战话语亲和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话语表达方式是影响话语传播效能的直接要素,构建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1) 要“善”用大众话语。列宁强调:“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12]467-468毛泽东也曾指出:“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13]851这要求基层统战话语表达须合理采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在探索、适应新时代话语传播规律的同时不断满足民众求实、求新、求变的心理预期,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宣传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推动话语传播的通俗化、大众化。(2) 要“广”用本土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14]341-342基层统战话语的直接受众是基层群众,这就要求必须广泛运用本土化话语,推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话语表达,让民众在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3) 要“活”用时代话语。话语从历史中走来,在时代中成长。基层统战话语建构要学会倾听时代声音,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适应、学习、借鉴新媒体时代话语表达的方式特征,灵活运用网络化、轻松化、时尚化的通识性时代语言,创新符合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新型统战话语。

猜你喜欢

话语建构受众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