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
——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5-10孙秀娟
孙秀娟 方 园 邓 蕴 杨 莺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2)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一些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1]。城市安全领域的发展,急需大量具备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的城市安全领域高级专业人才。
高水平城市安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推动产教融合城市、企业、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产教融合改革的实践支撑[3]。
近年来,为满足城市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工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联合企业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首都安全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在保障首都的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建设科学有效的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是保障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的关键。高职院校通过实训基地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培训,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城市安全专业人才,推动专业建设;企业通过实训基地提供的技术支持、职业培训和咨询服务等,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城市安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1.1 精准对接城市安全信息化专业人才需求
城市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安全信息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与安全产业界深度合作,根据产业界的需求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安全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根据岗位要求开设实训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成为具备创新精神、能应对各种情况的高素质安全人才。企业通过实训基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方向,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发现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
1.2 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合作,共享资源,加强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为城市安全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策略,提高城市安全的预警、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存在问题
北工院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在原信息安全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提升,但是原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存在课程建设不完善、实训条件薄弱、社会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
2.1 课程体系不完善
原有的信息安全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不太完善,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城市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由于城市安全管理方面的师资欠缺,在建立课程体系框架时,不是按照专业需要开设课程,而是根据师资条件,例如有些课程没有合适的教师授课就暂时不开设;其次,开设实践课程,也是仅考虑实训室现有的环境和设备,现有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及实际需求不匹配。
2.2 教材建设滞后
由于城市安全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市场上相关的课程及网络资料相对较少,种类也不丰富。在理论教学方面,城市安全管理专业能用的教材,大多介绍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与技能,有学科特色的教材非常少;在实践教学方面,实训教材也是传统教材,无法满足实践导向,缺乏实践操作环节与实际安全管理工作场景的结合,也没有对学生实训成果、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评估。
2.3 实训条件薄弱
信息安全学科和城市安全管理领域的结合,要求管理者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实训室现有设备较为落后,缺乏专业的配套设施,学生无法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案例;其次,实训工位严重不足,学生人数远多于能使用的实训资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4 社会服务功能不足
由于实训基地条件有限,无法服务与城市安全管理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行业覆盖方面也存在不足,仅限于特定的网络安全领域而缺乏对其他重要领域的覆盖。原基地的定位与北京市产业升级、高端制造的契合度不够,不能满足“数字城市”“城市现代高端服务”“城市安全技术”等国家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大国工匠”型人才的新内涵深化力度不够。
3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2021年开始,北工院提出以原有的信息安全实训基地为基础,逐步扩展建设适应城市安全产业发展需求、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高水平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3.1 建设思路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足校内实训教学需求,以数字城市安全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城市安全信息化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首都的人才需求和数字城市安全管理的发展需要,发挥专业群背景优势,联合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等多个专业,实现跨专业的协同发展,扩大实训基地服务专业的覆盖面。
北工院与安全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在优化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提升实训条件,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合作模式。校企通过项目与科研合作,构建产业合作平台,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建设实施方案,以适应产教融合对技术高度集约化和学科专业多交叉的要求。通过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专业团队,打造一个国内先进的科研创新平台,为北京市网络安全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推动城市安全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3.2 建设内容
按照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定位要求,北工院与企业合作,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技术创新服务、社会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建设,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
3.2.1 联合打造实训基地,保障城市安全
北工院与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深度合作,面向城市安全产业领域,联合建设数字安全管理运营、工业一体化安全、安全生产三个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可跨学院服务多个专业师生的教学、实训要求。实训基地引入网络安全实训与竞赛平台,集训、练、测、评一体化,提供网络安全攻防知识培训及实操解题练习,支持在线夺旗竞赛,并能形成完整的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引入城市安全靶场,提供高度仿真、相互隔离、高效部署的虚实结合场景,围绕数字城市安全实现流程管理、能效评估、数据分析、推演复盘等;引入数字城市安全运营平台,对数字城市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持续监测和准确感知,针对发现的重大网络安全威胁及时通报预警,建立数字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护航“大安全”时代。
3.2.2 创建协同育人模式,优化专业建设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施分段培养和双导师协同教学,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学校依托专业群背景优势,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链、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以企业群、职业群、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内外交替开展多岗位、多项目、多轮次学习,校企协同推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塑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对口实习,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加强专业技能的提升;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校接受精英教育,提高专业知识的内化。专业群精准对接城市安全产业人才培养需求,根据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标准等,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融入企业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实践教学模块;针对城市安全产业领域设置网络安全、安全法规、系统安全、Web安全、逆向分析等技术课程,涵盖信息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采用“校企多导师制”“多层次实践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4],开发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标准、综合考核模式等资源,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和质量监控。
3.2.3 共建结构化教师团队,实现校企共赢
优化教师团队结构,校企共同建设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精英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专业教师采取“跟岗”“顶岗”等形式,参与企业的生产性实践、项目建设、企业课程和教材开发等工作,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领域,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研究方向,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企业技术精英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破除校企师资互通壁垒,以技术服务实现校企优势互补[5],借助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3.2.4 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
校企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借助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研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更是集聚人才的“强大磁场”。校企双方以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共同建设、管理三个中心,即具有活跃创新力的研发中心、反映行业应用新技术的展示中心、体验现代企业氛围的教学中心。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如人才、设备、资金、技术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科研生态,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和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提升企业和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快速发展。
3.2.5 成立联合工作站,加强安全培训
校企合作成立联合工作站,促进城市安全领域的教育培训、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通过联合工作站,开展城市安全管理人才培训、职业培训、1+X网络安全评估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等培训,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培训课程,共同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和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建立城市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城市安全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城市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推广先进的城市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3.2.6 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学校对接城市安全行业人才需求定位,将企业项目作为课程设计,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程内容对接岗位需求、考核标准对接企业评价,缩短教学一线到岗位一线的距离。企业指派资深员工参与实习指导,每年选择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多岗轮训,熟悉岗位技能、需求及岗位间关系,企业优先、择优录用有就业意愿的学生。校企合作拓宽了高职院校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就业渠道,丰富了企业发展各层次人才需求,降低了企业入职人员培训成本,形成校企共培共育的良性循环局面。
4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经过近3年的持续建设,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专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辐射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4.1 培养大批城市安全技术技能人才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满足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等专业对城市安全管理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需要,培养了大批专业素质高和技术技能强的城市安全管理人才,为城市安全领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实训基地每年培训的在校学生超过2 000人,培训总学时数达到9 600人·学时/年以上,带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100人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实训基地的满意度都达到90%以上。
4.2 提升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技术服务中心、横向课题研发团队等平台,有力发挥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基地多次为北京市高校安全防护演练等活动提供服务,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应用型人才培训。实训基地承接北京市在职员工城市安全培训,为企业开办培训班,促进相关人员再就业,至今已累计完成400人天的培训课程。依托科研创新平台,校企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并申请多项专利。通过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等方式,基地为行业企业提供城市安全运行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至今已惠及8家企业,帮助他们在技术革新和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4.3 增强一流城市安全专业群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城市安全技术类专业群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水平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为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具备高度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城市安全技术人才,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城市安全规划、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等多项专业服务,提升了城市安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安全行业的全面发展。
5 结束语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培养城市安全技术人才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未来,学校将与更多优秀企业合作,贴近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安全技术的升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