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驱动的电力能源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与应用实践

2024-05-09于宗江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5期
关键词:用电神经网络负荷

于宗江

(济南安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架构

通过构建一个高度可靠、高效的电力能源信息采集系统,以满足大规模用电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需求。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大数据云平台作为系统的核心,提供弹性计算和存储资源,确保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弹性扩展的能力,同时要兼顾数据的安全性,需采用安全传输和存储措施以预防潜在的风险。中间库作为数据处理的第一站,承担着原始用电数据的临时存储和初步处理任务。中间库的特点是高速读写、数据缓存和容错性,能够确保数据传输的流畅性和处理的及时性。生产库的功能是存储经过深度处理和清洗后的用电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查询和分析接口,采用高性能数据库并具备可扩展性,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规模和复杂的查询需求。物联网平台负责管理和监控各种传感器和仪器仪表,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实时状态监测,其特点在于实时监控、可视化管理和远程配置,能够方便系统管理人员监控与调整各设备。传感器与仪器仪表产生的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通过多样化的传感器可以获得实时用电数据和环境数据。

1.2 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分层架构设计是电力能源信息采集系统构建的核心思想,其中基础设施层作为系统的底层基础,提供了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设备。基础层面向整个系统,为系统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确保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以满足电力系统中大规模用电数据的处理需求。数据处理层承担着对原始用电数据的处理、清洗和计算任务,通过采用数据处理引擎和分布式计算框架等组件,确保用电数据在采集后能够得到高效的清理和转换,为后续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在服务层,系统提供高级服务,包括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服务,方便用户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工具和服务,深度挖掘电力能源信息。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直接的应用接口,包括数据查询和可视化工具等,使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取所需的用电信息。这一层的用户友好性使整个系统不仅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还能服务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从而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2 应用实践

2.1 线损治理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2.1.1 识别线损原因与模式

线损可以分为技术性损失和非技术性损失2大类。技术性损失包括由电缆、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电阻、电感、电容等技术因素引起的电能损失。这部分损失是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电气设备的特性导致的,属于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能量损耗。非技术性损失包括由于非法操作、恶意窃取电能、计量设备故障及电缆盗接等非技术因素引起的电能损失。窃电通常归类为非技术性损失,与电力系统的技术性运行和设计无关,是非法行为或系统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的电能损耗。本研究针对非技术损耗,尤其是窃电行为进行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为了在海量的电力能源信息中分辨出窃电行为,需要进行5 个步骤。第一,数据收集与预处理,采集大量用电数据,包括各个电缆、设备的实时用电情况。通过数据预处理,清洗掉异常数据、填补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二,特征提取,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工程,以明确可能影响线损的因素,包括电流、电压波动、功率因数等特征。通过数据的降维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进行后续分析。第三,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进行建模。通过训练模型,系统可以学习不同电缆或设备的用电模式,以识别正常用电和潜在的线损模式。第四,异常检测,利用训练后的模型,进行实时的异常检测。当检测到电缆或设备的用电模式异常时,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潜在的线损问题,并生成警报。第五,可视化与解释,将分析结果可视化,以便运维人员直观地了解线损的原因和模式。同时,提供模型解释,增加模型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2.1.2 粒子群算法应用

在使用粒子群算法进行窃电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时,目标函数的设计至关重要[1-3]。目标函数应能够准确度量每个粒子(解决方案)的适应度,即窃电行为的概率或异常度。假设有N个粒子,每个粒子的位置表示窃电行为的特征参数,包括用电模式的频率、用电时间段等,用向量表示为

式中:M为特征的数量。

窃电行为的目标函数F(xi)可以定义为窃电概率或异常度的负对数似然,计算公式为

式中:p(xi)为根据粒子位置xi估计的窃电概率。窃电概率的估计可以通过统计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得到。

目标函数的设计能确保解决窃电行为的方案附近能够达到最小值,即最小化负对数似然。通过粒子群算法的迭代过程,粒子的位置会不断地更新,逐步靠近全局最优解,即最符合窃电行为的解决方案。

2.1.3 优化治理策略

基于线损分析的结果,建立智能决策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用电数据和历史分析结果,自动调整电网运行参数,以减少线损。结合实时用电数据,动态调整线损治理策略。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电网运行策略,以最小化线损。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设备健康预测模型。通过监测设备状态和用电模式,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时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降低线损风险。不断收集新的用电数据,更新模型,持续优化线损治理策略。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系统可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变化,改善线损治理的效果。

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电力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地识别线损原因和模式,制订优化的治理策略,从而有效提高线损治理的成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2 电力负荷预测

2.2.1 算法设计

文章选择的测试大数据集为国网计量中心共享的数据集,实现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与电力负荷预测的高效汇聚,每日处理的数据量高达180 万条,为电力负荷预测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4]。

基于共享的大数据,在电力能源大数据与电力负荷预测的研究中,建立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由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各种参数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量纲和数量级,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前需要归一化处理原始数据[5]。

最大最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将原始数据映射到指定范围,通常是[0,1]。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量纲和数量级差异,使数据更适合神经网络等模型的训练,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x'为归一化之后的数据;xmax为最大数据;xmin为最小数据。

经过计算,最终确定单隐层BP 神经网络径流预测模型的结构为输入层有3 个神经元,隐藏层有5 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在确定隐层神经元数时,考虑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维度关系,以确保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学习并表达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复杂关系。选择tansig 作为隐含层传递函数、purelin 作为输出层传递函数,同时采用trainlm 作为训练函数。这些选择是基于经验常用的组合,有助于在训练过程中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实际电力负荷与预测电力负荷对比如图2 所示,能够直观展现预测模型的表现性能。实线代表实际负荷值,虚线则代表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二者的基本重合表明模型在预测该市负荷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这种趋势的一致性说明模型对实际数据的拟合和泛化能力较好。

图2 实际电力负荷与预测电力负荷对比

2.2.2 实际应用

一方面是实时监测与预测。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能源设施的运行状态,包括发电厂、输电线路等。这种实时监测能够迅速发现设备故障、排放异常等问题,从而降低环境风险,提升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建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和发电量。这样的预测模型有助于更精准地规划能源供给,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清洁能源的智能集成。通过分析电力能源大数据,可以优化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集成和利用。智能集成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情况调整清洁能源的供应,以适应不同的负荷需求。通过实时监测清洁能源的产能和波动,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对高污染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智能集成的方式有助于平衡能源系统的供需关系,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利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结 论

文章深入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能源信息采集优化与技术实践,并从多个方面展示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构建分布式架构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大数据云平台,并运用BP 神经网络算法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用电数据的高效采集、存储、处理及分析。

猜你喜欢

用电神经网络负荷
用电安全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用电安全要注意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矫机控制模型建立
复数神经网络在基于WiFi的室内LBS应用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