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倒出“茶壶里的饺子”
2024-05-09
前段时间,笔者身边的一位朋友向我抱怨,给孩子在培训机构报了书法班,结果没上几节课,现在吵着不想再上啦,而且孩子在书法课堂上的表现很烦躁。朋友的本意是想让孩子通过学书法“磨磨性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仅40分钟的课怎么就会烦躁不安呢?孩子说:老师每节课就示范两个字、讲几分钟,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们自己不停地写。事实上,这种简单“照猫画虎”的情况并不少见。另一位朋友的孩子报的是美术班,授课老师则是国内知名美术院校的研究生,原本期待孩子能學点绘画的基本功,但两个学期下来,还是停留在涂色阶段。细想,本来就不太坐得住的小孩子们,面对枯燥的授课方式能不烦吗?
其实现在的小孩子被送到培训机构学学写字画个画儿已是家常便饭。家长们倒不是借此想把孩子们打造成下一个“王羲之”“毕加索”,而是更看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正所谓“美育从培养孩子画画开始”。
于是,各类美术、书法等培训班应运而生,那招牌犹如一场“武林大会”,只要你想学,就没有找不到的。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在掏钱包之前,往往会对机构做一番“暗访”。所谓的“暗访”无外乎就是机构的声誉如何?师资力量怎样?授课老师是科班出身吗?如果老师再被冠以“名师之徒”等字眼儿,那就基本敲定。可为啥有的孩子就是没兴趣呢?在笔者看来,优秀的艺术家未必是位好老师,毕竟艺术创作与教学还是完全不同的。能不能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对书法、绘画等产生兴趣,这可不是擅写擅画那么简单。
常言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显而易见,“传道受业解惑”所蕴含的既不是简单的教,也不是随便的答惑解疑,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说得通俗点:你不仅会学会做还得会教,不能肚子里空有墨水却倒不出来。要知道,仅跟着你学画一个苹果不成,围绕苹果还有很多——科普的、文化的、艺术的、有趣的……
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老师们要做的,是把肚子里的墨水“倒”出来,用深入浅出的授课方法传授给孩子,激发这些孩子潜在的天赋。看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培训机构,在考察师资力量的时候,除了那一摞摞沉甸甸的各种证书外,“会讲课、受孩子们欢迎”这些要素也应该纳入考核中。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美育再度引起多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美育这件事儿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也关乎着民族兴盛与文化赓续。如此看来,亲子班、手工课、书法课、绘画课……这些美育实践环节不容儿戏。“润物细无声”,教书育人需要潜移默化,让“教”不要那么生硬,在不知不觉间让孩子爱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