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修竹小径
2024-05-08张炜
“诗学研究中心”的成立,算得上是一件盛事。它以“诗学”命名,即突出和标记了一种学术指向。虽然类似的称谓并不少见,可我们知道,要具备与这个称谓相匹配的内容与品质,可以说是难而又难的。而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让其名副其实。这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工作,毫不夸张地说,会是一场韧忍的坚持和跋涉,这个过程考验的不光是我们的意志力,还有数十年专业探究和学术历练中,综合凝成的一种能力。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曾读过一本经典,这本书在评价一位神圣的人物时有一句话,它说:“谦逊,是他全部美德中的二十五分之一。”这句评说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几十年过去,还能字字清晰地背下来。它的量化和估算方法太过特异、神秘,对我来说却有一种不可言说更不可置疑的凿定感、说服力和感召力。今天,这个时刻,请允许我以它的逻辑或者比喻,表达一下对杰出诗人的赞美。我认为这是非凡卓越的一类人,他们天然具备的特异灵思和难言的悟想力,占其全部才华的三十分之一;无可揣测和估量的个人冲动力、岩浆一样奔涌的激情,占二十分之一;像银匠精工打磨般的技艺、勤勉与耐心,占十五分之一;而因为追求真理的恒念和执拗所引发的不断设问和探寻的好奇心,则至少占了十分之一。还有其他一些元素,因无比烦琐难以估算。如上所有数字相合,能够达成百分之百的数值比例吗?显然不能。我们知道:关于诗人的任何计算,最终都会是一笔糊涂账。诗性是不可计量的。
诗人们,真正的文学探究者,你们的投身和加入,将是这个“诗学研究中心”成功的基础。这个别致的诗学讲堂呈六边形,有一条美丽的回廊,四周悬挂中外文学大师的画像和照片。我们与他们的对视,他们的面容,将使这里变得庄敬,让人产生无限神往,仿佛可以瞬间穿越六面墙壁,一直望到精神的地平线。
我想对亲爱的诗人朋友说,贡献出你们才华的一部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的一部分吧,来一起做这份绝对不会劳而无功的事业。这座美丽的校园建在锦鸡岭下,风水绝佳;从研究中心的工作室到诗学讲堂,要穿过长了几十年、粗可盈握的一片修竹。在这条几十米的绿荫小径上,也许会让讲学者进入沉静遥远的幽思。我们正处于从未经历过的数字时代,一个以高度计算能力为特长的高科技社会。在这样的时期,只有诗、诗性想象力、审美力,才难以被无所不在的计算所取代。超级計算可以极大地提升和改变生活,同时也会带来思维的概念化、唯理化和模板化。而审美力的缺失,科技是无法弥补的。事关人类未来的诸多要素,一定包含不可沉沦的审美想象力。放眼人类历史,我们还找不到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民族,会是人文素质低下、诗性枯竭的群体。
我们这里说的“诗学”,当然是广义的,是以诗为核心的全部的文学,这是我们研究和瞩目的对象。我们将从“狭义的诗学”,走进“广义的诗学”。
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有过这样的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已经成为专属济南的人文界定。这里的“名士”除了生活在济南本土,也包括来此徘徊流连的文化人物。由此可见,杜甫所言,关涉一座现代都市的精神结构。没有“名士”的城市,那只能是一片文化沙漠,而在沙漠里生存的幸福指数如何,人们是知道的。而今,怎样衔接杜甫当年诗句所描绘的人文胜景,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各位诗人朋友,说到这里,你们自然能够明白置身于这个讲堂的主人的心情:一片美好的、诚挚的期待。
我将和朋友们一起前行,不负重托,不懈努力,推进大学文学教育。我们将让人记住今日“海右”,这片竹林掩映之下的六边形诗学讲堂,它回荡的声音,它深沉的自语和交流,它不曾间断的呼唤和鸣响。
2023年11月8日于“诗学研究中心”
成立典礼上的致辞,题目后加
(张炜,作家,现居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