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实践与儿童全面发展的探索

2024-05-08李青华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李青华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趋势,同时为幼儿园在课程观、游戏观及儿童观的树立上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游戏;“六大支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活动经验。幼儿园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以“六个支架”为引领,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游戏化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通过渗透科学发展观,强化活动的游戏性质,追求课程的生活化,突出教育的主体性,推动教育的规范化。师幼共同发展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的最终目的,只有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才能提高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

一、转变教师观念,学会看见和发现儿童

儿童观是指教师对儿童的认知、理解和观察能力,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分析,全面了解儿童的需求、兴趣、能力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支持。儿童观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儿童互动、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支架一中,关于”观察”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学会真正看见和发现儿童。以我园教师为例,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方式观察儿童。比如①无干预观察:在课堂或活动中,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不干预幼儿的表现和行为,专注地观察他们的兴趣、行为、社交关系等;②笔录观察:教师可以采用记录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例如写下关键词、时间、地点等信息,便于后续分析和评估;③视频录制:教师可以使用摄像机录制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再通过观看录像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观察的时间一般要求至少3分钟,这是因为3分钟的观察时间可以更全面地捕捉到幼儿的行为和表现,避免出现片面观察。而观察3次是为了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次观察有助于形成更全面和准确的儿童观察结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轨迹。

二、熟读领会《指南》,树立科学发展观

《指南》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深入规划,是幼儿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多种途径,组织多种形式如自学、共学、领学等多角度进行《指南》的深入学习和探究,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从我园实际出发,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经常参照《指南》进行幼儿观察记录的评价和支持环节,根据《指南》中相应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内容,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比如在开展班本课程时,教师可以参考《指南》中的内容,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确保课程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教师在课程游戏化中的自身准备就是熟读、学习并应用《指南》。通过对《指南》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提升自身观察能力,从而全面、积极、客观地评价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创设适宜环境,促进课程建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创设的有效性反映在幼儿园园部及班级的空间利用、时间利用和资源利用上。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等教育理论和指导文件,对自己的环境创设进行自我评估。结合专业书籍如《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不断学习与提升环境创设的能力。通过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环境创设的水平。其次,在室内游戏区域的创设上,教师可以参考教研活动中的经验,思考如何优化室内游戏区的环境和材料。借鉴《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及教师有效介入》等教育理论,逐渐转变投放材料的方式。从投放高结构的材料转变为投放开放性、低结构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

同时户外游戏区的创设也非常重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可以打造多样化的户外游戏区,如“军事基地”“旺旺农场”“沙水池”“淘气攀爬”等。根据《指南》中的幼儿运动发展目标,打造具有多功能性的游戏区,满足幼儿的走、跑、跳、攀爬等需求。同时,合理规划空间,打造土坡、山洞、滑索等场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地建设,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和探索,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双向互动。

四、组织一日活动,重视生活教育

根据课程游戏化支架四的内容,教师要学会转变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并善于发展幼儿及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游戏化”现象。比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打破常规,让幼儿在一餐两点间进行自我服务,并让教师充当其中的服务生之一。这样既能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也能让他们更加重视食物的使用和浪费问题,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比如在发现幼儿食物浪费现象严重时,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进行交流和研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随后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共同商定取餐规则。通过此类活动和讨论,幼儿可以深入认识到食物的珍贵和节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幼儿从小学会关爱他人、珍惜食物,培养出“自主安全意识”。通过重视生活教育,开展生活课程的方式将游戏化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五、挖掘各类资源,明确幼儿本位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课程游戏化支架五的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并挖掘各类资源,明确幼儿本位。在开展课程时,关注幼儿意味着关注他们的兴趣、经验和需求。例如,在数学活动“乘地铁”的教学中,由于幼儿园周边没有地铁,孩子对地铁很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地铁的了解。可以组织幼儿园外的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地铁站,让幼儿亲自感受和学习,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挖掘各类资源也是关注幼儿本位的重要方面。幼儿园周围有许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利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挖掘这些资源并把它们融入到课程中。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并挖掘各类资源,明确幼儿本位是课程游戏化支架五的核心要点。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利用周围的资源,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境,提供更加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体验,也是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要途径。

六、弹性作息时间,优化常规管理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儿童的游戏,他们可以自主掌控自己的游戏活动。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全然的旁观者,对幼儿的游戏不管不顾,对幼儿采取“放任”的态度。教师需要制定适当的流程和规范来给予幼儿指导,在保证自主性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和习惯养成。

根据课程游戏化支架六的要求,弹性作息时间和优化常规管理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弹性作息时间的设计上,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设置合理且灵活的作息时间。除了餐点和午休等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商议,制定适合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这样可以支持幼儿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务,让幼儿在游戏时间中自主掌控自己的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在放手的同时提供指导和观察,制定一日活动的流程,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弹性调整,以确保幼儿的教育体验规范和有意义。

在执行常规管理制度时,教师应该严格认真,针对幼儿学习生活习惯进行更多了解,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探索更多适合本班的游戏化管理活动,让孩子在多种游戏和实践操作中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常规管理作为课程游戲化支架中的一部分,教师要学会与家园协作,双方合力,达成共识,以确保良好常规管理的顺利进行。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课程游戏化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给教师带来了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实施途径,游戏化的课程能够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姜金艳.幼儿园活动中持续增强幼儿安全意识的经验[J].天津教育,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