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

2024-05-08茅婷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画圆平行四边形教师应

茅婷婷

具身认知是指学生身体、心理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教师应利用具身认知加强对学生多重感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通过情境、活动、练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加强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构建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身心合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为有效落实具身认知理论,高效完成学生概念认知,教师应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对概念的理解方法,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初步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通过问题情境完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在教学中生成,在生成中教学。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深刻研读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互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教师通过引导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身体活动,通过身体活动增加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以《认识厘米》一课为例,为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告诉老师课桌的长边有多长呢?可以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教师组织学生用喜欢的工具进行测量,学生通过量一量得出反馈:“测量的工具不同,我们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得出:“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也要有统一的单位名称。”引入厘米概念的学习;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并提出问题:“请各位同学观察自己的直尺,看尺上有什么?和我手中的尺有区别吗?”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老师手中的尺缺竖线。”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长短短的竖线为刻度线。指导学生认识刻度线下面的数字,引导学生得出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为一厘米,指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厘米的方法和板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并提问:“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1到刻度5这么长是几厘米?”学生用食指、拇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进行分析思考,理解并会运用厘米的概念解决问题。

不难发现,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以师生对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具身认知强调环境对认知的影响,教学环境的设置影响着学生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在良好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发展。小学数学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利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数学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通过情景图、视频、动画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情境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创造,实现对数学概念的深化了解。

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为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提升图像辨认能力,首先,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出现的图形,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说出自己常见的四边形;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书中描出看到的四边形,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室中存在的四边形,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找和画的方式交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格子板围或摆小木棒的方式,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观察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通过折、分、剪的具体活动感受图形的特征,在围、摆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深刻领会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织学生将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交流自己的拼法,通过不同的方法拼接得到位置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不同拼法加强对平行四边形概念的认知。

可见教师通过出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启发联想,增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情境的作用,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身体活动,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启发联想,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身心交互

(一)合作探究,实现概念深度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活动和语言表达建构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帮互助,通过合作学习和身体活动的形式,提高学习数学概念的效率。在分配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使组内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互相学习和进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和身体活动完成实践活动的练习,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应为学生留足充分的空间和平台,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以《认识千克》一课为例。为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理解千克的概念,首先,教师出示台秤引导学生认知称物体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得出:“秤面上的刻度会告诉我们物体有多重,经常用千克做它的单位来进行表示。”引入本课千克概念的学习;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组内成员派一人称出1千克盐装在袋子里的重量,组内成員探究用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和1千克的盐对比,思考它们是否一样重,感受一千克到底有多重。教师拿出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引导学生用秤来称一称它们的重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称量和记录的方式进行小组分工,得出具体的水果和蔬菜各重几千克,加强千克概念的应用;最后,教师出示填写质量单位的填空,组织学生区别千克的表示方法,例如:“一个南瓜重4();一袋大米重25()。”指导学生进行区分和填写,通过加强运用增强对千克概念的认知。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和能力互补,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效的合作探究形式可以提供给学生身体活动和表达交流的自由,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表达激发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习数学概念的有效性。

(二)游戏互动,强化概念深度认知

具身认知是通过整个身体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设置游戏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乐中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游戏的过程实现发现和再创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设置相匹配的游戏元素和规则,通过将学习内容与游戏规则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最终获得真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从而获得真切的数学体验,深度认知数学概念。

以《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为例。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两数之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教师以转盘游戏的形式进行导入,通过介绍转盘规则:“掷骰子得到点数a就向标有数字a的格子后走a格,偶数背后为谢谢参与,奇数背后为奖品。”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摸奖。当学生掷骰子的数字为3,就从3所在的格子顺时针方向走3格。学生感知和体验转盘抽奖的规律,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自我感知奇偶性的特点;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的奇偶性,出示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进行求和,通过填表汇报得出:“和+偶=奇;奇+奇=偶;偶+偶=偶。”的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修改游戏规则。学生活跃思维,将抛一次改为抛两次的方式,并利用和的奇偶性验证游戏规则,通过探究和的奇偶性运用规律思考游戏规则,加强对和的奇偶性概念的认知。

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设置有趣的游戏互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扩展,充分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完善评价,发挥学生能动作用

(一)教学评价,优化课程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对学生全方面的评价,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鼓励学生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加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在认知体验和身体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通过引导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帮助学生找寻自身能力的价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进行相互监督和调节。学生在参与评价中通过动手动口的方式实现认知的进步和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在课中的学习状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为引导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各部分概念,首先,教师拿出圆形物体组织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圆形物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初次画圆,通过交流总结圆和其他多边形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用圆规画圆。在组织学生画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画圆,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画圆的积极性。学生完成画圆后,教师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交流。通过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了解圆规画圆的具体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作品,进行鼓励评价,区分学生画圆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由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同而导致画圆的大小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折叠自己制作的圆形纸片,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对折和名称的认识,加强对圆的概念理解。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组织学生对课堂环节进行评价反馈,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作业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在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通过身体和认知两方面开展。在开展作业评价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对学生纸笔测验的方式,当前的评价体系应注重改进对学生认知和身体的综合评价。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应布置除计算练习之外的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动眼的身体活动丰富体验,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也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实物奖励等多种形式落实评价机制。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为使学生了解轴对称现象,感受对称轴的含义,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设置開放性的作业形式,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在布置作业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制作精美的剪纸。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蝴蝶图形,说明它在形状上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折和剪,感受图形的对称与不对称,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其次,教师布置制作剪纸的练习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两边应是完全对称重合的,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创造,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制作优美的剪纸。学生动手制作优秀的剪纸作业,教师进行鼓励点评,通过想象和创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设置三个等级奖项,由学生介绍和点评的方式进行评选,根据评选结果发放实物奖励。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总结的方式,深度认知数学概念。

教师通过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通过口头表扬和实物激励的方式增加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也通过多样化的作业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和身体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身体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教师应鼓励学生思维和操作相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活跃思维,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猜你喜欢

画圆平行四边形教师应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