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烂梗的泛起逻辑、危害及纠治之道
2024-05-08毕红梅甘文轩
毕红梅 甘文轩
摘 要:网络烂梗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文化糟粕,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网络烂梗的泛起是资本逻辑的宰制、网络媒介的狂欢、多股社会思潮的联动渲染和社会心理的极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烂梗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了多重危害,包括混淆历史认知,消解经典文化;遮蔽主流价值,价值取向错位;践踏道德底线,违背公序良俗;语言表达失范,文化素养匮乏。对此,必须以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揭露网络烂梗弊病,以猛药去疴的严格治理打压网络烂梗势头,以先进文化的浸润滋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以情理交融的思想引导唤醒网络烂梗麻醉,进而及时有效地治理网络烂梗乱象,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关键词:网络烂梗;亚文化;青少年
“梗”,在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释义为草木的枝茎、有刺的草木、大略、灾害,形容词释义有强硬、顽固,在动词中意为阻塞,与当今网络“梗”的含义并无太大关联。“梗”如今的释义被认为是天津方言中“哏”字的误用,意为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也有人认为“梗”是英文单词gag(噱头、笑话)的音译。“网络梗”与网络流行语较为相似,但“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形式一般为文字,而‘梗的形式更丰富,囊括了图像、动作等内容。”随着“无人不网”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热梗在网络空间此起彼伏。网络梗能够起到增添乐趣、释放压力、促进社交的作用,但互联网也涌现大量内容低俗、意义庸俗、导向媚俗的网络烂梗,如“鸡你太美”“你这个老六”“蓝色妖姬”等,甚至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呈现“万物皆可玩梗”的网络乱象,产生多重负面影响,引发社会各界担忧。因此,亟需深刻剖析网络烂梗的泛起逻辑,揭露其危害,提出相应举措纠治网络烂梗乱象。
一、网络烂梗的泛起逻辑
网络烂梗的泛起是多重力量交织的结果。资本逻辑的宰制、现代网络媒介的狂欢、多股社会思潮的联动渲染和社会心理的极化共同推动了网络烂梗的生发。
(一)幕后推手:资本逻辑宰制下病态追求流量变现
造烂梗、玩烂梗、刷烂梗表面是网络空间的一场群体狂欢,但其真正的幕后推手是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是“按照资本的本质规定性形成的一套运行机制和价值评定规范”,而资本的本质规定性就是无底线、无止境地攫取利润。在全球制造业萎缩的今天,资本转战网络空间牟取利润,依靠流量变现大肆敛财,而网络烂梗以其博眼球、吸流量的特征受到资本青睐。在资本逻辑的宰制下,算法技术和部分网络意见领袖成了网络烂梗泛滥的帮凶。
资本逻辑驱动下,算法技术异化为投放网络烂梗的工具。算法推荐作为一种技术本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但资本绑架算法技术,使其同时具有科技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当一个新奇的网络烂梗出现时,资本逻辑宰制下的算法技术便嗅到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的“潜力”,将这些包含网络烂梗的图文、视频等投放给更多用户,“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默默盯着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服务付酬金”,不顾其中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味追求更多流量变现。
网络意见领袖也在资本逻辑的宰制下掀起网络烂梗狂欢。在网络时代,热度和流量就是金钱,一些网红、大V深刻洞悉网民的心理特点,刻意引导网络话题,也使烂梗生成并广为传播。例如被主流媒体批评的功夫骗子马保国自视为高手,在与他人比赛落败后鼻青脸肿地发视频称“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为汁(好自为之)”,以丑化自我、哗众取宠的方式吸引流量,也使得这句谐音烂梗风靡一时,被反复模仿和传播。还有一些网红为了捕捉流量,将经济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刻意在视频、图文中加入一些与议题无关的烂梗,而网络意见领袖更强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拓宽了烂梗在网络空间的辐射面。
(二)媒介依托:网络媒介的狂欢营造烂梗滋生温床
网络烂梗的泛起离不开网络媒介的依托,它营造了烂梗滋生的温床。网络媒介对话语权的重新分配、对话语表达的塑造、对人感官欲望的迎合释放制造了一场狂欢,共同推动了网络烂梗滋生泛滥。
网络媒介技术赋权引起网络烂梗裂变式传播。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特点使得信息覆盖面有限、传播速度较慢,而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赋权下,人人都可以是“无执照的电台”。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國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庞大的网民数量加之技术赋予的话语权,使得网络烂梗在大规模模仿和再创作中呈现裂变式传播、指数级传播,现实中一些网络烂梗在一夜之间火遍全网的现象屡见不鲜。
网络媒介铸就了网络烂梗碎片化、非理性和反逻辑的特点。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超越了传统技术观将形式和内容割裂的藩篱,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尼尔·波兹曼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提出“媒介即隐喻”,即媒介以隐蔽的方式影响其传播的内容。他认为,印刷文化代表了人类文明的高峰,而电子文化使得原本严肃、有序、具有逻辑性的话语变得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信息过载和即时更新的特点更大程度削减了网络表达的质量,呈现粗糙、碎片化、反逻辑的特征,也因此生成了无数碎片化、无厘头、无意义的网络烂梗,例如“栓Q”等,破坏了表达应有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网络媒介前所未有地迎合释放了人的感官欲望,使得网络烂梗肆意蔓延。传统精神分析学认为,“文明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人类本能的压抑”,而文化通过升华的方式使人的需求趋向更高尚深刻的精神层面,从而缓解物欲的、本能的压抑感。但在互联网时代,减轻压抑感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媒介中的短视频、图文、网络直播、网络游戏以瞬息万变、色彩纷呈、引人注目的图像不断迎合、刺激、释放人们最本能的感官欲望,以“去升华”的方式减轻人们的压抑感。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网络媒介正是网络烂梗生成传播的重灾区,人们长期沉溺于网络媒介创造的娱乐陷阱中,试图以此减轻现代社会施加给人的重重压力,却不知不觉受到网络烂梗的荼毒。
(三)社会思潮:多股思潮的联动渲染烂梗孕育氛围
网络烂梗的泛起是多股社会思潮合流联动的结果,泛娱乐主义、后现代主义、虚无主义共同渲染了网络烂梗孕育传播的思想氛围。
泛娱乐主义作为网络烂梗生成、传播中的主导思潮,掀起了网络空间无底线的玩梗狂欢。一方面,“从纵向上看,泛娱乐主义突破了娱乐的底线,过度地制造娱乐热点和放大娱乐效果”。娱乐本是放松身心的方式,适当娱乐的梗能够促进社交、缓解压力,但在泛娱乐主义思潮影响下,一些梗突破底线,沦为烂梗,如充满恶俗意味的“鸡你太美”“贝儿这个绿茶,哪有本公主漂亮”等。网络空间在泛娱乐主义的浸染下充斥了明星八卦、绯闻轶事等娱乐热点,严肃的社会事件销声匿迹,给烂梗生成与传播营造氛围。另一方面,“从横向上看,泛娱乐主义突破了娱乐的界线,将娱乐的元素不合时宜地侵入严肃的公共事务领域,造成娱乐价值的越位”。在泛娱乐主义思潮侵袭下,对突发公共事件、生死大事、历史、文化等严肃事件调侃取乐的网络烂梗层出不穷。
后現代主义思潮的解构性和无深度性渲染网络烂梗生成的思想氛围。第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事物的碎片化解构成为网络烂梗的创造形式之一。后现代主义“所信赖的只有分裂成的碎片。他最终要攻击的是‘总体化……他喜欢剪辑、拼贴、随处发现的或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文学客体……”这种碎片化解构特征影响了网络烂梗的创造形式,如“杜甫很忙”的系列插画戏谑地将麦当劳叔叔、旗木卡卡西、现代中年大叔的形象剪贴到杜甫画像中,“杜甫很忙”也成了影响一时的网络烂梗。第二,后现代主义思潮无深度性的特点影响网络表达方式,创造出肤浅空洞的网络烂梗。后现代主义否定深度,具有平面化和无深度的特征,认为文化发展的趋势是无深度和肤浅化。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许多网络表达也沉沦为空洞肤浅的网络烂梗。
虚无主义也为网络烂梗推波助澜。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虚无主义渗透到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使一切宏大叙事和崇高价值被消解,政治、历史和文化都成为网络烂梗调侃戏谑的对象。此外,虚无主义鼓吹唯有感官获得才是真实存在的,其他都是虚无,使得人们甘愿沉溺于网络烂梗带来的肤浅享乐。
(四)心理动因:社会心理的极化助长烂梗传播气焰
作为一种亚文化,网络烂梗的泛起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异动。人们面对网络烂梗的享乐心理、盲从心理和逃避心理助长了网络烂梗肆意传播的气焰。
追求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享乐心理是一种把感官享乐和物质追求推向极致的异化心理,它通常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相伴。在享乐心理驱使下,人们利用一切资源填补自身无休无止的感官欲壑,崇高理想、家国情怀、使命担当都被抛诸脑后。网络烂梗以其魅惑的形态、低级的趣味满足了许多人的享乐需求,人们只为短暂的“奶头乐”而不顾危害地造烂梗、玩烂梗,加速了网络烂梗传播。
丧失价值判断的盲从心理。网络梗具有圈层性,懂得梗蕴含的深意并在刷梗中获得圈层中其他人的回应,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获取群体认同、促进网络社交的重要方式,同时,“‘梗独特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一种语言潮流,拿捏和掌控‘梗文化意味着跳脱了循规蹈矩的社会规则,更具时尚感和流行感”,而不懂梗往往会被人戏谑为“你2G了”,意为脱离潮流。对群体认同和流行时尚的热切追求也遮蔽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强化了人们的盲从心理,以致人们在没有冷静客观的思考下就“不断调整自身认知以向社群所认同的集体意识偏转”,没有考虑某个梗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在道德和法律界限内,就在盲目心理的主导下投入网络烂梗狂欢。
屈从舆论浪潮的逃避心理。逃避心理也纵容了网络烂梗的泛滥。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当公众参与话题讨论时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多数人对立时,会倾向于保持沉默,这种心理同样能解释网络烂梗的传播。一些人深知网络烂梗的负面影响,但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选择沉默。例如“鸡你太美”这句烂梗出自饭圈对某明星的嘲讽谩骂,即使有人对这一烂梗的恶俗性提出合理质疑,也极易遭受网络暴力,许多人为了自我保护而未能对网络烂梗进行驳斥。另一些人对于网络烂梗的社会危害抱着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在网络中扮演只浏览不发言的“游客”角色,逃避批驳烂梗等有害信息的社会责任。这两种逃避心理都纵容了烂梗在网络空间的蔓延,使得烂梗在网络空间长驱直入。
二、网络烂梗的危害
社会中不乏有声音表示网络烂梗无伤大雅,这种想法无疑低估了网络烂梗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危害。网络烂梗对历史文化、主流价值、社会道德、语言规范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一)混淆历史认知,消解经典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然而网络烂梗歪曲历史、调侃文化,对人们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造成严重冲击。
网络烂梗混淆了正确历史认知,使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如饭圈一些狂热粉丝用历史相关的网络烂梗献媚明星艺人,引发大规模效仿应援行为,而随着未成年人触网年龄降低,一些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就遭受网络烂梗的思想毒害,与党和国家“学史明理”的要求背道而驰。借此之势,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从历史认知薄弱的青少年等群体下手,歪曲他们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记忆,抹杀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陷入忘记历史的背叛深渊。
网络烂梗消解经典文化,使文化虚无主义泛滥成灾。“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网络烂梗却以中华经典文化为调侃戏谑的材料来源,用谐音梗对诗词进行篡改,将文学作品中的词句改编成另有其义的梗。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表达父爱的“我去买几个橘子”被解释为占人便宜的暗语,“国粹”“绿茶”“白莲花”等词语被污名化。这些网络烂梗在消解经典文化的同时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弱化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使文化虚无主义甚嚣尘上。
(二)遮蔽主流价值,价值取向错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而网络烂梗内含的个人主义、不劳而获思想及不和谐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遮蔽了主流价值,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
个人主义占据上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失落。现代社会催生了“原子化的人”,网络烂梗也传達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仅仅看重个人的功名利禄和物质享乐,而毫不关心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状况。如“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遮蔽了兼济天下、治国安邦的社会价值追求。如果不加以干预,潜藏在网络烂梗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将湮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追求,使人“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淡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不劳而获思想蔓延,艰苦奋斗精神淡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中,许多人调侃工作、释放压力本无可厚非,但一旦超过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正常限度,其积极意义就会丧失。如“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来源于新闻中对小偷的采访视频,却被制作成表情包、经过种种改编风靡全网。长此以往,这类烂梗将消弭劳动的崇高性,淡化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不劳而获、不愿奋斗的懒惰思想蔓延。
网络戾气横生,阻碍和谐价值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和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网络烂梗包含的侮辱性谩骂掀起网络群体极化,使得网络空间戾气横生,人与人之间充满戒备、敌意和对立,与和谐的价值追求大相径庭,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践踏道德底线,违背公序良俗
网络烂梗充满暴力、色情导向,以戏谑态度调侃生命,它的肆意生成和传播挑战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底线,是对公序良俗的践踏。
充当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的利刃。许多网络烂梗充满暴力性、侮辱性和攻击性色彩,甚至从网络空间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以玩梗为名对他人进行言语中伤和霸凌。成都一名小学生的书本和课桌上都被同学写满“鸡你太美”这一网络烂梗,因此陷入厌学抑郁的情绪,产生了自残自杀的想法。可见,网络烂梗已经超出了娱乐的界限,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引诱低俗的色情导向。一些网络烂梗以低俗的表达、媚俗的图像暗含色情导向,身心未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极易受到迷惑和蛊惑,抱着好奇心理对其寻根追底,最终被腐蚀身心。
以戏谑态度对待严肃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能够引起公众强烈的舆论反应。这些严肃的重要事件却被改编为可供戏谑嘲讽的网络烂梗。杭州一女子被丈夫残忍杀害并丢进化粪池,而网络中却涌现了“化粪池警告”的烂梗以取乐。某品牌自嗨锅在产品图上标注“标价176万致富款花蛤粉”,并附上此前报道“女子疑似吃自热火锅后去世”的图片。诸如此类的网络烂梗以戏谑态度对待生命的珍贵,削弱了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践踏了公序良俗。
(四)语言表达失范,文化素养匮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强调,“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网络烂梗的泛滥不仅使得个人语言表达失范、文化素养匮乏,其危害还扩展至汉语生态环境,影响国民素质和历史文化传承。
语言表达失范,危及汉语生态环境。在刷梗、玩梗成为网络潮流的时代,人们不再出口成章,而是“无梗不能语”。碎片化、无意义、逻辑混乱的网络烂梗使人的思维断续、浅薄、无序,也削弱了表达能力和水准。人们在称赞时只会用“yyds”“666”“打call”“绝绝子”此类同质化的网络烂梗,表达失意时只会以“蓝瘦香菇”“我emo了”一以概之,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显著。口语的失范累及书面语言,一些尚未掌握语言规范和用词表达的小学生甚至将此类烂梗写在试卷上,引发学校和家长的忧虑。网络烂梗对个人表达的毒害甚至蔓延至整个汉语生态环境,僭越汉语使用规范,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造成影响。
文化素养匮乏,不利于国民素质提高和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文化因文字得以传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长期钻研才能透彻领悟,人的思想境界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才能得以提升。而网络烂梗大行其道,使人们的思维停留在浅层次,碎片化、无营养的快速浏览习惯消磨了人们精读深邃冗长文本的耐心和能力,经典文化遭冷遇,人们陷入文化素养匮乏的恐慌中,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传承。
三、网络烂梗乱象的纠治之道
网络烂梗造成重重乱象,若不加以纠治将会贻害无穷。对此,既要以斗争精神揭露网络烂梗的弊病危害,又要以严格的治理加以约束;既要发挥先进文化浸润滋养的作用,也需要情理交融的思想引导。
(一)以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揭露网络烂梗弊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网络烂梗这股歪风邪气,绝不能对其危害轻描淡写,也不能幻想其自动退出网络舞台,主流媒体、党员干部和青少年都要以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与网络烂梗展开思想交锋,揭露网络烂梗弊病。
主流媒体要敢于亮剑,积极承担舆论引导责任,揭露批判网络烂梗弊病。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但主流媒体依旧拥有强劲的公信力、影响力、关注度和不可撼动的地位。主流媒体要坚持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承担舆论引导责任,及时向广大群众揭露网络烂梗的实质,剖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此前,人民网、央视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的《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因为“背带裤”,我专门开了一场班会》等文章和视频敢于亮剑,有力震慑了网络烂梗。
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对网络烂梗乱象及时纠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强调要旗帜鲜明地保护因坚持正确立场、传播正能量而遭到围攻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理直气壮在网络空间彰显先进性,“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低俗烂梗进行理性地批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青年要敢于发声,以榜样力量感染同辈群体。青年作为网络原住民,能即时把握网络梗的热点和动态,要在保持自我清醒、强化对网络烂梗免疫力的同时敢于发声,劝导和纠正同辈群体中的玩烂梗、滥玩梗现象,用自律自觉的榜样力量感染同辈群体。
(二)以猛药去疴的严格治理打压网络烂梗势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纠治网络烂梗乱象除了依靠舆论引导和思想交锋,还需凭借猛藥去疴的严格治理,通过有效监管资本、平台以及推进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和常态化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打压网络烂梗势头。
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网络空间鱼龙混杂,是网络烂梗生发的幕后推手,必须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一方面,要为资本设置“红灯”,防范资本利用算法推荐高流量、低质量、悖离主流价值导向的内容,加强对算法推荐服务者的监管,防止其在资本逻辑宰制下设置违背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另一方面,也要清楚认识到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一味谈“资”色变,为资本设置“绿灯”,发挥国有资本在网络领域的主导作用。
监督平台严格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平台对于网络烂梗泛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网信部门应监督平台加强自查,落实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台账管理制度,对平台审核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进行整顿。
推进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和常态化治理相结合。网络烂梗乱象引发社会忧心,2023年,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2023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聚焦“以谐音词、变体字、表情符号等形式传播色情低俗等内容”“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等问题,在短期内集中力量打击了网络烂梗,但更需乘势而上,推进制定相关法规细则,在专项治理基础上推动网络烂梗常态化治理。
(三)以先进文化的浸润滋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烂梗此起彼伏反映了网络文化环境的浑浊,劣质庸俗的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网络烂梗的生成源头,亟须通过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加强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涤清网络文化环境,铲除网络烂梗生长的文化土壤。
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升华人们的精神需求。伴随网络文化兴起的是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产品,价值扭曲的网络小说、暴力低俗的网络游戏、格调低下的网络动漫等劣质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网络烂梗的生成源头,迫切需要以优质文化产品涤清网络文化环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网络文化中,以先进文化压制落后文化的孳衍,以主流媒体精心策划制作的《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高格调文化节目和火遍全网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等高质量自媒体文化创作为范例,滋养形塑人们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升华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自觉抵制无营养、粗俗的网络烂梗。
要加强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主流媒体与网络自媒体要联动宣传先进文化,培育扶植更多从事先进文化传播的网络意见领袖,鼓励网络意见领袖承担与自身话语权匹配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先进文化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平台推送规则,要求平台改变“流量为王”的利益导向,转向“内容为王”的社会导向,推送更多包含先进文化的优质内容。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深刻把握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强先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拓宽先进文化网络传播的渠道。
(四)以情理交融的思想引导唤醒网络烂梗麻醉
玩梗是青少年寻求话语权的方式,反映了青少年在特殊阶段的反叛心理。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价值观摇摆不定,是受网络烂梗蛊惑荼毒的主要群体。社会各界担忧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一味禁止、打压网络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应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的力量,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引导唤醒网络烂梗对青少年的麻醉。
要释放真理的力量,做到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理性的人,可以通过深刻透彻的道理加以教化。面对网络烂梗在青少年中的泛滥,权势的压服是暂时低效的,思想的教化才是深刻长久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要教育青少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梗的判断标准,对于网络空间中形形色色的梗,做到不跟风不盲从,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坚决抵制网络烂梗;二要以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引导青少年把握好玩梗的“度”,这里的“度”包括使用梗的频率和场合,在玩梗频率上要适度,不能以梗代替日常对话和书面语言,杜绝“滥玩梗”,同时应当注意场合,切忌以梗调侃戏谑严肃议题,超越娱乐的边界而坠入泛娱乐主义的陷阱;三要善于使用比较鉴别的方法,将网络烂梗与优美文字进行对比,使青少年在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对比中体悟网络烂梗的本质,从而自觉与网络烂梗划清界限。
要发挥情感的作用,实现以情动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挥情感润滑剂的作用,以真诚的情感打动青少年,要主动改变“说教者”的刻板印象,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青少年,不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网络梗,主动了解青少年中的流行文化,掌握青少年话语特点,适度以梗拉近双方距离。通过创设情境,以境育情,要善于将道理融入情境中,在生动形象、情感饱满的情境中阐释道理。南京一教师就以蝴蝶和气球为喻,在情境中教育青少年用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待网络梗、不盲目跟风,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理交融。
The Logic, Harm and Corrective Actions of Internet Rotten Gags
Bi Hongmei Gan Wenxuan
Abstract:The Internet rotten gags are the cultural dross generated in the Internet era, which have exerted an unconscious but huge influence on people, especially adolescents spirit world. The generation of internet rotten gags results from the dominating force of capital logic, the revelry on the internet, the interactive rendering of multiple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and the linkage rendering of multiple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 Internet rotten gags lead to numerous hazards for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including confusing historical cognition and dispelling classical culture; obscuring the mainstream value and dislocating value orientation; 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of morality and violating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causing chaos in verbal expression and lacking in cultural literacy. In response to this, we must reveal the perils of the internet rotten gags with the fighting spirit; crack down on the internet rotten gags with strict governance; purify the internet cultural environment with advanced culture, guide and wake up the network rotten gags anesthesia with the thought of blending emotion and reason, and then time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network rotten gags chaos, build a clean and upright network space, and create a good network atmosphere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Key words:Internet rotten gags; subculture; young people
責任编辑 阳松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