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2024-05-08施国成
施国成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核心素养及信息技术作了全新的要求,这不仅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深度调整,更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同时,新高考改革也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挑战。
一、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学习能力,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3.实践能力,指具备能将学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实践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和协同工作能力,且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深度融合
1.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为学生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构建一种能够满足实境创新、激发思维、信息采集、资源互动、多元交流、独立研究和团队学习等多个方面需求的教育环境。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设备、教学软件等。
2.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数字化课件、数字化实验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3.实施数字化教学方式。采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如在线教学、远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同时,数字化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来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
4.改革教学模式。借助信息科技工具,达成以“独立、协作、研究”为特点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程资料、布置作业、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由以往以教师为焦点的教育方式改为“引领—主体互动”的模式,这种方式既优化了教师的引导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性。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5.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算法和编程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课外拓展活动,如科技竞赛、文化交流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案例分析
我们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令人满意,以下是我们的应用实例。案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高中课程中,我们引入了“数学实验室”这一数字化教学平台。该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模拟数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该平台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来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事实表明,“数学实验室”能够显著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算术思维。
四、新高考改革的体现
新课程和新教材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例如,在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几何画板、Geogebra等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或系统的应用,编入到相关章节的例题“探究”“拓广探索”等研究性学习环节当中。在这个“双新”背景下的新高考,同样也得到体现。案例: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就有一道“拓广探索”题,内容如下:利用技术信息工具,根据给定的a,b,c,d值,可以画出函数f(x)=ax3+bx2+cx+d(a≠0)教材要求利用技术信息,研究这类函数的图象以及性質。在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第10题多选题,题干如下:已知函数f(x)=x3-x+1,则( )
这道多选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作答,或不能完整作答。其实,这道高考题就是课本研究性练习题的一般性考特殊性。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这道题就非常容易解答了。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