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二字相合”对称字
2024-05-07叶明珠柳玉宏
叶明珠,柳玉宏
(宁夏大学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二字相合”对称字概述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文字的著作,保留了大量的小篆形体,从这些小篆形体我们可以一窥汉字部件的构字规律,其中“对称”字的数量令人瞩目。对称性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法则,存在于汉字的结构之中,是汉字构形的一个基本特征。汉字构形的对称性是指“汉字的部件通过某一个中介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一一对应,经过一定变换可以取得一致或相互重合,包括整体对称和局部对称;而其平衡则指汉字整体架构给人一种均衡、匀称、美观之感。”[1]一般来说,汉字构形的对称有以下三种类型: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中心对称。
《说文》中有一类特殊的对称字,雷黎明在《试论〈说文解字〉小篆中的对称字》[2]中称其为“二字相合”对称字,顾名思义,这类字由两个汉字一上一下或者一左一右相互组合而成相对称的符号,《说文》往往用“从反某”的术语来描述这两个相对称字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字与字之间的对称关系。
二、“二字相合”对称字及形义关系
我们对《说文》中的9353 个小篆进行穷尽式的搜索,发现共有“二字相合”对称字27 对,约占《说文》全书的0.28%,根据对称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左右相反对称和上下相反对称(见表1)。
表1 《说文》中所见“二字相合”对称字
有“二字相合”对称关系的字,在意义上也有联系。汉字是不同字形表示不同的字义,“二字相合”对称字在笔画与结构上无甚区别,但是方向位置的不同使字义有了区别,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形义关系。
(一)相对称的两字意义相关或相近
(二)相对称的两字意义相反或相对
(三)相对称的两字字义上并无联系
综上,可以发现,“二字相合”对称字在意义上多半有联系,或相近相关,或相反相背,所占比例见表2。
三、“二字相合”对称字的成因
古往今来,在文字系统中,每一种汉字样式出现的背后都有其深层原因,既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文字系统内部的主观原因。
(一)小篆之前文字具有对称性,小篆中的“二字相合”对称字是对小篆之前文字的继承
在创制与已有汉字意义密切相关的文字时,人们往往会参考已有字形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形而成的[15]。图画、记号、族徽这些史前文字是对自然界中的对称性事物加以描绘,甲金文继承了这一特性并延续下去,小篆文字则是对这一特性的进一步继承,如甲骨文作“”“”,金文作“”,陶文作“”,小篆作“”;下,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此二字的甲金文以及小篆字形基本保持一致,只是线条更加规整,整字更加协调、整齐。
(二)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摹写
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会有差异,对于文字来说也是这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先民思维角度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再记录下来就成了两个不同的字。如和又,一个像左手之形,一个像右手之形,二字就是从人作为观察者角度所见的自己的左手或右手而得出的不同的字;再比如爪和,二字都像覆手之形,亦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的结果。
(三)字形上的偶然同形
“二字相合”对称字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因就是字形上偶然的巧合。在文字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字形的演化、造字的偶然、笔画或者构件的省简、笔画的类化与声化等原因,造成汉字字形偶然同形,这个规律贯穿整个文字演化史,裘锡圭先生指出:“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同形字)外形虽然相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字。”[16]如禾和,“禾”本义为禾谷,,指曲头木,二字字形相反,但字义并不相关,偶然成为“二字相合”对称字。
(四)造字时运用反向思维
将一个小篆形体改变一定的方向,造出另一个字,所造的新字就与原来的字形成一对对称符号,如永和,二者本同一字,字形相反但是都像河流之形;再比如司和后,司本义是主管、主宰,后,本义是君主,二者在字形上相反,在字义上相近,君主即是主宰天下之人。
综上,“二字相合”对称字作为小篆中一种特殊对称字,是由两个汉字相互配合组成的相对称符号,在字义上存在两字字义并无联系、两字字义相近相关或者两字字义相反相背的关系;在方位上是由两个汉字一上一下或者一左一右相互配合而成;在成因方面,有些“二字相合”对称字是对小篆之前文字对称性的继承,有些是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摹写,有些是字形上的偶然同形,还有一些是造字时使用反向思维,都是先民认识客观世界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