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现状与负性情绪、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2024-05-07朱珊珊付莉莉
朱珊珊,付莉莉,张 姗,徐 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状态,患者常反复发作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1]。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COPD患者病死率约占全世界的30%,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已达到13.7%,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列成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已逐渐成为社会医疗和经济的严重负担[2-3]。COPD高复发率及复发时的呼吸困难症状使患者无法进行常规日常活动,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障碍和社交障碍,使患者治疗意愿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疾病治疗和防控。孤独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可使患者缺乏自信、难以与他人建立或维持良好关系,长期孤独会增加患者心理痛苦,引发患者各种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4]。本研究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情绪-社交孤独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与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旨在提高临床关注度,为减少患者孤独感提供借鉴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2年3月1日~12月31日22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4例、女102例,年龄43~78(60.83±8.51)岁;受教育年限:<9年63例、9~12年79例、>12年84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5]中相关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无意识障碍,能正常沟通;病情稳定,可配合调查。排除标准:存在视力及听力障碍;既往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合并心、肝、脑等重要器官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月收入、病程等一般资料。②选择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6]进行评定。该问卷由情绪孤立、社会孤立、情绪孤独、社会孤独4个项目构成,共包含15对描述,其中左侧描述孤立,右侧描述孤独,前8对描述情绪孤立及孤独,后7对描述社交孤立及孤独。每个陈述计0~3分,总分为0~45分。情绪-社会孤立的评分标准为无孤立(≤8分),一般孤立(9~12分),严重孤立(≥13分);情绪-社会孤独评分标准为无孤独(≤10分)、一般孤独(11~14分),严重孤独(≥15分)。③负性情绪。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7]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两个量表总分均为0~63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0分为无焦虑或抑郁,1~25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26~45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46~63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④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8]调查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4分,总分为10~40分,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20分为低水平,20~29分为一般水平,30~40分为高水平。
1.2.2 调查方法 选择3名医学院研究生成立调查小组,均经过统一培训,为患者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采用统一指导语。回收时注意核查问卷填写情况。本次共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ESLI问卷、BAI、BDI、SSRS共1139份,回收1130份,有效回收率为99.21%。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现状 226例COPD患者情绪-社会孤立评分为(10.25±4.38)分,情绪-社会孤独评分为(13.37±5.10)分,BAI评分为(38.67±13.42)分,BDI评分为(40.35±12.87)分,SSRS评分为(31.06±10.47)分。
2.2 本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单因素分析(分,
2.3 本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情绪-社会孤立、情绪-社会孤独为因变量,以年龄(赋值:年龄<50岁=1、50~65岁=2、>65岁=3)、受教育年限(赋值:受教育年限<9年=1、9~12年=2、>12年=3)、家庭月收入(赋值:家庭月收入<5000元=1、5000~8000元=2、>8000元=3)、抑郁程度(赋值:抑郁程度无=0、轻微=1、中等=2、重度=3)、焦虑程度(赋值:焦虑程度无=0、轻微=1、中等=2、重度=3)、社会支持水平(赋值:社会支持水平低水平=1、中等水平=2、高水平=3)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月收入、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社会支持水平是COPD患者情绪-社会孤立和情绪-社会孤独的影响因素(P<0.05),具体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多因素分析
2.4 情绪-社交孤独与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COPD患者的情绪-社交孤独评分与BDI、BAI评分呈正相关性,与SSR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情绪-社交孤独与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r)
3 讨论
3.1 COPD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现状 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COPD患者的情绪-社会孤立评分为(10.25±4.38)分,情绪-社会孤立水平为一般孤立;情绪-社会孤独评分为(13.37±5.10)分,情绪-社会孤独水平为一般孤独,说明COPD患者普遍存在中等程度的情绪-社交孤独。张艳利[9]研究结果指出,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ESLI评分整体评分较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COPD是一种病程长、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疾病,患者无法同健康人一样进行正常体育锻炼,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工作,且需长期服药,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因而部分COPD患者不愿与家人朋友沟通,不主动参与社交活动的状况时常发生,容易造成患者情绪社交孤独。
3.2 COPD患者情绪-社交孤独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月收入、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对COPD患者的情绪-社会孤立和情绪-社会孤独有重要影响(P<0.05)。ESLI包含了情绪-社会孤立和情绪-社会孤独两个维度,其中情绪-社会孤立体现了患者的实际情绪及社会孤立情况,属于客观状况,而情绪-社会孤独体现了患者主观感受到的情绪及社会孤独情况,属于主观状况,两个维度相结合可完整反映出患者的情绪-社交孤独状况[10]。年龄越大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程度越严重,高龄患者多为离退休人员,其社交范围较小,社会关系单一,子女陪伴时间较少,故其空闲时间多,加之疾病影响,患者无法过多参与活动和社交,情绪上会感受到孤独,同时社交上也存在孤独问题[11]。受教育年限越长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程度越轻,接受良好教育的患者对COPD的认知水平和疾病管理水平更高,其对身心健康有更加科学的认识,能主动寻求改善负性情绪及病情的方法,有助于其改善孤独情绪和社交孤立[12]。另外,家庭月收入高的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程度越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患者可通过更多社交途径减轻患者的情绪-社交孤独。提示医务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的情绪-社交孤独,针对老年及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多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如心理座谈会、同伴交流会、健康讲座等。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多参与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适应当前生活状态。
3.3 COPD患者情绪-社交孤独与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情绪-社交孤独与其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性(P<0.05),提示情绪-社交孤独不仅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相关,且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情绪-社交孤独越严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已有研究表明,孤独状态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自我评价降低,会感到焦虑、抑郁,产生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13]。因此,可通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其情绪-社交孤独。此外,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患者社会关系越紧密、社交圈越广泛,其情绪-社交孤独也会随之下降。若患者自我封闭,社会支持少且不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可致使患者自身承受极大压力,负性情绪也会随之出现,易导致情绪-社交孤独发生。
综上所述,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COPD患者普遍存在情绪-社交孤独情况,且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情绪-社交孤独水平越高。临床护理时应加强对COPD患者情绪-社交孤独的关注,加强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给予患者各种社会支持,减轻其情绪-社交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