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培养积极阅读者的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2024-05-07高蕙
高 蕙
引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背景下,新译林版高中《英语》于2020 年正式投入新一级高中英语课堂。依托新教材的课程体系,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确保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依托主题语境,关注阅读的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为他们带来英语阅读的乐趣、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他们成为终身、高效、积极的阅读者,关注其在汉语思维与英语文化的碰撞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将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切实落地。本研究以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为例,结合“5E”阅读教学模式,提出在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积极阅读者的相关教学策略与思考。
一、核心概念简述
(一)积极阅读者
只有主动阅读,有主动的阅读态度及熟练的阅读技巧,才能成为积极阅读者(active readers),从而为提高阅读理解力奠基。张金秀、徐国辉(2018)将培养积极阅读者这一教学理念引入阅读素养发展目标框架(见图1),以阅读素养为指导框架推进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转引自徐静芳,2019)。
图1: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框架(改编自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
(二)非故事类文本
非故事类文本也叫非虚构文本(non-fiction),是相对于虚构(故事类)文本来说的,主要指基于事实的文本。非故事类文本具有以下特点:(1)所展现的是有关各种题材的准确信息;(2)属于事实性文章或短文类作品,重点关注真实事件,不关注非真实的虚构类事件,科幻作品不属于非虚构类文本;(3)该类文本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涵盖了诸多文本类型,如手册、地图、指南、历史、社会研究、主源文件、传记或一手资料(王蔷2018)。学会阅读非故事类文本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故事类文本能跟上整个世界知识更新的步伐,为未来世界的发展培养人才。非故事类文本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成为熟练、专注、强大的阅读者,促进他们终身学习。外语学习领域的非故事类文本阅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王蔷、陈则航2016),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探求欲,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路瑾2019),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徐静芳2020),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5E”阅读教学模式
“5E”阅读教学模式脱胎于我国科学教育界于21 世纪初引入的“5E”教学模式。所谓“5E”,就是在E1(Engagement 吸引)和E2(Exploration 探究)阶段引导学生就语篇展开基本层面的理解活动,逐渐深入语篇后在E3(Explanation 解释)阶段进行实践,最后在E4(Elaboration 迁移)和E5(Evaluation评价)阶段超越语篇,完成语言教学的迁移与创新。英语教师通过“5E”活动引导学生吃透语篇内容,在阅读中发现、思考和归纳语篇主题,深挖语篇内涵,在创设的新语境中整合知识、技能和策略,学以致用,锻炼高阶思维,提高深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二、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更乐于开展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对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徐静芳2020)。部分教师在处理非故事类文本时,很少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剥脱了学生作为阅读者本身的阅读快乐,打击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在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主题语境探究缺失
现行新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10 册)共计80 个语篇,其中74 个语篇是非故事类文本,覆盖率高达92.5%。这些非故事类阅读语篇契合单元主题,覆盖了新课标中提到的三大主题语境的10 个主题群32 个内容要求。然而,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思路上缺乏创新,没有对语篇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究;另一方面,教师在情感上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缺乏挑战心理,无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及效果。
(二)亟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师偏重于语篇信息的获取与理解、语言知识的诠释与强化等浅表层次思维活动,缺乏对语篇内涵和主题意义的充分挖掘,忽略了语篇隐含的内在意义价值与情感。因此,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几乎都在训练速读的技巧。泛娱乐化、碎片化的课程内容设计缺乏全面性,加之缺乏有逻辑性、多样性、关联性的课程活动,无法展开整体上的单元模块活动。
(三)积极阅读者的导向性不明
根据上文提到的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框架,在英语阅读活动中,高中生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通过积极的阅读体验,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奠定终身阅读的基础。作为培养积极阅读者的主渠道,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忽略了培养其阅读品格;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却忽略了其内在阅读兴趣的构建,导致其缺乏与文本互动的能力。
三、培养积极阅读者的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一线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新教材教学的实例,以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为例,提出依托主题语境,以“5E”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培养积极阅读者为目标,在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样态。
(一)聚焦主题语境,拓展多模态资源
聚焦主题语境的多模态语篇能通过不同语篇呈现单元主题意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参与度。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主要围绕“青少年身心健康”话题展开。根据教材中的非故事类文本,教师将Reading 和Grammar 中的小短文整合为青少年健康生活小单元,主要介绍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常识;在Integrated skills 板块,从整形手术的角度鼓励学生在分析整形的利与弊时拓展思路,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活动中领悟美与健康的真谛,为辩证思考小单元;Extended reading 作为“悦纳自我”积极心理小单元,从社会性问题出发,试图打消青少年的容貌焦虑,使其充分认识和挖掘自己的内在价值。单元主题语境下构成的群文阅读所承载的育人价值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改善生活方式,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学情调研,大多数学生认为外表非常重要,并且崇拜外表好看的偶像。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将访谈内容做成视频,旨在直观呈现多模态资源,激发其兴趣,激活其已知,引起其共鸣。
(二)依托非故事类文本,设计“5E”阅读教学活动
非故事类文本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描写细节、阐释原因,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路瑾2019)。采取“5E”阅读教学模式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立足单元整体视角,基于主题语境及语篇,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参与感,有机融入阅读策略的培养,激活其高阶思维,促进其深度思考,渗透文化内涵,使其形成文化意识,是能够达成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升学生的阅读获得感,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例如,在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Reading 第一课时,教师基于本篇新闻报道的非故事类文本设定如下学习活动(见表1)。
(续表)
通过具象的活动,学生在阅读非故事类文本的过程中阅读能力(解码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阅读品格逐步形成。
(三)转变评价模式,培养积极阅读者
在培养积极阅读者的视域下,阅读评价应涉及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个方面。阅读能力包括解码能力等。结合非故事类文本阅读的特点,教师应思考文本阅读可以为学生带来怎样的收获,提高哪些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制订评价标准。
根据图1 所示,学生的阅读品格由阅读习惯(包括阅读行为、阅读频率、阅读量等)和阅读体验(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和自我评价等)构成。对阅读品格进行评价,多采用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频率、阅读时间、自我评价及参与情况、同伴沟通和合作能力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课堂上阅读、讨论和互动时生成的内容进行输出。在第一课时,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假如你是J 的好朋友,你给在医院疗养的J 写了一封信,安慰并建议她如何正确地减肥(至少三条)”。在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从语言的规范性(Accuracy)、思维的流畅性(Fluenc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三个维度打分(见表2)。
表2:作业生生互评打分表
其中一封信(见图2)得到了一致好评,因为学生觉得其中的“中式养生”法接地气,并且与现实生活有关联,既解决了阅读课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表达规范、流畅、得体、有说服力,又对自己将来的阅读有很强的示范性,从而形成积极的阅读体验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2
结语
在“双新”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育人视角看待非故事类文本阅读的教育价值,落实英语教育理念,聚焦单元主题语境,整合相关语篇,开发多模态资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看的活动过程中走出原先以阅读理解正答率为单一评价的狭窄视域;要设计培养积极阅读者的非故事类文本阅读课堂活动,从参与、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等维度关注学生的解码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提升其阅读体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及使其成为终身积极阅读者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