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红色文化融合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4-05-07何刚
何刚
【摘 要】四川西部地区红色文化(以下简称“川西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该地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也是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高校音乐美育课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同时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义务。因此本文试图从川西红色文化与高校音乐美育课堂两方面入手,基于丰富的川西红色资源,将川西红色文化、红色音乐、红色故事与高校音乐美育课堂相融合,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契合性与多元性,将美育实践教学模式给予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川西红色文化 地方高校 音乐美育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109-07
本文主要探索川西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融合,从地方高校站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角度出发,对地方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融合本地宝贵红色资源财富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让地方高校学生通过音乐美育课堂了解本地红色故事、红色文化,既传承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又提升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达到音乐美育的育人功能。
一、川西红色文化与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丰富的川西红色文化资源
“四川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特别是川西片区,是红军长征途中许多重大事件、转折性事件的发生地,遗迹数量多、质量高、范圍广。”针对川西地区的地域解释,本文依旧采用徐惠、袁柳、胡平于2021年4月在《中国西部》期刊所发表的文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川西片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文中注释道:“川西片区跨越三州两市,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安市、攀枝花市。”川西红色文化具有地域跨度大、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厚重的时代性与革命性等特征。
笔者于2023年10月、12月份先后参观甘孜州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雅安市天全县红军纪念馆、康定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了解到川西地区地域辽阔,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段重要历程,具有活动时间长、英勇事迹多的特点,如: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红色革命故事,更有《红军入川歌》《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广为流传的经典红色歌曲。
川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昂扬向上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川西红色文化更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备极其优质、极其可贵的高等教育资源。川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沉淀,深处于这块宝地的地方高校更应该合理利用、挖掘川西红色文化的这块宝藏,通过将红色文化与高校美育课堂的融合性实践研究,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辨别审美文化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高校音乐美育教学
美育即美感教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是培养学生审视美、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从美育活动中提升其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音乐美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音乐艺术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从理解音乐的文学内涵、音乐组织结构,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以及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新音乐等一系列活动,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趣的目的。
“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我国的大学音乐美育教育主要是以一般美育课程来进行,其具体表现为:汉语文学、音乐、美育、舞蹈、戏剧等课程。”目前,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主要是音乐理论、音乐鉴赏,以及音乐实践三种类型课程,这三种不同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机整体。针对地方高校音乐美育课程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其特殊性,如何将地方特色与音乐美育课程相结合,一直是音乐美育教育甚至美育教育所关注的话题。本文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一名服务于川西地方院校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如何把握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化资源与音乐美育教学相融合,希望探索出一条具有红色精神、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音乐美育教学之路。
二、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契合性
扎根于川西的地方高校应该充分把握好川西地区这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融入高校音乐美育课程中,进而促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从艺先从德,学艺先做人。音乐美育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与实践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趣,更是训练学生通过音乐素养与实践体验提升自我认知,以至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地方高校音乐美育课程应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挖掘、开发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故事、经典红色旋律引领学校与社会美育风尚,真切做到地方高校扎根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创新地方高校党的思政教育与音乐美育教学新模式。
川西红色文化资源积累了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革命、建设、沉淀的优秀红色文化精神,可以说凝聚、凝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将川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美育教学中,对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了解身边的红色文化起着关键性作用,有利于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青年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不好高骛远,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针对川西地方高校音乐美育教学,将川西红色文化与音乐美育课程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挖掘身边红色资源,将高雅音乐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艺术水平,促使高雅音乐融入学生、人民中,让音乐思政在地方高校具有更加鲜明的文化内涵,从而凸显音乐思政教育的专业性。
(二)丰富音乐美育教学课程内容的必要条件
音乐美育教学作为美育实现过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起着“以美塑人,以乐化人”的关键性功能。音乐具备的美育教化功用体现了音乐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美育工作的实施与完善,同样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高校音乐美育与思政课程教育在高校美育教学目标上具备着一定的契合性,对培养提升高校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与传承红色革命先辈的文化精神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地方高校音乐美育工作的良好实施,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手段,促进了地方高校优秀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便捷的时代,繁杂的信息使得青年学生应接不暇,难分良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红色文化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承价值,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直观且有效的方式。因此,完善丰富优质美育课程内容迫在眉睫。地方高校挖掘、开发川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丰富音乐美育教学课程内容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的音乐美育教学要遵循把握川西地区经典红色音乐旋律、文化内容中“美”的规律与形式,甄选美善兼备的音乐作品融入教材中,从欣赏音乐的角度让学生聆听,以历史文化为基因引领学生赏析理解,传承红色精神,从音乐形式评论到文化价值内涵提升,促使高校学生可以从身边事、身边人深度了解川西红色音乐历史、经典红色文化,以此提升青年学生对美的辨识能力,真正将红色思政教育通过音乐美育的实践与理解转化为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擦亮青春底色与筑牢理想信念的必然选择
高校音乐美育是提升审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应当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筑牢新一代青年的理想信念,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这是每一位中国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将川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民族高校音乐美育教学,通过音乐鉴赏与审美体验,促进地方大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记忆、传承革命先辈优秀品质,借助音乐体验感、丰富想象、创新能力,达到理想信念的提升,正是音乐美育育人功能的体现,从表层的音乐理论学习到深层的思想政治再教育的转变过程。
(四)传承红色基因与发扬红色精神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川西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先辈精神是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必修課。
音乐美育教学用音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川西红色基因用音乐美育的方式传承下去,做好川西红色文化与高校音乐美育的结合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之路,从音乐中学习红色文化,从文化中培养学生对美、价值观念的提升也是对音乐育人功能的呈现,通过音乐的鉴赏与实践来延续川西红色文化精神。
扎根于川西地区的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地方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川西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把川西红色文化与高校音乐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美育课程,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
三、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川西红色文化是川西地区高校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地方高校打造川西地区特色音乐美育课程的文化养料。丰富的川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交叉融合在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的困境,本章节将从本土红色文化的挖掘不足、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模糊、红色育人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本土红色文化的挖掘有待提升
川西红色文化承载着红军长征路上重要的革命历史,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英勇壮举、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笔者了解到,目前在地方从事保护和研究川西红色文化的专业人员较少,再加上川西地区地域辽阔,导致对当地红色文化研究不深,文化创新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川西红色文化挖掘和开发有待提升。笔者于2022年6月随单位统战部到甘孜州炉霍县开展文化调研与服务地方工作调研时了解到,随着炉霍县当地政府对本土红色文化的不断重视,近几年当地统战部已开始对本土红色文化、红色事迹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已出版一部相关书籍。
从文献研究上看,笔者在知网上以“甘孜州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到15 篇。以“凉山州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到12篇。以“阿坝州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到10篇。而以“川西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搜索,仅仅搜索到2篇,这些现象都可以反映出川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缺少挖掘与开发,主要还是当地没有专业的人才资源。川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需要遗迹及相关文物的保护,还需要借助川西红色文化中英雄人物记载、相关作品的记录,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还应继续从深度和宽度上延续弘扬川西红色文化。
(二)地方高校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模糊
丰富的川西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川西地区高校学生而言,川西红色文化教育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在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高校对川西红色文化的挖掘和重视不足。川西地区高校应结合自身专业投入到对川西红色文化的开发当中,让青年学生从多方面能够深度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二是地方红色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时代性、新颖性;三是川西红色文化有待整理研究,还需专业人才进行搜集整理工作。
将川西红色文化与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相融合,是对川西红色文化形式传播的一种创新,也是地方高校对本土红色文化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可以更直接地使学生通过鉴赏、体验去感知川西红色文化精神,以至于做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三)地方高校红色育人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川西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红色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思潮,结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开发优质、特色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资源,应灵活调整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手段、教育媒介,构建一套与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特色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以至于达到良好的高校德育效果。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形式過于传统、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在当今多元化时代,本文试图将川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音乐美育教育相结合,通过音乐美育课程这一媒介,将川西红色文化透过音乐美育鉴赏、感官、直观体验可以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传承优良的川西红色文化精神和思想文化理论。因此,将川西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并引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川西地区高校各专业交叉融合、创新教学研究迫不及待的选择。
四、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为了更好地将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学中,建设川西地区高校音乐美育特色教学课堂,本章节试图从打造交叉学科团队专业素养、建设本土特色川西红色文化优质课堂、开辟川西红色文化育人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川西地区高校音乐美育特色教学课堂建设。
(一)强化红色文化引领,提高交叉学科团队专业素养
“在学科建设中进行红色教育属于间接德育,其教育力量强大、实效性高,将学科德育的特点与实施策略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川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借助音乐美育课堂创新,将川西红色音乐、红色文化、红色事迹、红色精神进行传承,将音乐美育与思政教育交叉融合,积极提高交叉学科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做到音乐通识学科的“又红又专”。“以高度的政治感和强烈的感染力巧妙地弘扬红色音乐,有利于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川西红色文化与音乐美育育人模式的有效推进更能促进地方高校交叉学科专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地方高校音乐思政教育的德育作用。
“高校音乐课与思政教育”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交融,单一的学科教育模式远远不足以推动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交叉学科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呢?这也是川西红色文化音乐美育教育建设的重要之处。地方高校应筛选对本科建设有兴趣的音乐美育与思政教育教师,各学科教师通过多次交流与磨合,对川西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音乐整理、创新等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创新与开发,从不断地磨炼中促进专业团队建设。
(二)创新红色育人模式,建设川西红色文化优质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快推进川西红色文化音乐美育优质课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是川西地区特色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通过搜集整理川西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文化价值,借助音乐编创与创新,进行音乐艺术传播、传唱等方式,激发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弘扬川西红色文化精神与革命先烈的优良品德。
笔者曾于2023年与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泽仁央京教授等五位老师共同参与指导原创音乐剧《大渡河边》的排练,并多次获得校级、省部级相关奖项。该剧是根据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022年9月5日6.8级地震中涌现的真实英雄人物事迹而创作。这部音乐剧正是对川西本土红色文化精神与军民鱼水一家亲美好景象的呈现,学生通过音乐美育的舞台实践、亲身演唱、表演体验,从情感深处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从舞台表演中也弘扬了川西地区红色文化的优秀精神与高尚品德,这都是对川西红色文化音乐美育优质课堂建设的很好反映。
(三)挖掘红色育人资源,开辟川西红色文化育人路径
立足川西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实施川西红色文化音乐美育教学,将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课程,构建特色鲜明的川西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创新音乐美育通识课教学形式,让本土红色音乐美育文化成为川西地区院校一张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明信片。以川西红色文化为依托,紧密联动音乐美育公共课与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让艺术富有本土红色精神,让特色思政教育富有艺术气息,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互融互通、内容与形式的双向建构。
五、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多元化模式探索
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科教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促进了音乐美育教学多元化模式发展,不断促进高校地域特色的音乐美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建设。本章节试图从赋能音乐美育红色思政质量、激活红色精神传承与感知红色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川西地区民族院校特色音乐美育红色思政课堂模式,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美育红色思政教学模式的新路径与高质量发展。
(一)全方位创新,赋能音乐美育红色思政质量
在音乐美育教学中,对于川西红色经典音乐,培养高校学生通过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从音乐结构、旋律构想、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程、情感表达等多方面,了解川西红色音乐的基本走向,感知作曲家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旋律的创作特点。对于一些优秀的本土音乐作品或红色事迹,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地进行音乐创作、歌词创作、旋律构想等方式,试图将川西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经典旋律等内容进行创新与二度创作,选取优秀的作品通过“互联网+”多种方式的传播媒介进行发表。在课堂教学中,以正确的红色价值观为前提,提倡艺术作品创作中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川西红色文化,在音乐感知中了解川西红色精神,在作品体验中传承川西红色文化价值,赋能音乐美育红色思政课堂的优质性。
(二)多维度激活,促进音乐美育红色精神传承
音乐鉴赏是音乐美育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环节,借助于鉴赏中的“视+听”,甚至“动”,从音乐活动中多维度地激活作品深处的精神价值。鉴赏中的“动”,可以认为是随着音乐的速度变化、节奏快慢,打节奏、肢体律动等现象。简而言之,在鉴赏音乐作品中,多维度激活就是培养学生不仅仅是观看视频画面,也要结合听音乐的戏剧性变化、情感张力的变化,以及带动身体随着音乐去律动。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以便于更全面地了解川西红色文化精神价值,更好地传承川西红色精神。
在川西地区高校音乐美育红色思政课堂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兴趣,不仅仅是思政课堂,应体现在与之相关的各个学科交流之中。通过将红色思政教育与音乐美育课程的多角度、多维度融合,充分发挥音乐美育育人功能,有效促进地方高校跨学科建设,使得川西红色文化精神與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更加深入人心,且得到有力传承与发展。
(三)全身心体验,感知音乐美育红色文化内涵
音乐美育特色教学从课堂转入舞台实践,积极鼓励高校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全身心体验感知川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1.社团体验
积极建立地方高校与川西红色文化相关社团,通过流行音乐社团、话剧团、朗诵会等方式,传承川西红色音乐歌曲、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在校内宣传本土红色文化,让学生可以了解川西红色文化,感知川西红色精神。
2.舞台表演
与校团委协作大力提倡举办校园红色歌舞音乐会、合唱比赛等舞台实践。借助音乐舞蹈学院的专业优势,开办相关主题音乐会,筹办专业舞台晚会宣传川西红色文化。“通过舞台表演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创编能力,更能使川西红色音乐、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与传播。”
3.互联网传播媒体
教师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创建川西红色文化特色的音乐美育慕课、音乐美育微课堂。同时利用抖音、公众号、快手等网络平台,提供宣传川西红色文化特色的音乐美育课程,以及相关趣味课堂片段,调动观看者对川西红色文化的兴趣,从而做到宣传与弘扬川西红色文化价值的作用。
4.竞赛展演
编创与川西红色文化、红色事迹相关的音乐剧、舞剧、戏剧、短剧等,积极鼓励学生与团队参加比赛展演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全身心投入,感知川西红色文化价值与精神,弘扬红色美育精神。
5.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与当地红色文旅产业、音乐节等重大活动合作,发挥地方高校专业优势,创编以川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展现川西红色文化精神,做到发扬川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传承川西人民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价值内涵。
六、结语
川西地方高校应把握本土文化资源,将丰富的川西红色文化与高校专业优势相融合,培养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川西红色文化精神。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途径,将川西红色文化融入音乐美育中,建设川西地区音乐美育特色课程,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音乐美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传承本土红色革命精神,提升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意识,让川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注入新鲜血液与时代性。
参考文献:
[1]黄虚怀,田芳.以美培元,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N].新华日报,2023-09-01.
[2]徐惠,袁柳,胡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川西片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西部,2021(04):101-106.
[3]李全兴,陈光军.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05):41-49.
[4]黄体文.综合性大学音乐美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际应用[C]//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585-590.
[5]韩小桐,陈玉玲.中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2):38-40.
[6]胡晓东,文雄.高校“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21(11):38-46.
[7]赵志安,胡舒雅薇.新图景与新路径:科技创新与融合时代的中国音乐产业——2020第七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2021(02):82-85.
[8]桂欣.探析红色基因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路径[J].作家天地,2021(21):77-78.
基金项目:本文为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度课题,项目名称:川西红色文化融合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CCTWH2023ZC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