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探究

2024-05-07吴千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铁道机车弘扬

吴千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了全面概括。科学家精神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1]。自此,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首批精神谱系的一部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使得弘扬科学家精神成为科技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法定准则[2]。

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普场所是科学普及的中心阵地,同时也是弘扬科学家精神、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主体。中国铁道博物馆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前身是铁道部中央科学技术馆,1958 年成立,2003 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研究工作,并同时承担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的职能。中国铁道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藏品,勾画出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追赶到领跑的百年发展历程,馆藏各类铁路机车、铁路科技文献、图文资料等,使观众得以更好地理解铁路科技的发展历史,探究铁路科技的发展规律。回顾百年发展历程,中国铁路之所以能始终向着自主创新、提质提效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铁路科技工作者传承和发扬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一、中国铁道博物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实践案例

2022 年,中国铁道博物馆等140个单位被认定为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近几年,中国铁道博物馆既坐而论道悟原理,又起而行之真实践,为解读科学家精神的不同侧面作出了探索和努力。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体现着我国科学家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他们的事业,因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倍显光辉[4]。

近年来,中国铁道博物馆利用场馆特点及优势,发挥科技文化传播阵地作用,开发了一系列以弘扬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常设、短期展览。例如我国民族铁路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先驱詹天佑先生,他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而这也是他一生践行的信念。中国铁道博物馆除詹天佑先生的常设展览和展品外,还积极扩大传播途径,与詹天佑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机构组织交流、合作,在北京、河北、江苏、吉林等地的30 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从时速35 公里到时速350 公里的百年逐梦”临时展览,讲述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京张铁路的历程,并与百年后智能铁路京张高铁相联系,展现了中国铁路人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奋斗百年的宏伟图景,努力引导观众树立正確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将爱国济民的信念与情怀深植于心。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高铁是中国的国家名片,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成功典范。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跟随到超越,从追赶到领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动车组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中国铁道博物馆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围绕中国高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近几年陆续制作了“中国高铁科普展”“述说中国高铁故事”等系列专题展览,全面梳理和展示了高速动车组技术、工程建造技术、列车控制技术、牵引供电技术、运营管理技术等一系列攻关成果和技术发展过程,让观众能深刻体会到创新意味着攻坚克难,而铁路人敢为天下先、勇闯“无人区”的实践,不仅收获了创新的自信和勇气,也铸就了勇攀高峰的信念[5],也正是这样的勇气和信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高铁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创造了高铁的中国奇迹。

近几年,中国铁道博物馆还开发了以家国情怀与科技强国实践相融合的铁路科技教育活动,如“中国速度”宣讲、“探索高铁的奥秘”教育活动、“复兴号为什么跑得快”科普讲座、“小小火车工程师”铁路科学实验、“专属你的高铁动车组”DIY 制作等活动,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在我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后,铁路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争先的科学家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

求实精神求实精神是指在追求真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秉持一种严谨、实证的态度。在学术、科研、实践的过程中,求实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1933—1937 年,“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多次深入实地勘察,提出多个建造方案,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为弘扬茅以升的事迹与精神,中国铁道博物馆推出“茅以升与中国铁路”展览,以200 余张珍贵历史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位科学巨匠立志报国、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涵。该展览还在西南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等设有“茅以升班”的高校内进行了巡展。

2023 年,中国铁道博物馆推出《探秘中国铁道博物馆——走进火车的世界》融媒体出版物,这是以体验式、探究式理念开发的集科普图书、研学手册、视频微课、实验模型为一体的教育项目。该项目根据馆藏展品及展品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家精神为基础,通过解构、溯源、实践、总结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以探索闯关的形式,锻炼青少年严谨治学、敢于挑战的科学家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当今世界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 年正式建成通车,成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在其建设过程中,40 年以苦为荣、献身科学的风火山精神就是最好的延伸体现。铁道科学院西北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海拔4 780 米的风火山山腰,建起了世界上唯一的高海拔冻土观测站,40 多年来,守望在风火山冻土观测站上的三代科技人员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测取了1 200多万个数据,为破解高原多年冻土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以外,“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尖兵精神,“挑战雪域之巅,甘于吃苦奉献”的唐古拉精神,也都完美诠释了勇于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2021 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参加科技部举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成果巡回展览暨巡回科技博物馆走黄冈”活动中,陆续为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州中学的3 000 多名学生和学生代表进行了以“神奇的天路”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宣讲。通过讲述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感人事迹,让儿童青少年深刻了解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先辈为了祖国的铁路科技事业发展孜孜不倦、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动人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科学家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融合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是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6]。

单杏花团队见证了中国铁路客票信息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我国铁路售票系统的发展历程。2011 年,在研发以铁路12306 互联网售票为标志的新一代客票系统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单杏花团队加班加点,从需求分析、流程梳理到结构设计,再到研发、测试、部署、调试,用了不到3 个月的时间便圆满完成任务。在2012年春运期间,12306 网站点击量剧增,购票请求汹涌而来,系统面临严峻考验,几近崩溃。单杏花团队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在50 余天的时间里白天跟踪系统运行状况,分析压力最大的环节,思考解决方案,优化系统;晚上系统停售后,上线进行全面测试和升级。在单杏花团队的团结协作下,最终12306 顶住了日点击14 亿次的压力,高峰日售票量达到119.2 万张,远超原设计负荷能力。中国铁道博物馆围绕单杏花团队研发的生动事迹,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为民服务、路局合作、人才及团队5 个专题策划了“时代楷模”专题展览,并积极联络央视新闻等媒体策划一线调研节目《12306:不断提高的响应速度》《12306:不断提升应对大考能力》《12306:不断强化的优质服务理念》,以记者调研形式,揭秘12306 超大规模售票背后的团队协作进行技术创新、守奉献的故事,彰显了铁路人的家国情怀。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只有科学家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我国的科技事业才能活水涌流、基业长青[7]。

以毛泽东主席命名的机车“毛泽东号”机车及机车组,被誉为“机车领袖”,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3 个时代,历经5 次机车换型、13 任司机长、184 名机车乘务员。“毛泽东号”机车组创造并坚持了一整套建班育人、安全生产的丰富经验和传帮带的班组文化体系,成为铁路系统组建时间最长、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一线班组。

2023 年,恰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和“毛泽东号”机车命名77 周年。中国铁道博物馆以数百件文物精品为主,以历史图片、机车模型、艺术作品等为辅,除了传统的展览展示手段外,还运用了油画、沙画、雕塑、视频、机车模型再现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呈现了“毛泽东号”机车的轨迹歷程,为观众展示了从革命战争年代诞生、成长,到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中的历程、事迹和功绩,以77 年精神和技术的传承,系统阐释了“毛泽东号”精神的深厚内涵及机车组的奋斗和担当,揭示了炼人育才的重要性,也宣传弘扬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此外,铁道博物馆还借助数字化、VR 三维建模、三维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包括“毛泽东号”机车在内的数百台机车进行在线虚拟展示,通过详细的讲解介绍和近距离观看机车文物全貌,手机操作即可点击对应的机车文物观摩其全貌,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和精神内涵。

二、博物馆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突出价值引领,挖掘红色元素

科学家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长期科学实践中所积淀出来的。博物馆进行科学家精神教育,必须要将崇高的价值与各种科普活动结合起来,不但要继承前辈科学家的优秀工作作风,还要从科技资源中挖掘红色元素,把握科学价值观的正确方向,以实现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教育意义。

重视精神培育,加强馆校实践交流

博物馆要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阵地的作用,大力提升科普场馆辅导员和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开展科学家精神培育,通过馆校结合创新实践,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培根铸魂。

科学教育做加法,激活科普资源潜能

科学教育要做好加法,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提高质量。为此,全社会需要发动更多场馆和单位,向中小学生开放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和资源,利用大量沉浸式、场景式、体验式的科普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鼓励青少年以科学为本,为国家服务。

推广科普阅读,培养科学氛围

博物馆应与出版社等机构合作,推广科学家传记、科普读物等著作,促使观众通过阅读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在博物馆内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定期举办科学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设立科学实验室或创客空间,让公众有机会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科学知识;三是通过科普电影、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奥秘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利用新兴媒体宣传科学家精神

博物馆应善于利用多元媒介传播科学家精神,一方面可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虚拟展览和互动体验,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另一方面可以创新展览形式,如运用多媒体和全息技术等手段,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宣传科学家精神。此外,还可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等平台,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科学文化的传播效果;建设科学家数字博物馆,展示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并推出虚拟展览和互动体验,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宣传科学家精神内涵。

打造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如科学家主题纪念品、文创服饰等,将科学家精神内涵传递给观众,促使科学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

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博物馆要发挥科普场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形成良好的制度机制软环境,集合优质科普资源的源头活水,提升科学传播的均衡性、共享度,构建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科学教育传播体系,用科学家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培育,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普、科技事业,为实现科技自力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铁道机车弘扬
大连机车
铁道小卫士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