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4-05-07赵一娟石福刚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4期
关键词:机会导师校企

赵一娟,石福刚

(兰州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1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面临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毕业生的挑战。校企合作为一种双赢的模式,不仅为高校提供了实际案例和资源支持,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技能。这种合作有助于让课程与行业实际接轨,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切实推动创新创业与教育体系的融合,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1 校企合作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校企合作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优质的创新创业机会。这一模式通常包括行业导师的指导、实际项目合作、企业实习等,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和商业实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一模式还有助于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具备实际技能和经验的人才的需求,实现校企双赢。因此,校企合作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人才[1-3]。

2 校企合作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资源分配方面,一些高校更加倾向于与知名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忽略了与小型企业或初创企业的合作。这种倾向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部分学生无法获得与各类企业接触的机会。大企业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包括资金、技术和行业洞察力,但小型企业同样提供了宝贵的创新机会,具有一定的潜能。对知名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的侧重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环境,限制了他们的综合发展和适应性[4-6]。另外,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与方式不同,互相共享资源的机会比较少,这导致某些院校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可能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企业合作不深入

部分高校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在这些高校中,课程设置和实践机会往往与企业脱节,学生无法深入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很少有机会参与真正的商业项目或与企业专业人士合作,缺乏了解真实创业项目的机会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缺乏企业合作还可能导致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方法过时。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会,因此,需要不断调整业务策略和技术应用,如果高校没有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其课程和培训可能无法跟上行业最新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毕业后缺乏与市场实际接轨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提高岗位竞争力[7-8]。缺乏企业合作可能导致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真实的市场导向性,培训和项目往往会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理解,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项目无法满足实际市场的需求,降低商业可行性,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2.3 教育与市场脱节

一些高校的教育课程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这意味着高校的教育课程可能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商业环境的需求不符。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可能在实际创新创业项目中无法直接应用,这导致学生毕业后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培训或重新学习,以适应市场需求,不利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9]。因此,教育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些高校的创新项目与市场脱节,无法解决业界实际的问题或满足市场需求。这种脱节也可能导致高校创新项目的成果难以成功商业化,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一些高校的教职人员可能过于专注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商业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操指导。另外,一些高校可能缺乏与行业专业人士的合作机会,使学生无法与业界专家互动和学习。

2.4 学生参与度低

一些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充分的动力和兴趣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实际意义缺乏理解,或者因为他们感到缺乏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这种积极性的缺乏可能导致项目的进展缓慢,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尽管高校提供了校企合作机会,包括实习、项目合作和企业讲座,但一些学生并不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活动,错失了与企业互动和学习的机会,无法充分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技能。学生只在课堂上接触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导致无法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复杂性,无法应对实际的商业挑战,影响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10]。

3 校企合作下优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3.1 加强资源共享

高校内部的不同学院或各学校之间通常拥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因此,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让各类院校共享资源。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共享教育课程、实验室设施、研究项目和导师资源。通过跨学院或跨学校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机会,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创新创业技能。此外,这种跨学院或跨学校的资源共享可以促进不同学院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创新。高校可以积极寻求与各类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共享资源,包括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初创企业的合作[11-12]。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实践项目机会和提高行业洞察力,而与初创企业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际经验。通过建立这些合作关系,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机会。与国际高校和机构的合作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国际化资源,包括国际教育课程、研究合作项目和国际实习机会。通过与国际伙伴合作,高校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国际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宽视野的机会,增强其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2 拓展企业网络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峰会和创新竞赛,吸引各类企业和创业者的参与。这为企业提供了与学生互动和发现新人才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创新项目和创意的平台。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与企业建立联系,还促进了双方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此外,创新竞赛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动力和专业技能[13]。高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来校园举办讲座,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这为学生提供了直接与行业专业人士互动并了解实际商业挑战的机会。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企业导师计划,将企业专业人士与学生匹配,由企业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获取实际建议。

3.3 开发实践导向课程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导向课程。这种合作可以包括企业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项目,以供学生研究和实践,或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授课,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确保实践导向课程与市场实际接轨,促使学生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企业专业人士互动的机会,建立实际的商业联系。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参与实践项目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实践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趋势,还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实际的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3.4 激励学生参与

高校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基金,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这些奖励可以包括学术成绩奖学金、最佳创新项目奖励以及最佳创业计划奖励等。通过设立奖励计划,高校可以奖励在创新创业领域表现出色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更有动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导师制度,通过为学生分配导师,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创新项目。导师可以是高校教职工,也可以是来自企业的专家。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实际经验,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技能。此外,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与企业互动和建立联系,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14]。

4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可行、有效的措施可以优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资源共享、拓展企业网络、强化实践导向课程、激励学生参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注入活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同时也促进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机会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给进步一个机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最后的机会
V eraW an g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