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24-05-07韩炜宏吴瑶瑶杨新吉勒图杨艳丽
韩炜宏 吴瑶瑶 杨新吉勒图 杨艳丽
(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产业作为经济系统的核心组成,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系统中各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及效益水平,同时直接决定着经济运行过程中污染排放的类型与规模。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下,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与必然趋势。因此,实现产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化发展、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是新时代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 产业生态化的定义
“产业生态”的思想最早源于外国学者弗洛什(Frosch)与加罗布劳斯(Gallopoulos)在1989 年提出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理论,该理论称可以通过革新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国内学者刘则渊将“产业生态”动词化,首次提出“产业生态化”的概念,认为产业生态化是指将产业要素、产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从而实现产业活动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此外,何雨辰、郑兴明从经济学视角定义产业生态化,将其分为狭义上的要素耦合优化与广义上的系统协调[1]。李敏瑞、张昊冉从生态学视角定义产业生态化,认为产业生态化指的是通过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对产业进行生态化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绿色增产的过程[2]。此后,通过“产业”和“生态”两个维度共同表征“产业生态化”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目前来看,虽然关于产业生态化的定义仍没有完全明确且统一,但是关于产业生态化的核心思想基本达成一致,即强调产业生态化发展是由传统粗放、外延式向封闭循环、集约型的动态转变,是既注重高效低耗的经济增长又倡导循环利用的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3 产业生态化的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关于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效率测算、物质流分析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类:(1)生态效率测算。生态效率反映生态资源使用的效率,等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除以环境影响,可视为一种投入产出比。生态效率的大小体现了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即效率越高,产业活动的资源使用效率就越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小,侧面反映出产业的生态化水平。学者们主要通过将相关的指标纳入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中,测度出产业生态化效率。其中,Lin Libo 基于生态碳足迹的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效率计算模型,用以研究旅游业的生态化水平[3]。Huang Lizhen,Zhang Yixiang 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对生态效率的含义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拓展研究,其选取的评价指标充分考虑了经济、创新、社会及环境的整体发展[4]。(2)物质流分析。主要研究物质的流动规律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用于区域物质评价时,测算物质需求总量和直接物质输出等指标。其中,Pablo Alonso-Fernández 等基于物质流分析,评价经济增长及减少环境影响之间的兼容性的生态问题[5]。刘晓洁、胡兆民等基于物质流分析法,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生态草牧业研究框架,分析了不同环节的碳源和碳汇特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生态问题[6]。(3)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反映系统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任海军等从农业生态化指标评价体系的含义、构建机理入手,从经济、社会生态的视角出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生态化水平评价进行研究[7]。Xu Dayu,Lu Chunping 等构建了林业产业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省份林业产业生态发展水平和系统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8]。
4 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生态化具有应用性强且学科交叉范围广的特点,因而其发展过程受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其影响因素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化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3 个层面梳理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
4.1 宏观因素
其一,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逯承鹏、刘志良等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9],也就是说,产业生态化的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其二,外资利用水平也会影响到产业生态化水平。周小喜、段存儒研究发现,外资占比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10],主要原因在于外资占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意味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经验学习会更频繁,先进的理念与经验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其三,环境规制对产业生态化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不仅如此,陈芳、赵芸霆的相关研究还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某一地区环境规制的提高有助于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11]。其四,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高。颜建军、敬俊等认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中,环境治理能力的边际效应最大[12],即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能够使得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五,资源消耗水平对产业生态化产生影响。王小宁、魏婉茹认为资源消耗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贡献最小[13]。
4.2 中观因素
产业结构的好坏对产业生态化影响较为显著。李扬杰、张莉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产业化水平提升的贡献度相对较大[14]。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相比其他因素较为重要。另外,周映伶、罗胤晨等对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评价,发现产业生态化水平受生态产业动态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和产业集聚发展这3 个指标共同影响,权重分别为0.304 7,0.393 9 和0.301 4[15]。
4.3 微观因素
其一,人力资本是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重要途径。段鑫、任群罗的研究显示,随着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初级人力资本对其发展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而中级人力资本和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生态化升级的促进作用呈倒“U”形曲线[16]。其二,科技创新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作用显著。韩政、程钰等将科技创新这个解释变量细化为具体的研究指标,即科学研究、教育水平、知识产权,发现科技创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17],原因为通过技术创新能够使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减少生产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除此以外,游韵、罗胤晨等研究发现,单位GDP 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GDP、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总额、每百万人中R&D 人员数、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等微观要素均是对产业生态化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18]。
5 文献评述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定义、产业生态化评价及产业生态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虽然对产业生态化的定义目前仍没有明确统一,但总体上越来越趋向产业与生态2 个维度的共同表征。同时,对于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归为环境承载力的测算即生态效率的测算、物质与能量流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相互关系分析以及从产业系统整体出发的综合评价。另外,影响产业生态化的因素众多,宏观、中观、微观3 个方面的因素均会影响到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因此,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高,满足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需要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协作,以宏观、中观、微观3 个方面的因素为抓手,最终实现产业生态化。总体而言,目前对于产业生态化的研究仍旧比较宏观,尤其是对研究对象来说,产业可以进一步具体化。由于各产业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由此也会导致生态化的标准与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随着产业的具体化,各影响因素应更加细化且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