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庭道德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2024-05-07周雯
周 雯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加强家庭道德教育的行动指南,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理论框架,汲取了中华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时代价值,在接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家庭道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回应了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需求,彰显出强烈的真理性、实践性、先进性、人民性。
一、理论之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理论视角与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视角,形成了由“家庭与家庭教育起源与本质—社会主义家庭道德教育内容规范—家庭道德教育目标要求”构成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些论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家庭建设的语境中显现新的精神张力和时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家庭教育观为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确立了现实意义根据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将家庭置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明晰了家庭教育的起源与本质,为理解家庭道德教育的意义确立了根据。马克思指出,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2〕家庭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家庭道德教育是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社会实践,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历史变化而发展。以此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既注重社会的宏观变革,也注重微观的家庭建设,将家庭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点。毛泽东曾在《给秦邦宪的信》中强调,社会变革与家庭改造必须紧密联系,通过群众运动实现家庭从封建到民主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也注重新时代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多次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4〕家庭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因此,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5〕这些论述继承了唯物史观视角,重视家庭的社会功能,确证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家庭道德观为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提供基础性内容规范
家庭道德是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一方面,马克思等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道德的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和金钱利益至上,“婚姻都是由当事人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因此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6〕另一方面,他们也建构了理想的家庭道德图景。在两性关系方面,专偶制家庭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直到达到两性的平等为止”,〔7〕以男女双方平等、自由的婚姻爱情作为家庭的基石。在亲子关系方面,马克思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8〕“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9〕启示着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应负起对子女教养和关爱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家庭道德观中蕴含着自主、民主、平等的伦理价值,指导着我国确立了新型社会主义家庭美德,为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内容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广大家庭中培树新型家庭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10〕他引入了“家风”这一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概念,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11〕将家庭道德风气与社会风气相联系,提倡构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主团结、和谐融洽的新时代家风,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道德观的创新发展。
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提供目的遵循
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的,为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目的遵循。未来社会,“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12〕劳动分工造成的片面发展将消失,形成更平等开放的教育模式,以培养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学说,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曾先后提出培养“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四有新人”等教育目标,意味着家庭道德教育需注重发展下一代的主体能力和人格,并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自由个性的人为最终目的。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社会现实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家庭等各领域教育都要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更进一步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契合着中华民族正逐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启示着家庭道德教育应与全民族共同愿景紧密衔接,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为目标。无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还是“时代新人”,它们都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需要相联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与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家庭实际相结合的探索。
二、历史之维:以中国共产党家庭道德教育的历史实践为前提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家庭道德教育的历史实践之上,并注重从共产党人的红色家教中汲取精神力量,开启了新时代家庭德育的新篇章。
1.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家庭道德教育实践经验的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实际,对家庭道德教育作出相应指导,取得了历史性的实践成就和经验。一是广泛确立了社会主义家庭道德,为家庭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新中国推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婚恋自由、夫妻和睦等社会主义家庭道德,为家庭道德教育确立了内容规范。二是明确了指导家庭道德教育的工作重点。党中央先后就发挥妇女作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全社会共同支持家庭道德教育等方面工作作出指示,初步形成了领导家庭德育的工作体系。三是家庭道德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一系列文件从目标、阶段、内容等多角度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以往党领导家庭道德教育的正确做法,回应了社会新变化,提出了更明晰的要求。一是更加关注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调研中对家庭道德教育作出深刻阐发,引用周恩来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论述,强调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二是为家庭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前的家庭道德教育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美德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为家庭教育确立了清晰简练、更具时代气息的价值内容。三是完善家庭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和理论指导。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领导颁布的家庭道德教育法律和文件更具有针对性、专项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2022 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标志着家庭教育正式由“家事”上升到“国事”;印发《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完善文明家庭评价和宣传制度等。四是将干部的家教家风上升至党风政风建设高度,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14〕要求党员干部的家庭道德教育要更加突出廉洁自律,严格注意子女和其他亲人的品行举止。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家庭道德教育由代代相传的自发状态逐渐转变为受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具有明确教育目标、正确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自觉状态,成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理论来自党领导家庭道德教育的既有实践成果,又在继续推进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动能,指引着实践的创新发展。
2.对中国共产党人齐家治家实践的提炼、阐述与弘扬
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道德教育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忠于革命事业、勤劳奋斗、无私奉献等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阐发家庭道德教育注入了红色基因,提供了深厚土壤。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出身于革命家庭,对红色家教家风有着直接感受。他的父亲习仲勋就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言传身教为他提出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前辈的家庭教育事迹耳熟能详,每逢纪念革命前辈诞辰的会议,他总会倡导人们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传承红色家教家风。对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要求他们在对自身和家人的约束教导中突出廉洁,传承艰苦朴素、从严治家的品格。他曾深刻阐发焦裕禄、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家庭德育事迹,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对亲属子女要“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15〕最后,共产党人的家庭教育实践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提升了其教育价值。党员干部能够从中感悟和传承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深刻认识廉洁家风和严格家教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也能够教育子女向革命英烈学习,为家尽孝为国尽忠。革命前辈的家庭德育实践既为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素材,又注入了崇高的精神价值。
三、文化之维:以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双创”发展为内涵来源
古语云,“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积淀了深厚的德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承续了中华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促进了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以文化自信观确立对待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正确态度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图景看,我们对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全盘否定到自信自立的转变。当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最初传入时,国人推崇备至,传统家庭道德及其教育成为腐朽愚昧的代名词,其现代意义在整体上被否定,影响了人们对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认知和判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重塑现代家庭德育文化的历程中,人们重新认识到中华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价值意蕴。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正面临着规模逐步缩小、功利化、自由化等现实挑战,中华民族注重道德人格养成、强调家庭团结稳定、崇尚和谐的家庭德育文化将再度焕发光彩。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其形象得到全面认可和确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6〕文化自信是一种对待文化的理性态度,启示着我们以现代眼光对待传统文化,吸收弘扬其思想精华。基于文化自信观,在指导现代家庭与社会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中华传统优秀家庭德育文化,对其给予了很高评价。它“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17〕家庭道德教育要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孩子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树立和谐文明的新型家风。在论及勤俭节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引用古人的家庭教育名言和家庭教育故事,启示人们以更加科学、理性的视角看待传统家庭德育文化,为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丰厚滋养。以文化自信观确立对待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的前提。他的论述吸收了传统家庭德育文化中具有现代性的教育智慧和精华,是对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双创”性发展。
2.从个人与家国关系角度继承重视家庭德育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德育的传统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在个人方面,古人注重“修身”,将涵养道德品行、塑造道德人格视为个人发展的根基。在家国方面,古人注重家庭稳定和血脉延绵,将“齐家”作为“修身”与“治国”的中间环节,强调家庭和睦才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加之古代社会学校教育欠发达,家庭便肩负了培树道德品行的重要责任。中华民族形成了注重家庭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产生了《颜氏家训》等诸多典籍资料,积累了深厚的德育经验。传统家庭中形成了“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稳定秩序,子女得以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品格,中华民族也由此缔结了璀璨的道德文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从个人成长与家国关系两个方面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肯定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他从个人成长角度提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8〕蒙以养正,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先受到并影响终身的教育,是培养人才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程,“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9〕从教育内容看,“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20〕无数家规家训都将子女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将知识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置于次之地位。现代家庭中,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多交由学校承担,道德教育更加凸显重要地位。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传统家国关系与时代变化出发,深化了人们对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传统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因此,古人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建构家庭道德教育意义的基础,认为“家和万事兴”。现代社会,家庭仍是社会、国家的基本单位之一,尤其在精神文明层面,家庭的道德风貌仍影响着成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21〕将家庭道德教育与国家社会建设紧密联系,呼吁人们重视家庭道德教育。
3.推进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就是对中华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了其中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激活了传统家庭德育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传统家庭德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经验方法。首先,在内容上,中华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以儒家道德经典为大纲,包含了忠孝的伦理规范、勤勉的求学之道、清廉的为政之德、信义的处世准则、礼让的邻里关系等,涵盖了中华民族修身处世的道德规范。其次,在方法上,中华民族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积累了注重“风化”的言传身教法、“择邻而居”的环境熏陶法、“孟母断织”的说理疏导法、树立家规家法的明刑弼教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性,传统家庭德育体现出道德责任与义务不平等的特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习近平总书记保留并发展了传统家庭德育文化中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他曾多次论及要发扬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并结合新时代背景对传统家庭德育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游子吟》,说明中国人自古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人们应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家庭,常怀真情;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格言,指出“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22〕强化人们赡养敬爱老人的责任意识,回应了社会养老事业的现实需要;引用《管子·七法》中的名句“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教导领导干部处理好小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严格治家;指出“中国人一直赞美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妇女对家庭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但现代家庭中夫妻平等,“男同志在家庭中也要发挥作用”;〔23〕引用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希望家长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具有杰出气节和品格、能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所运用的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和案例,结合了现代民主社会的特点,扬弃了传统家庭德育中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等封建保守思想,提倡弘扬其中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国情怀等合理价值,促进了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与新时代家庭道德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指引着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健康发展。
四、现实之维:以社会家庭建设的需要与变化为根本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反映社会存在变化的思想理论,它从当前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汲取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回应了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1.社会家庭建设的实际需要呼唤科学的思想理论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道德教育被划分为私领域的事务,国家对其的干预和指导较少。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面临唯工具理性、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冲击,党和国家逐步意识到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进入新时代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24〕向上向善的家庭道德教育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一是在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方面,人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存在日趋淡薄的趋势。核心家庭正成为主流,家庭重心向子女转移,敬老不足而爱幼有余。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虚拟社交和娱乐的发展,挤占着教育的时间。二是在家庭道德教育的地位上,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在家庭道德教育的主体上,存在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教育责任缺失的问题。或只养不育,将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一方教育主体缺位,将对子女的教育变成另一方独力难支的责任。此外,还有领导干部的家教家风不严、家庭劳动教育缺失、铺张浪费等现象。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时代变化的反映,是表征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青少年道德发展、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等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呼唤科学的思想理论,催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
2.观照并引领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着眼于人们家庭生活的现实情况,把握了当下家庭道德教育的“变”与“不变”,对实际问题作出了有力回应。
从“变”的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26〕在对家庭道德教育的论述中,他针对前述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变化作出要求,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一是应对现代家庭解体、亲情观念弱化的危机,他提出,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常怀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27〕二是针对一定程度上的重智轻德问题,他指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品质;三是针对家庭道德教育主体缺失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既希望妇女在教育子女、建设家庭美德中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对男性的家庭职责作出要求;四是针对党员干部的家教家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时常运用焦裕禄等前辈的例子,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严格齐家,以好家风引领社会风气;五是面对社会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危机,他提出要弘扬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六是提倡重拾传统美德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8〕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父母以身作则,教导子女热爱党和国家等。这些要求均体现了对家庭德育的现实观照,为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指导。
从“不变”的层面看,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29〕对个人而言,家庭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家庭道德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启蒙性和终身性作用。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家庭道德教育是其他领域道德教育的前提,它不仅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美满,也关系到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成果好坏,关系到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因此,“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30〕也只有以这一不变之处为前提,家庭、学校、社会等育人主体都对家庭道德教育予以足够重视和支持,才能够有力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从现阶段实际出发,指出过去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已得到满足,但期盼着更高质量的家庭精神生活,要继续“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3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作出了多方面的科学指导,是反映社会存在并引领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它为家庭道德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观照并不断推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的发展。
结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道德教育是建设和谐美满家庭的必要工作,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础环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是无源之水,它有着科学缜密的逻辑理路,对于加强和改进家庭道德教育,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