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感恩有你
2024-05-06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吴垚
◆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 吴垚
初识《发明与创新》
第一次听说《发明与创新》杂志,是在2013 年。
那时的我已由高中物理教师改做高中技术教师。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与羁绊,日子过得有时轻松得过分,但我总想做点什么来充实自己。当时赤壁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黄新阶跟我说:“要不,你就来做科技创新教育吧,蛮有意思的。”这正合我意。可我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向黄书记请教。黄书记笑着说:“我向你推荐一本杂志吧,你读一读《发明与创新》,保证有收获。”
翻阅《发明与创新》杂志里的一篇篇文章,思路渐渐打开,对创新教育、科普的认识也逐渐明晰,那些鲜活的案例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带给我灵感。我还将杂志介绍给学生,供他们借鉴和参考。
图1 首次发表的文章
从读者到作者
从事科技创新教育有些年头了,就有了想写总结的冲动。2018 年,我校获批湖北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我的两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专业论文获了奖,我指导的学生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我写下第一篇创新教育类的文章——《学会保护智力成果》,怀着忐忑的心情寄给了《发明与创新》编辑部。很快,我就收到编辑部的回复“可以采用”。当时的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没想到在科技创新教育这个全新的领域,我也能发表文章,有所作为。不久,散发着浓浓油墨香味的样刊就送到我手上了,随后到来的还有稿费单。
从读者转变为作者,仅仅一个字的变化,但带给我的改变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纯粹的力量。
通过学习、尝试,此后六年间,我撰写的《耕耘创新教育助力学生成长》《通用技术老师带你读〈西游记〉》《科学调查报告这样写》等相继发表。2019 年,我指导学生写的科普文章也发表了,这比我自己发表文章还要高兴。之后,我又积极参加了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发明与创新》杂志社主办的多项活动,收获了多项荣誉。
图2 作者主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说课大会
从初识到结缘,从读者到作者,一路走来,在我心里,《发明与创新》不只是一本杂志,它是一个传奇,一片沃土,一腔深情。它书写着出版事业的传奇,是学生、教师、科技工作者科创、科普的沃土,倾注的是《发明与创新》杂志社全体人员、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对中国创新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意。
图3 与《发明与创新》主编李柏春(右一)合影
如今,市面上的杂志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却对《发明与创新》情有独钟。这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一本杂志这样有凝聚力,把一众爱好科技创新教育的老师、喜爱科技创新的学生紧紧地聚集在一起;没有一本杂志这样温暖,将读者、作者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
《发明与创新》杂志,感谢有你,感谢你的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