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路径
——以《古诗苑漫步》为例
2024-05-06王文彩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三中学
王文彩|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三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并在第三层次的“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中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显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虽然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是当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情况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受应试影响,很多教师只想通过做题讲题来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而不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其二,一些教师尝试开展跨学科教学,但由于操作不当,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了语文味;其三,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时没有事先设计评价量表,导致教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教学流于形式。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驱动性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评价与反思。“项目学习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1],与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契合。开展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路径。
一、指向核心知识,创设真实情境
《课程标准》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项目化学习注重项目情境的创设,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一致。在多次进行《古诗苑漫步》教学的实践中,笔者逐步总结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情境创设的进阶路径,试举例分析如下。
【情境一】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灿若繁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诗经》的美学观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的雄奇飘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豪壮;“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智慧豁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含英咀华,感受诗词的魅力吧。
这一情境能把学生带进唐诗宋词的意境,可以增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但是没有驱动性问题,没有具体的富有实际意义的背景或场景,很难让学生产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不能激发其积极性并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情境二】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举行不同的诗歌活动,向诗人致敬,向经典致敬。我们可以设计哪些活动来传播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将我们的古典诗词之美发扬光大?
这一情境有对活动背景的描述,也有驱动性问题,但是活动描述比较粗线条,不够细腻丰富,背景设置较单调,真实感不强,由此引出的驱动性问题跟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不太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境三】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举行不同的诗歌活动。昨天,我的一个在迪拜支教的好友请我帮忙策划,我想请同学们来帮这个忙。(出示照片)这些迪拜的孩子非常仰慕中国古典诗词,想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设计哪些活动来传播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将我们的古典诗词之美发扬光大?请根据设计开展活动,并用视频拍下来传给他们。
这一情境增加了照片,描述更加细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营造出了更加逼真的背景和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项目探究中开展深度学习。它与“情境二”一样,都设计了相同的驱动性问题,不同的是,它还设计了驱动性任务:“请根据设计开展活动,并用视频拍下来传给他们。”这样的设计指向《古诗苑漫步》的核心知识:朗诵古诗、品析鉴赏古诗、古诗积累与表达应用、编撰诗集等。致力于项目化学习研究的巴克教育研究所认为:“指向核心知识的项目化学习符合现今前沿教育的评估标准。”[2]由此可见,“情境三”更适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需要。
二、依据教材和学情,设计活动项目
统编教材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中往往会提供一些活动建议,如《古诗苑漫步》中的“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等。这些建议虽然简单,但是可以开拓教师的思路,指明教学的方向、侧重点,让综合性学习的活动项目设计有据可依,降低了设计难度。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建议,结合具体的学情创造性地设计活动项目。以下是笔者根据前述驱动性问题和任务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项目。
【项目一:别出心裁诵品诗】以八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选择一首绝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诵,再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课本剧、吟唱中选一种艺术形式演绎诗歌,体悟诗歌情感。
选择绝句,主要是考虑朗诵的时间。在项目实施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朗诵,朗诵形式可自行设计。朗诵的时候,学生要运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朗诵技巧,比如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等,以提升表现力。朗诵后,学生用其他艺术形式演绎诗歌,则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特点。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拓展语文的外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所有学生都能一展身手。
【项目二:群贤毕集飞花令】小组合作事先收集带“风”“花”“雪”“月”的诗句并背诵,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以“飞花令”的方式开展比赛。
“飞花令”环节拓展了语文知识运用的范围,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赛紧张刺激,平时不爱古诗的学生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积极地投入收集、整理、背诵活动。这就是活动的魅力!
【项目三:诗集佳作共欣赏】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专题,编一本有特色的诗集(要包含名字、前言、后记、富有个性的注释点评、插图,并进行封面和排版设计)。
为诗集取名、写诗集的前言和后记、进行富有个性的注释点评等,涉及学生的写作能力、诗歌理解与鉴赏能力、审美趣味等。画插图、设计封面和排版等,还涉及美术、书法等多个学科,具有跨学科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的能力。
总之,三个项目都指向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又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赋予了综合性学习鲜明的综合性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活动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体验、实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从而爱上古诗,并培养多方面的素养。
三、设计评价量表,促进深度学习
《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在项目启动前就设计好评价量表,以便在将评价融合到学习探究全过程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支架、明确学习任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和学生一起在项目启动前就设计了针对不同活动项目和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量表(如表1至表4所示)。
表1 “诗歌朗诵”评价量表
表2 “以其他艺术形式演绎古诗”评价量表(绘画)
表3 “制作诗集”评价量表
表4 “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评价量表
在设计评价量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体现过程性评价的理念;紧扣活动项目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评价维度明确,评价标准细致明确;注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
以上评价量表均采用层级形式,层级内容具体详细,呈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评价维度直观简明,这样可以使评价有据可依,使结果清晰客观,避免主观判断。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自我对照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将评价量表作为支架,使量表的使用更为高效,进而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