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划建设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携手打造协同治理典范

2024-05-06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德清良渚协同

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聚焦“绿色、人文、智慧”发展主线,积极发挥杭湖两市比较优势,深度合作嵌入,携手打造都市圈跨市域现代化协同治理典范

2023年初,《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年6月由浙江省政府印发实施。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重点,推进建设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杭湖两市交界处包含杭州余杭、临平、临安以及湖州德清、安吉等县(市、区),具备鲜明的数字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绿色特点,是杭州都市圈跨市域同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筑强优势长板的关键支撑,还是杭湖联手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带的核心承载。可重点聚焦“绿色、人文、智慧”发展主线,积极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深度合作嵌入,携手打造都市圈跨市域现代化协同治理典范。

战略导向

积极抢抓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德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建设及“良渚论坛”举办机遇,以达成杭州湖州同城化发展、现代化治理目标,坚持发挥湖州比较优势、找准杭湖合作切入点,促进两地互利互惠、战略协同的合作原则,积极推动“智慧先行、人文串联、绿色转化”三大行动,协同打造“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全球产业高地、良渚遗址和大运河世界级文化旅游带、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杭州都市圈绿色人文智慧跨市域现代化协同治理典范。

重点板块

以杭湖一体化交界的杭州余杭区、临平区以及湖州德清县为重点,辐射拓展至杭州临安区、湖州安吉县。总体按照“产业平台联动、文化走廊串联、生态本底保护、跨界同城治理”建设思路,重点打造三大板块:

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拓片区为重点,强化德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余杭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未来科技城、云城在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协同建设杭湖一体化智慧城市先行实践区。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串联,以“良渚文化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为核心,联动下渚湖—三白潭—丁山湖湿地和莫干山—大径山—天目山,推动跨界区域历史文化遗迹协同保护、湿地生态多样性保护、西苕溪流域环境协同治理、两山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以余杭东—临平北—德清南的“2+3”跨市域毗邻街道乡镇为先行,包括余杭区的仁和街道、临平区的塘栖镇,德清县的雷甸镇、禹越镇和下渚湖街道,统筹推动高新产业社区、品质生活区、历史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协同建设,加快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和同城化治理。

战略路径

(一)平台联动,合力打造“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全球产业高地

推动杭州人工智能与德清地理信息底层数据通融,提高空间计算与数据价值处理挖掘能力。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小镇、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与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联动,联合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百度、阿里巴巴等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探索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基础的人工智能开源创新场景,开展数据共享等业务。二是推动两地算力资源整合,以地理空间大数据为基础,整合优化杭湖一体化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三是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能力,处理与挖掘数据价值,发展交通监控、城市管理等地图可视化应用,助力两地智慧城市建设。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场景应用创新与产业数字转化能力。一是探索“AI+生命健康”发展新模式,加强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与德清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我武生物科技研发合作,积极打造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远程健康服务等共享平台。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通用航空与高端装备产业,积极输出先进生产与管理数字化经验,总结最优生产规律、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杭湖两地数据和企业的全面联接,提高两地供应链上下游对接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流水线生产的有机结合。

协同推进智慧交通全域覆盖,先行探索地空一体无人驾驶跨区域协同。一是积极探索跨市域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云城、德清地信智慧城等板块为重点区域,完善跨市域路段点位感知、高精度卫星定位等监测设备,实现多源多元信息融合。开展高速公路车路协同应用测试,试行自动驾驶公交、出租车、货车编队等场景。支持升级德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提供一站式测试服务。二是共建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在安吉、德清等地重点开展偏远地区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实验,在余杭等地开展低空经济的商业潜力挖掘,常态化进行智慧城市无人机运营模式探索。

(二)人文串联,携手打造良渚遗址和大运河文化旅游带

强化世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联合打造良渚—运河古今文明传承带。谋划设立长三角文化发展联盟指导委员会和理事会,制定良渚文化遗址共保行动计划,以“最小干预原则”做好环境风貌管控,打造符合特色文化艺术特质的建筑形式、景观要素和产业类型。积极融入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串联杭州、湖州、苏州等地良渚遗址,扩大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范围,打造长三角良渚遗址保护带。联合苕溪、西塘河、余杭塘河、丁山湖湿地、新市古镇、塘栖古镇、瓶窑古镇、安溪古镇、桥西老街、仓前老街等主要节点,共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高规格办好良渚论坛,持续释放文化“金名片”价值底蕴。以“一带一路”良渚论坛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地标工程”,加快良渚客厅建设,争取永久性会址落地,全方位擦亮“看五千年中国来良渚”金名片。盘活“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等IP矩阵,积极发挥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创新潜力,探索打造“良渚宇宙”“运河宇宙”“江南古镇”等虚拟现实场景,再现良渚古城、大运河和沿线古镇风貌,打造体现良渚标识度,彰显运河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标识。

激发径山—莫干山文旅资源,携手共创国际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深挖径山文化、莫干山名人名山文化资源,串联“径山茶宴”“余杭纸伞”“湖州毛笔”等非遗资源,创新打造非遗文化体验区。依托莫干山—径山—北湖—南湖山林绿道与滨水绿道,打造湖山湿地生态环,打响莫干“论剑谷”品牌。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成立为契机,统筹余杭区前庄村、青山村,安吉县大竹园村、石岭村和德清县仙潭村、五四村等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乡村,加快民宿、景区村庄、洋家乐等提质升级,探索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旅游发展新方向,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文旅康养目的地。

(三)绿色转化,共建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

推动森林资源跨区域联保共治。以天目山脉为主轴,重点着眼于杭湖毗邻地区的大径山、莫干山、东明山和康介山,探索建立森林资源联合监管交流机制。一是发挥德清地理信息产业技术优势,支持两市联合调查监测毗邻地区森林资源,探索建立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协作机制,支持开展森林联合巡查、执法和监管。二是加强两地信息交流互享,共同探索建立森林资源监管、森林防灭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加强毗邻地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及联合调度、联合巡护,定期通报病情、火情、险情等相关信息,实现各类数据共享共用。

加强生态协同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大运河跨区域协同治理,鼓励大运河流经且交界的地区定期联合开展截污治污、沿岸绿化、生态修复等全方位综合治理。一是深度推进东苕溪联合共保,以杭州余杭、临平和湖州德清、安吉四地为主体,借鉴跨界河长制经验,负责开展交界河道上下游、左右岸联合巡河、交叉巡河。二是建立湿地和国家森林公园互荐共保机制,以下渚湖湿地、三白潭湿地、丁山湖湿地等湿地资源,以及大径山、莫干山、天目山等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推动朱鹮、斑嘴鹈鹕等珍惜候鸟迁徙通道的共同研究保护。

加快安吉“两山”理念先进经验推广应用。一是挖掘余杭、临安竹林资源,借鉴安吉县自然资源综合改革和竹林碳汇改革试点经验,开发竹林碳汇相关数智应用场景,集中收储管理村域内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绿色金融实现资源提前变现。二是推广安吉县“两山合作社”改革试点经验,推动余杭区在生态资产资源开发领域应用“零存整取”概念,重点在生态资源招商、交易和管理、产业融合发展、融资担保、生态修复方面发力。

猜你喜欢

德清良渚协同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明亮的眼睛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古城
德清裸心堡
“玉”见良渚
走路看脚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