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
2024-05-06许传红
许传红 陈 铭
(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的做好统战工作的“十二个必须”之一。“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1](P126),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工作经过百余年发展,凝练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求同存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等经验,是对统战工作规律的科学总结,需要深入理解把握。
一、统战工作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统战工作的首要问题和根本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统战工作实践中,由于党处于成立初期,对领导权问题认识不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瓦解。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等人没有认清“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只强调工农联盟,将其他同盟者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左”倾关门主义使统战工作和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牢牢掌握领导权,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巩固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
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统一战线事业就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统一战线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和损失。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前提,才能保持统战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才能使统战工作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3](P303),指明了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具体内容,为总结提升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提供了方向。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还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存在前提,即拥有共同的政治基础。我国统一战线共同的政治基础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基本的政治认同”[4]。在当代中国,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就包括了坚持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坚持的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才能坚定正确前进方向,发展统一战线。
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到爱国统一战线,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建立基础虽然是具体的、历史的,但均指向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方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始终不变。
进入新时代,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要求统战工作中处理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圆心不动摇,始终围绕圆心扩大共识。
第一,要做好思想引导,始终维护党在统战工作中的领导地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引领,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第二,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强化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体制机制。统战工作涉及多个对象、多个领域、多个方面,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全社会、多部门共同合作、协调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5](P19)通过构建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在统一领导下,进一步集中和优化统战资源,形成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共同推进统战工作的合力,为落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机制保障。
二、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求同存异
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识,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共同基础,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
从联合的角度来看,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因为存在共同利益,但作为不同政治力量的联盟,统一战线的内部成员又有着不同的利益和主张。“同”与“异”并存的矛盾统一体构成了统一战线存在的基础,没有“同”,就无法联合;没有“异”,统一战线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求同存异揭示了统一战线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体现了统战工作的本质和方向。
团结斗争是求同存异规律在统战工作中的实际反映。一方面,“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处理决定了统一战线中“同”与“异”的大小和范围,使得这一基本矛盾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大同小异的矛盾、大同大异的矛盾亦或是小同大异的矛盾[6],从而影响统一战线的存在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在同异并存的条件下,要使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就要处理好同异关系,求同存异、以同率异,甚至以异促同。[7]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以团结为目的,以斗争为手段,通过团结斗争来协调关系,不断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更高阶段的求同存异。
回顾统一战线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统一战线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策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既团结又斗争”,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大团结小斗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团结亦斗争”,团结斗争一直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的基本关系。而统一战线发展历程中经历的曲折,之所以出现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关门主义,其重要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同异矛盾的关系和没有掌握团结斗争的策略,而使统战事业遭受挫折。
从目的来看,求同存异、团结斗争最终是为了实现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要求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大团结大联合是贯穿统战工作始终的主题主线。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在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组成政治联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实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工农联盟基础上,联合各党各界各军、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共同抵御日本侵略。全面内战爆发后,为实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将各被压迫阶级、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都作为了统战工作对象,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及一切爱国人士,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爱国统一战线逐步建立,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9](P11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联盟进一步发展,把“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纳入统战工作范围,形成了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空前局面。
进入新时代,统战工作要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处理好团结与斗争的关系,既要坚持原则、扩大共识,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共同的政治基础,又要尊重差异、体谅包容,在坚守政治底线的基础上,对非原则性差异灵活处理,积极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一,发扬大团结和伟大斗争精神,坚持团结方向。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将“又联合又斗争”总结为统一战线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与 “又联合又斗争”思想一脉相承,成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继承和发扬团结斗争精神,始终将团结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团结作为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扩大共识、完成目标而团结斗争。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国内国外、社会各界可以团结的力量,鼓励统一战线成员敢于同损害团结的现象作斗争,减少分歧和对立,扩大团结范围。
第二,增强大团结与伟大斗争的力量,创造团结条件。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广交党外朋友,就是只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要扩大交友范围,不论何种阶级阶层和社会背景的成员,都要交往。深交党外朋友就是要通过长期交往、真诚相待,使党外人士成为真朋友,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赢得更多党外人士的支持和拥护,凝聚最大的团结力量。另一方面,要始终做到照顾同盟者利益。要在巩固发展共同利益、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尊重、照顾和维护同盟者的正当利益。首先,要照顾同盟者的经济利益,尤其是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其次,要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畅通党外人士政治参与渠道。最后,要做好党外人士思想引领工作,通过有效的思想引领使党外人士正确认识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坚持共同利益的底线,正确处理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最终为共同事业而奋斗。
第三,提高大团结和伟大斗争的本领,提升团结能力。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对象构成更为丰富,统战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在统战工作中具体分析斗争的新情况、新特点,选择合适的斗争时机;掌握基本理论,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团结—批评—团结”、教育引导、联谊交友等有效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斗争方式和策略,实现团结的目标。
三、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作为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应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为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服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内在要求。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围绕党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路线、总政策,承担着具体的工作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围绕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紧密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多次就统一战线作出重要指示,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明确指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10](P187)。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主动拥护党的领导,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逐步建立,统一战线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面对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局面,统战成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大陆投资建厂,为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用凸显。同时,围绕着“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11](P158),港澳台同胞和海外爱国同胞统战工作蓬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力量。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国力中彰显了独特价值,为解决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12]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提出“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13]。“三个更加重要”明确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方向,需要统一战线在更广泛的层面积极团结各个社会阶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凝聚力量。
当前,统战工作要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需要处理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显绩”是指功在当下,是解决眼前问题,短期内立竿见影的工作成绩;“潜绩”是利在千秋,是树立战略思维,立足长远目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才能显现的成绩。处理好二者关系,既要聚焦当前中心任务,妥善解决统战工作的现存问题,完成阶段性目标,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做到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
第一,坚持潜绩与显绩的辩证统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统战干部而言,做好统战工作,首先要处理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只重显绩的观念,不能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要以“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观念做出真正利于潜绩的显绩。
第二,科学谋划工作。潜绩和显绩同等重要、同时发力,就需要统一战线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科学谋划统战工作。统战干部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党的事业和全人类价值的实现开展统战工作,不局限于完成短期内可量化的任务,不应只重显绩完成“面子工程”,而应有长远的眼光,从战略高度做好做优统战工作,促进统战工作行稳致远。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全领域发挥力量,促进新时代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大关系”和谐,以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汇聚磅礴伟力。[14]
第三,筑牢群众基础。一切政绩都因人民而立,依靠人民而成,由人民进行评判。以正确的政绩观凝聚人心,才能为统战工作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处理好统一战线工作中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更需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统战工作的评价标准,使人民群众自觉拥护、自觉参与统战工作,从而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目标。
四、统战工作的重要动力是守正创新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能不断书写辉煌和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把握规律,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在洞察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牢牢地把握了历史主动。[15]统战工作始终顺时而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传承中实现突破与创新,永葆统一战线的活力,是守正创新规律在统战工作中的突出反映。
从实践进程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在坚持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总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选择不同的团结斗争形态、推进不同的统一战线实践、实现不同的统战工作任务,坚持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从理论发展来看,百年统战历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以及争取工农联盟的领导权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基础上,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统一战线在中国的发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实际和各阶级状况,提出“三大法宝”“有理有利有节”“八字方针”等重要思想,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造性提出并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把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性质,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范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新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战工作要坚持“十二个必须”等重要论述,赋予了统一战线新定位、新内涵、新使命、新发展,树立了大统战思维,构建了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了统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回应新变化、发展新理论,使统一战线适应时代之变,不断巩固发展、与时俱进,促进了统战工作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外部环境、对象构成、覆盖范围等都变得更为复杂,做好统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再加上网络上各种思潮的渗透影响,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更加多元,统一战线工作凝聚共识的目标和任务存在更大的阻力。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在统战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从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一,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严格划清是非界限。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首先就要明确一系列原则性的规定,将事关最广大人民的基本立场、根本利益和战略目标的事情作为基本原则。其次,要在统战工作中坚决贯彻原则性,站稳政治立场、维护根本利益、实现战略目标。对于超越原则性的行为予以及时惩戒和纠正,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注重方法因人施策。要在原则性的范围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统战艺术。首先,要学习掌握统战工作策略。要在把握根本、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统战工作对象采用不同的统战工作方法。其次,要善于创新发展。要根据统战工作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新的统战工作措施和工作方式。最后,要正确把握灵活性的“度”。处理好二者关系,最重要的是以辩证思维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将灵活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触及底线,也不影响灵活性的作用发挥,实现灵活地运用原则性,原则地把握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