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冷链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以乌鲁木齐为例
2024-05-06张圆
文/张圆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观念的提高,生鲜冷冻产品的品质逐渐受到重视,同时人们对生鲜产品的需求也急剧扩大。冷链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流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新疆盛产瓜果和农副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水果产量大、口感好,农副产品种类丰富,享誉全国。随着果品市场化逐渐加深,给冷链物流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首先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新疆身居内陆,远离人口密度大的沿海地区,果蔬产品保鲜期短,长距离运输难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容易造成极大的损耗。其次,新疆冷链运输条件较为落后,面对如此大的运输需求,物流系统难以负担,亟待完善。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城市,位于新疆中部、欧亚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中心的重要汇聚点。同时,作为连接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充分利用交通条件,成为亚洲商品和物流集散地。考虑到以上新疆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城市冷链物流的基础上,研究乌鲁木齐冷链物流现状,找到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推动现代化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进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二、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早,居民收入水平高,早期已经产生对生鲜产品质量意识的重视,相对冷链物流配套设施设备也在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较快。据统计,欧美国家果蔬流通比例较高,可达到95%,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的冷链流通率甚至可以达到100%,与此对应的发达国家生鲜产品的损耗率仅有5%~8%。在法律规范方面,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的质量具有严格的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冷库规格和卫生标准,同时加强了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从进入21世纪以来,逐步趋向快速稳定。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分工推动下,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同时,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新零售、生鲜电商等新模式逐渐兴起,由此引发的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不仅体现在冷链物流运输量上,还体现在冷链体系的整体完善。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冷链物流的方式方法,加强“最先一公里”预冷贮藏、“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服务。尽管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专业人才,市场环境脏乱,销售场所和运输过程难以满足冷链的要求,冷链水平低,制度不完善,导致腐坏现象严重。根据统计,我国每年蔬果总产量中,有20%因腐烂而浪费,共计8000万吨,价值800亿人民币。另外,目前冷链基础设施以冷库和冰箱为主,在类型和数量上都较少。仓储功能中,冷库制冷技术落后,生鲜产品存储时间受限。在运输领域,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关闭了制冷设备。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乌鲁木齐位居其中。乌鲁木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冷库库容达到45.6万立方米,后期将陆续建设冷库80万立方米。目前,乌鲁木齐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包括铁路东站物流港,主要提供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功能;铁路北站物流港,提供冷链仓储、销售、运输整条链的物流服务;城市北、中、南大型批发市场,提供农产品集疏运、零售、批发服务。全市冷库容量约100万立方米,托盘总量约11万个,周转箱总量约88万个,冷藏车辆总量约2000辆,均居新疆前列。总的来说,乌鲁木齐在冷链物流发展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机构优化、标准化管理和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
三、乌鲁木齐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库和冷运设施不足。冷库总容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乌鲁木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中,虽然冷藏车数量较之以往有所增加,但总需求及人均需求都未达到市场要求,造成冷链配送不及时,受到产销分离、时间限制的影响更大。(二)冷链结构体系不完善。虽然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冷链结构还很不完善。规章制度、法律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冷链断裂现象严重,上下游企业没有形成有力衔接,缺乏整合。特别是在预冷处理中,只将低温冻肉、冰激凌等冷冻食品进行操作,而忽略了其他类型产品。(三)产品缺乏可追溯性,相关信息难以追踪。生鲜产品溯源机制有待提高。目前采用人工记录农产品收获前的种植状态,将对应数据录入系统,以方便信息查询和数据归档。对于收获后的产品相关信息,如物流和销售渠道跟踪信息,可以借助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NSS、条形码技术和RFID技术。由于RFID投入成本较高,一般的蔬果基地和合作社较难负担,条形码技术普及率较低。(四)缺乏规范和冷链标准。截至2009年我国才先后成立国家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冷链物流技术委员会,之前标准化制度建设一直相对落后,不利于冷链物流的长远发展。调查了解发现在乌鲁木齐的生鲜产品产销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不规范操作等情况都是由于缺乏标准造成的。(五)缺乏冷链保存意识。对采后果蔬保鲜意识的长期淡薄导致相应的技术研究和相关产业发展缓慢,正由于意识的薄弱,造成果蔬损耗高。调查发现,在对相关产品产销过程中,不到20%的企业会对其全程采用冷链保鲜技术,因此导致的生鲜产品品质降低问题只能通过降价出售来解决。(六)专业人才短缺。冷链物流由于需求量不断上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而对应的专业人才却相对缺乏,造成了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脱节,很多从业者甚至不是物流专业出身,而细化后的冷链物流方向更是缺少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培训。
四、乌鲁木齐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国家和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如《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都把冷链物流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二)完善乌鲁木齐冷链物流结构。1.拓展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可利用现有的冷链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另外还要扩大冷链设施规模,建设新型冷藏保鲜仓库,在设施数量上满足现代社会对冷藏、冷冻等生鲜食品品质和数量的要求。在设备更新上,相关部门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冷链物流设备,努力做到产地预冷、运输装卸冷藏、仓储分拣加工冷藏保鲜等。2.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与以往相比,在冷链物流标准数量上有了增加,目前共颁布了108项国家标准,其中与生鲜产品产销有关的冷链标准有19个。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建设,并监督标准的具体落实。3.健全冷链物流配送。相关企业根据业务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冷库和配送中心,注重客户体验感。在配送环节上,可以添置自动监控系统和温控设备,推广低碳环保的冷链技术,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4.注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企业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积极与高校教师交流,双方共同为学生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必要时可单独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定向培养适合于冷链物流长远发展的人才队伍,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三)多模式发展冷链物流业。1.以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为核心企业的冷链供应链模式。该企业整合冷链上游个体农户,建立起产品生产基地,保证货源的稳定,同时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下,可共用一套冷链体系,设施、设备规格和型号容易匹配,信息网络平台方便搭建,由此可借助规模经济的优势扩大利润,降低成本。2.制造企业为主导的冷链供应链模式。制造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社区门店,掌握销售终端的网点信息,形成供产销一体的自营冷链物流模式,与上下游紧密结合,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信息传递环节过多,从而得到及时的反馈。3.3PL为主导的冷链供应链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将冷链物流的先进技术、设施设备、核心理念等传递到业主企业,与业主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该业主企业可以是生鲜产品供应商,也可以是销售商,双方共同搭建冷链配送中心。
五、结论
毫无疑问,乌鲁木齐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将为当代人和后代创造巨大的利益。这是一项影响民生的重大工程。当前,重点措施应立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发挥乌鲁木齐农产品集散优势,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将智能物流融入冷链物流,积极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和外销渠道,打造辐射全疆、联结内地、联通亚欧的国际性冷链物流枢纽。注重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健全标准化机制,有效降低生鲜产品的或无损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确保生鲜食品安全,有效促进高品质,冷链物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