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下的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4-05-05孔红娟史潇夏周芬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4期
关键词:效能心肌梗死流程

孔红娟, 史潇夏, 周芬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心脏中心/国家区域(中医) 心血管诊疗中心/心血管内科一病区,2 肝胆脾胃科, 3 骨伤科, 河南 郑州 450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在持续缺血、 缺氧环境下所出现的坏死性病变反应[1], 过劳、 情绪激动、 寒冷刺激、 不良生活习惯均会增加该病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及早进行治疗后仍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需要给予合理的康复期护理干预[2]。常规护理手段缺乏系统性流程, 护理效果不佳[3]。 研究[4]表明, 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制定对应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基于此, 本研究主要分析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下的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20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 例。 观察组男23 例,女21 例; 年龄40 ~76 岁, 平均 (57.61 ± 5.43) 岁。 对照组男26 例, 女18 例; 年龄39 ~74 岁, 平均 (57.36±5.410) 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与家属疾病发生原因、 潜在危害以及心理状态与康复的积极作用, 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指导、 用药指导、 饮食与睡眠管理。 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下的早期康复护理: ①患者入院后第1 d 卧床休息; 2 ~3 d, 可在饮食、 洗漱、 清洁身体等行为上予以患者适当帮助, 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的四肢活动与床上翻身运动,每日2 次,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还需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处理,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按摩力度, 按摩15 min, 2 次/d, 可分早晚进行。 ②4 ~5 d, 指导患者逐渐尝试于床旁坐直身体, 并维持该姿势进行后续的进食与洗漱行为, 指导患者使用床旁便器自主解决排泄问题, 并引导其进行肢体屈伸运动,包括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每个运动动作重复10 次, 每日进行3 次运动锻炼。 ③6 ~7 d, 指导患者尝试每日多次的床旁坐起与躺下训练, 在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予以患者充分保护,避免患者于床上跌落,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对应的训练频率与持续时间。 ④8 ~10 d, 尝试让患者在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床旁行走, 时间控制在5 min 内, 后续可逐渐增加单次行走时间, 最多不超过15 min, 每日行走训练2 次。 ⑤11 ~14 d, 在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下指导患者离床行走, 初次行走距离拟定为300 m, 可进行相应调整, 后续增加行走距离, 但不超过600 m, 每日行走2 次。 上述训练干预方案视患者自身耐受性而定, 防止训练过度情况发生。

1.3 观察项目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能力。自我效能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评估, 包括10 个项目, 总分40 分, 得分越高则自我效能越好; 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 (BI) 评估, 包括进食、 洗澡、 如厕、 行走等10项, 总分100 分, 得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好。 ②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 评估住院时间与出院时6 min 步行距离。 ③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采用科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 量表包括医院环境、 护士巡查、 护理技术、 舒适度、护士态度, 很满意、 满意与不满意分别计2 分、 1 分、 0 分,总分10 分, 非常满意≥9 分, 满意5 ~8 分, 不满意<5 分。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 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能力比较护理后, 观察组的GSES评分、 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GSES 评分、 BI 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GSES 评分、 BI 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P <0.05。

?

2.2 两组的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住院时间与6min 步行距离比较 ()

表2 两组的住院时间与6min 步行距离比较 ()

?

2.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该病发病急骤,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 经临床治疗后仍需要较长的康复期。 康复期合理护理方案的实施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结局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与康复环境, 但护理方式过于简单, 且未着重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指导, 加之各项护理措施未进行合理流程规划, 导致护理重点不突出, 综合护理效果不佳。 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下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根据患者康复期不同阶段, 循序渐进地采取对应护理措施, 如患者入院后第2 d 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有效避免身体不适感出现, 后续根据患者身体康复情况依次进行床上坐立、 肢体屈伸、 床旁活动、 离床行走, 保证护理流程的合理性、 科学性较强, 对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促进价值[5]。 优化后的康复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 根据患者身体状态与病理特点所制定的时间性护理干预方法, 康复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与合理性, 可避免日常训练过度导致患者身体不耐受情况发生[6], 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自我效能主要评估患者的康复信心, 与其康复期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 自我效能提升, 则康复自信心也相应提高, 康复效果更好[7]。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后的GSES、 BI 评分更高 (P <0.05), 表明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下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通过持续改善患者身体状态, 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 进而逐渐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 对预后改善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 6 min 步行距离更长 (P <0.05), 表明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应用可加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提升患者康复速度与效果。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P <0.05), 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 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所制定的干预措施效果更好, 更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 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下的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康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较好, 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能力, 缩短康复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效能心肌梗死流程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