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对项目绩效影响机制探究
——以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为例

2024-05-04孙继德陈科玮王新成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意图态度

孙继德,陈科玮,王新成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0 引言

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基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和有效手段,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现阶段,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对于涉及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而言,如交通运输、水利工程、航空枢纽等,此类投资项目涉及的技术复杂、经济投入大而需要依赖建筑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然而,重大工程项目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类型的项目,通常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性高、深度创新和长时间跨度等特点,并且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1]。在实践中,除了依赖建筑业的专业能力外,重大工程项目也越来越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绩效,否则,项目的绩效低下会影响后续的投资决策和项目续建,使得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性发展变得岌岌可危。

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作为重大工程项目的一个典型代表,涵盖了民航、铁路、城轨、市政等多个领域,是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涵盖两种及两种以上公共交通设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具有广泛的专业交叉性和组织复杂性,其实施面临着利益相关者结构复杂、知识流通不畅以及项目组织协同困难等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各个组织在各自的项目目标约束、合同约束以及行业竞争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无暇甚至抵制知识共享行为。以施工或设计单位为例,即使针对同一类型的工程项目,如轨道交通工程,在建设高铁与地铁时,由于技术规范的差别,不同的施工或设计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知识共享与信息流通,导致了大量的设计变更和施工延误,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绩效。其次,此现象揭示出一个明显的矛盾:虽然知识共享行为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识,但在实践中,由于项目和组织的复杂性以及严格的时间、成本等限制,跨组织的知识共享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管理。这一矛盾状况不仅影响了项目绩效,也挑战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理念。对于这一问题,“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硬性管理”关注的是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提倡快速解决问题并取得经济效益;而“软性管理”以人为中心,主要关注行为模式、沟通协调以及利益相关者管理等方面[2],提倡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动态识别,重点关注特定属性和行为,并在不同情况下制定有针对性方案,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组织间的知识共享,确保项目顺利进行[3]。

综上,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推动建筑业和国民经济改革创新的关键,对其管理方法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模式进行深度的剖析极其重要。本研究立足于组织行为学的跨组织行为领域,旨在对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尤其关注知识共享行为影响项目绩效的深层机制,以期能够解决实践中项目高度复杂性和利益相关者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协助项目管理者更精准地理解并优化项目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推动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最终提高项目的管理绩效。

1 理论推演与研究假设

1.1 多层次理论框架构建

知识共享行为在项目中的形成经常被视为一个连续的逻辑链:从外部和内部的驱动因素开始,如项目目标、团队能力与需求等,再进一步转化为行为意图,最后展现为实际的知识共享行为。然而,由于重大工程项目固有的特点,如庞大的规模、跨领域的特质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该行为的实现经常面临如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均和知识质量不确定性等挑战[4]。为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机制,需要明确其所关联的理论维度。首先,知识共享并非孤立存在,相互影响的主体会形成一个多方互动的网络。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知识不仅是在团队成员之间交流,更多的是涉及到与项目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5],知识共享作为连接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桥梁,为项目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其次,知识的共享和流通也与组织如何学习、适应并不断创新息息相关。组织学习理论指出,知识共享是促进组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关键过程,它能助力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其核心能力[6]。此外,当探讨知识共享决策的过程时,理性行为理论则关注在复杂环境中人们如何在有限的信息和认知限制下作出决策,特别是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权衡和选择。

结合以上的理论考量,本研究试图将上述理论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分析架构,以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深入探索知识共享行为在项目中的作用以及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联。

1.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多元利益相关者在组织和项目中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行为的视角,解释了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项目。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受其影响的任何群体或个体,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从开发面向实践的管理工具、模型,逐步扩展到探索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行为的实践[7]。近年来,从“management of 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管理)到“management for stakeholder”(面向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范式转变逐步为学术界所提倡,相关学者也提出需要探究与项目利益相关者有关的价值视角和价值创造机制,例如,在项目不确定性与社会网络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需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进行不同的实证研究[8]。在此方面,相关研究主要聚焦讨论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行为如何影响项目绩效,如冲突行为、知识共享行为、集体主义行为等。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主要关注的是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和角色,却较少触及其行为动机与决策逻辑的深层次机理。换言之,尽管该理论揭示了“谁”对项目绩效产生影响,但在“为什么”与“如何”产生影响的问题上,仍需要借助理性行为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

1.1.2 理性行为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旨在分析态度等因素如何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行为,其核心假设是:人们在作出行为选择时会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权衡各种利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该理论试图通过识别行为的主要决定变量并组织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行为,提出个体的具体行为可以由其行为意图合理地预测,而行为意图又是由个体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所决定。在项目管理领域,该理论通常被用来解释项目参与者如何在项目决策中作出理性选择,并被用来解释和预测项目团队成员的行为。例如,Goh 等[9]基于理性行为理论,针对隧道建设项目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调研与预测,研究发现,意图和社会规范对工人是否安全工作的影响最大。虽然理性行为理论提供了理解和分析利益相关者行为动机与决策过程的框架,但该理论主要侧重于行为的预期与决策过程,较少涉及行为实现的实际效果。换言之,尽管该理论揭示了行为和决策的生成机制,但未能全面地解释何种行为以及对项目绩效具体产生何种影响,这需要借助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去进一步解释知识共享行为的由来以及该行为对项目绩效的影响。

1.1.3 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理论是关于组织如何学习,以及这种学习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和组织行为的理论。其中,组织学习是组织知识增强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在此过程中,成员个人和集体通过共同的行为和反馈来获取知识,知识以“流”的形式在个人、团队和组织间被共享、组合、扩展和应用,并被嵌入组织特征中形成组织知识[10]。该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一个组织如何获取、存储、转移和使用知识来改进其绩效或适应环境的变化。起初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项目到项目的学习,其关注的是先前的项目如何为其他平行或下游项目提供经验[11];另一种是项目到组织的学习,其关注的则是如何将项目中创造的知识转移到组织内部[12]。目前,随着项目复杂性的提高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相关研究重心转向了组织到组织的学习。这种组织间的学习涉及到不同组织之间如何共享知识和相互学习,并通过特定的机制或组织框架获取和利用他人的知识并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对此,Hanisch 等[13]证实了知识共享与转移是组织和团队之间紧密合作的关键要素,通过激励知识共享,组织可以加速项目的进度,提高项目质量与绩效。

在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组织的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背景下,项目的成功和创新往往依赖于各参与组织之间的有效知识共享,然而,这种知识的流动或转移并非是自发的过程,而需要通过特定的行为模式来实现,即知识共享行为。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探索跨组织的知识共享行为,以期加强组织间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应对项目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上述3 个理论都揭示了项目、组织和行为的特定维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剖析了三者的复杂性,从项目的全局环境、个体的决策行为到组织间的知识共享行为。这些理论一方面相互独立,一方面又紧密相连,然而,每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无法独立解释所有的项目行为现象,因此,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多层次理论框架以解释项目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1.1.4 多层次理论框架

本研究建立的多层次理论框架见图1。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宏观层面上提供了对重大工程项目全局环境的洞察。这一理论强调项目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仅涵盖了项目自身,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析。因此,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在项目的全局环境中识别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分析设定研究的范围和边界。其次,理性行为理论作为微观层面的理论,有助于理解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决策过程。通过研究主观规范、态度等因素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揭示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在面对项目决策时可能的行为模式和思考逻辑。这一层面的理论分析使得理解和预测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成为可能,为研究项目行为模式提供微观层面的分析工具。最后,组织学习理论作为连接宏观与微观层面的桥梁,揭示了项目行为模式的实现过程以及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从本研究视角来看,知识共享行为被视为关键环节,它是推动组织间学习、知识转移的重要机制,也是行为意图转化为具体行为,进而影响项目绩效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学习理论提供了理解和研究项目行为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项目绩效的分析框架。

图1 多层次理论框架

总的来看,上述3 个理论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理论框架,它们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在复杂性和跨职能性日益凸显的项目背景下,每个层面的理论都在不同的分析尺度上提供了理解跨组织行为的视角和工具,这一框架允许在宏观、微观和实践3 个层面上完整地理解项目行为,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1.2 研究假设与模型

1.2.1 驱动因素—行为意图—行为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个体行为是由其行为意图决定的,而行为意图则受到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在组织间的互动中,各组织对知识共享行为都会持有特定的态度,其态度取决于其感知的利益与潜在风险的权衡,本研究将这些态度细分为利益感知态度和风险感知态度。利益感知态度涉及从知识共享中获得的经济、技术、战略等方面的收益,而风险感知态度则关注知识共享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相关成本[14]。

在项目中,一旦组织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多方面好处,通常会持更积极的态度。以往的研究已经揭示,知识共享可以在短期内提高组织效率、促进创新[15]81,并增强团队之间的协同作用[16]。长期而言,知识共享能够为组织带来如增强竞争力、提高适应性、建立更强的组织记忆以及提升声誉等优势[17]。因此,对知识共享行为更强烈的利益感知态度很可能促使组织更积极地采取知识共享行为。

假设H1:利益感知态度对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

尽管知识共享行为能够带来益处,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首先,建立、开发和维护知识共享系统和流程可能产生额外的成本与时间投入,这可能会阻碍组织采纳知识共享行为;其次,项目中的某些参与方并不经常需要共享或接收特定的知识,这可能导致知识共享的不连续性,进而影响其长期效益。此外,过于频繁或不恰当的知识共享可能引发信息安全或腐败的风险,使得项目参与组织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风险感知态度[18]。因此,当风险感知态度占主导地位时,组织可能会更加犹豫是否采取知识共享行为。

假设H2:风险感知态度对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有显著负向影响。

主观规范衡量的是群体或个体是否遵守外部影响者对其期望的看法[19],在本研究中指项目中利益相关者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感知程度。首先,项目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受到建筑业或行业协会的影响,两者发布的标准、指南和实践准则都会引导或规范其行为;其次,业主发布的项目管理文本以及项目负责人或高层管理人员也都倡导项目不同的参与者进行知识共享、信息交流[15]230;最后,由于竞争对手也在积极进行知识共享以获得竞争优势,受同行或竞争对手的压力,其他参与者会产生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和行为。因此,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共享行为意图可能会受到重要的外部影响。

假设H3:主观规范对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

此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组织因素(如组织文化、合作关系)和环境因素(如制度支持、项目环境)的影响。Chi 等[20]也主张关注项目所处的制度环境,特别是类似于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制。由于中国的重大工程项目基本由政府主导,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私营企业更多的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投资、建设与运营。作为国内绝大多数重大工程项目的主导者,政府单位往往依靠行政权力对项目进行管理,例如设立临时统筹小组来对项目进行跟踪、管控,并组建供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分享、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相关的制度、政策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织行为的发展,例如发布促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云平台组建等行业政策来方便组织内部人员进行知识共享、信息交流。因此,本研究额外考虑了制度支持变量,并且预期当关键利益相关者感知到更强的制度支持时,其知识共享行为意图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同时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假设H4a:制度支持对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4b:制度支持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在不同的领域中,行为意图对实际行为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证实。一方面,理性行为理论已经表明行为意图是行为的最直接预测因素;另一方面,Webb 等[21]对47 项研究的62 个独立样本进行元分析,证实了改变行为意图的实验干预确实会产生显著的行为变化。在对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中,有研究人员发现,行为意图对行为的影响在组织知识共享、信息共享中都具有重要意义[22]。因此,当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更强时,其知识共享行为也会更频繁。

假设H5: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1.2.2 行为—结果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知识共享是学习和创新的基础,是组织内部成员共享、传递和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共享,组织可以有效地累积和利用知识,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项目绩效。Cummings[23]从全球组织的角度研究了工作团队的结构多样性如何通过知识共享影响组织绩效,结果证实了知识共享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Xue 等[24]的研究也发现,团队氛围和赋权领导可以促进知识共享行为,进而提高项目绩效。综上所述,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由于项目的复杂性、跨领域性以及长期性,各利益相关方的知识共享行为可以促进各方的学习和理解,增强项目的协调性和效率,通过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改善团队氛围和领导方式,从而对项目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积极的知识共享行为将对项目绩效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H6:知识共享行为对项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1.2.3 研究模型

本研究提出的研究模型见图2。

图2 研究模型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量表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量表均以经典的五分李克特量表为基础,相关题项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得到过充分验证。

(1)自变量。基于Black 等[25]、Zheng 等[26]的研究,确定了测度利益感知态度的4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若采用知识共享行为,将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基于Glagola 等[27]、Ling 等[28]的研究,确定了测度风险感知态度的4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若采用知识共享行为,将需要额外的付出来建立并维持与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基于Liang 等[29]、Cheng[30]等的研究,确定了测度主观规范的4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建筑业/行业协会的惯例倡导知识共享”;基于Li 等[31]的研究,确定了测度制度支持的2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政府实施了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2)中间变量。基于Bock 等人[22]的研究,确定了测度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的4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我方参与者愿意与其他参与者分享项目工作报告和成果文件”;基于He 等[32]的研究,确定了知识共享行为的5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我方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分享了所学到的方法、经验和理解”。

(3)因变量。基于He 等[33]的研究,确定了测度项目绩效的5 个题项,代表性题项为“项目在经济上具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率”。

2.2 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此次调研为期4 个月,通过对国内多家参与过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的参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主要的调研对象包括施工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业主单位以及政府单位的人员。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例如调查对象的学历、职位以及工龄等,被访者的基本信息统计见表1;第二部分为量表评分。本次调研问卷共回收347 份,剔除无效问卷56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1 份,问卷有效率为83.86%。使用SPSS27.0 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及信度分析,随后使用Amos28.0 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理论模型验证。

表1 被访者基本信息统计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列出了研究因子的平均数、标准方差以及Pearson 相关系数,由表可知,利益感知态度、主观规范及制度支持与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风险感知态度与其相关性不高,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意图与项目绩效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基本与本文假设相符。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由于本研究采用经典量表测度有关变量,故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结果见表3。首先,8 个因子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值在0.755~0.895 之间,超过0.7 的标准,表明各变量具有可靠的信度。其次,所有因子的AVE 均大于0.5、CR 大于0.7,表明各变量具有可靠的效度。此外,各测量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均大于0.6,表明测量变量对因子的反映程度较好,可清晰地描述因子的特征与内容,因此均选择保留。

表3 变量信效度统计结果

进一步,因子间相关性分析及区分效度结果见表4,可知任意两个因子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所对应的潜变量AVE 的平方根,说明研究变量之间有较好的区分度,是不同的构念,量表区分效度可靠。

表4 因子相关性分析及区分效度

3.3 结构模型分析

首先对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χ2/df 为1.787,RMSEA 为0.052,CFI 为0.937,GFI 为0.877,可知模型拟合指标卡方自由度之比小于3,适配良好;CFI 达到0.9,适配良好;GFI 达到0.8,适配可接受;RMSEA 小于0.08,适配较好。

结构模型路径检验结果见表5,可知假设H1、H3、H4a、H4b、H5、H6得到验证,H2未得到验证。其中:

表5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检验

(1)利益感知态度对行为意图有正向显著影响。这揭示了利益相关者在评估知识共享潜在回报时可能会形成更强烈的行为意图,从而更愿意进行知识共享。

(2)风险感知态度对行为意图无显著影响。类似的结果在Zheng 等[26]对大型项目中组织关系行为的探究中也有提及,可能的原因是企业需要短期的牺牲来建立声誉并获取更多的项目机会。此外,由于行为意图的强烈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个体的动机、组织的氛围以及知识的类型和质量等,因此,当这些因素存在时,风险感知态度对知识共享行为意图的影响可能会被削弱[23]。另一个可能的解释为,风险感知态度对行为意图的影响会受到参与者对风险的反应方式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高风险感知态度可能会阻止利益相关者参与知识共享;然而,在其他情况下,高风险感知态度反而会激发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因为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有效地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27]。

(3)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有正向显著影响。这突显了社会规范和组织环境在塑造知识共享行为意图上的重要作用。

(4)制度支持对行为意图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这进一步强调了制度环境因素在知识共享行为中的关键性,政府单位的支持不仅会对项目中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意图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更会对行为产生直接的积极效应。

(5)行为意图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这强化了行为意图在行为决策模型中的关键地位,即个体的行为意图是其实际行为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6)知识共享行为对项目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这进一步确认了知识共享行为在提升组织绩效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特别在知识密集型的重大工程项目环境中。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多层次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探究跨组织间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揭示了不同变量对利益相关者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阐述了他们在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中的行为动机,并论证了此类行为如何影响项目的绩效,为项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参考。结果表明利益感知态度、主观规范、制度支持对行为意图有正向显著影响,制度支持、行为意图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而知识共享行为对项目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

本研究对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视角从单一的“行为—结果”的研究模式扩充到“驱动因素—行为意图—行为—结果”的完整逻辑链,从根源上解释了在重大工程项目与复杂组织行为研究背景下项目绩效是如何被驱动、被影响的,这种完整、统一的行为模式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瓶颈和制约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此外,研究结果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新的实践指南,为大型航空交通枢纽项目的软性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作为传统的管理办法,为项目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后者则有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利益相关者知识的充分流动,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项目管理者可以根据本研究结果,通过理解并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感知态度,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利益相关者,从而捕获知识共享行为所带来的优势,进而提高最终的项目绩效。其次,研究结果还证明了制度支持对行为的积极影响。因此对于政府单位,应当制定适当的政策来促进知识共享行为,例如组建信息云平台、构建新型组织架构等行业政策或规则来方便项目组织间人员进行知识共享、信息交流。最后,通过深入理解跨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行为模式,使重大工程项目活动由现阶段的问题驱动逐步转变到由利益相关者驱动,从而使得项目的参与者更加专注于问题,激发创新潜力,使得重大工程项目彻底脱离超支、超时并如此反复的低效困境。

猜你喜欢

相关者意图态度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