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高职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2024-05-04赵晓瑜
赵晓瑜
摘要: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生源多样、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学生上课看手机、玩游戏居多,以及教师理论课程授课人数偏多、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角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管理的具体策略。依据学生学习的意愿与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水平,将学生学习成熟度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学习成熟度1(低意愿,低能力),学习成熟度2(高意愿,低能力),学习成熟度3(低意愿,高能力),学习成熟度4(高意愿,高能力)。分别对应的管理策略为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领导策略进行管理,以保证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各个知识点,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的目的。
关键词: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高职学生;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52
1什么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塞、布兰查德于1966年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有效的领导方式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有关。成熟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成熟度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人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熟度1: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既没有能力又不愿意。第二阶段:成熟度2:缺乏能力,但愿意从事必要的工作任务。第三阶段:成熟度3:本身有工作能力,但是不愿意去做领导分配的任务。第四阶段:成熟度4:在工作中,既有能力又非常愿意去完成分配给他们的工作。
对于处于不同成熟度的员工领导应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1.1命令式
对于成熟度为1即成熟度低的下属来说,通常他们缺少工作经验,因此不能够自觉主动承担责任。因此,对于此类员工,通常采用命令式的领导方式。上级直接明确告知该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对其要求就是:上级怎么说下属就怎么做,一切行动听指挥。
1.2说服式
对于成熟度为2的下属来说,还处于较不成熟的阶段。虽然他们在工作中愿意承担责任,但因为在工作技能方面仍有欠缺,因此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对于此类员工采用说服式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即领导既要下达明确的任务,同时又要告知他们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此同时为了不打击此类员工工作积极性,还要听取他们对这些任务的看法和意见,最后上下级达成共识。
1.3参与式
对于成熟度为3的下属来说,最适当的领导方式是参与式领导。即领导要充分调动该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工作中。因为该类员工是有工作能力的,因此领导只需简要地把任务交代下去,让下属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拿出实施方案交上来,再进行修改补充、最后商讨确认后让下属去执行。对于该类员工,领导的重心应放在与员工加强沟通交流,鼓励下属参与决策。
1.4授权式
对于成熟度为4的员工,适用于授权式的领导方式。该类下属已经完全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能够主动完成任务并且承担责任。作为领导,只需要明确告知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期限,具体如何去做,何时开始则由下属自己决定。
2目前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高职学生生源类型多样,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有通过普通高考、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学考等方式进入高职院校,生源具有多样性,因此造成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普通高考的学生理论学习较强,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意愿比较高,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偏弱;学考、三二分段学生以前在中职阶段就进行过实践训练,因此动手能力较强,理论基础偏弱,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意愿度较低。
2.2学生上课看手机、玩游戏居多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上课的状态不容乐观,在学习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上课过程中玩游戏、看手机的比较多。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是想办法,如通过问老师、问同学解决,而是选择回避问题。
2.3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对抽象复杂的事物不易接受。而理论课的学习偏向于抽象复杂,因此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2.4教师理论课程授课学生人数偏多
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授课人数为45~50人左右,高职教育又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虽然理论课的教学不能像技术类课程让(如体育运动项目类课程篮球、排球等)每个学生进行身体上的运动,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动手练习,如方案的撰写、小组问题讨论等,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程中是主导而非主体。但因为班级授课人数过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度不高。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应用
3.1教师首先对学生学习成熟度进行归类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学习的成熟度进行归类。学生成熟度包括两个方面:心理成熟度和实际任务完成的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是指学生愿意完成作业的意愿,分为愿意与不愿意。实际任务完成的工作成熟度是指学生有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与学生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以上分析,将学生的学习成熟度分为四种:(1)学习成熟度1(低意愿,低能力):學生不愿意学习并且没有能力完成教师布置作业。(2)学习成熟度2(高意愿,低能力)学生愿意学习,但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力不足。(3)学习成熟度3(低意愿,高能力)学生不愿意学习,但是有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能力。(4)学习成熟度4(高意愿,高能力):学生愿意完成学习并且有能力完成教师布置作业。
3.2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
3.2.1学习成熟度1(低意愿,低能力)采取命令式
针对此类型的学生教师要直接采用命令式,告知学生完成该任务需要几步,每一步该如何去完成,并告知具体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而且要用文字清晰的记录下来,定期督促学生是否按时完成。
3.2.2学习成熟度2(高意愿,低能力)采取说服式
针对此类型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说服式,教师要清晰明确地布置任务,教他们完成任务的方法,为了保护此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听取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3.2.3学习成熟度3(低意愿,高能力)采取参与式
针对此类型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参与式,此类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烈,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讨论任务的完成方式,教师主要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任务完成的方式。
3.2.4学习成熟度4(高意愿,高能力)采取授权式
针对此类型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授权式,此类型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且学习意愿非常强烈,教师只需明确布置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期限,具体怎么做,何时做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
3.3学生学习成熟度的适用范围
3.3.1教师判别学生学习成熟度的方法
对于学生学习成熟度的判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课堂表现及个人作业的完成情况以问卷进行判别。需要教师在课程前几次课时要用心观察学生,上第一次课时不急于分组,通过两三次课程的观察了解,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大致给学生学习成熟度进行归类,并在任务布置的过程中采用与学生学习成熟度相对应的方法。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也要观察学生学习成熟度的变化,及时进行策略的调整。总之,教师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此种方式,慢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内在学习的动力。
3.3.2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成熟度不同
學生学习成熟度的应用不仅包括同一课程中不同学生学习的成熟度,还包括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成熟度。例如对于新入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接触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整体学习成熟度偏低,大部分同学学习成熟度介于1~2之间,这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的时候要采用命令与说服式的方式。等到大一下学期或到大二,学生整体学习成熟度提高,提升至3~4,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参与式与授权式,当然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熟度低的学生仍要采用命令式。
4结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能够让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成熟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效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效率。课程任务的布置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保证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各个知识点,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山珊.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配合做好高校课堂教学管理[J].绿色科技,2019,(3).
[2]王春艳.手机网络背景下高职学生特点及对策探究[J].职业技术,2019,(6).
[3]王茜,刘超.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2016,(4).
[4]赵永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员工管理[J].现代交际,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