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沙见金“双城记”,得窥古蜀三千年

2024-05-04王国平

科教新报 2024年11期
关键词:双城记金沙旭东

王国平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突进式发展与史学考证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三星堆不断出土的各类精品文物,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巴蜀文明、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知。就在三星堆不断带给世人惊叹的同时,一部旨在“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从“三星堆”到“金沙城”历史时空的《三千年前的“双城记”——从“三星堆”到“金沙城”》于2023年年底出版,再次因三星堆话题而带给读者新的惊喜。

该书分上下两册,涵括四个层次的逻辑演绎:遗址探古、文献钩沉、再现宏大的历史、观照鲜明的现实。围绕成都、重庆、武汉、杭州,以良渚、宝墩村、巫盐古道、盘龙城、三星堆、金沙遗址文明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厘清、还原了从“巴蜀文化带”到“成渝经济圈”的演进脉络,系统再现形成过程中的“长江故事”与“兄弟城市对话”。

易旭东用自己独有的表达赋予了该书足够的文学性与想象力。他用鲜活的文字带领我们见山、见水、见人、见物、见城、见史,山是高远的蜀山,水是浩荡的蜀水,人是智慧的蜀人,物是精美的蜀物,城是古老的蜀城,史是神秘的蜀史。在他的笔下,铜树会开花,铜像会说话,金乌会飞翔,金杖会舞蹈,象牙会唱歌,玉璋会弹琴,连那些斑驳的陶器都会在泥土里悄悄发芽……

充盈字里行间的丰富想象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天马行空,更非痴心妄想,而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合理推测,是“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的大胆假设。尽管三星堆和金沙的历史很遥远,身影很模糊,足迹很凌乱,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专家们的科学论证,为易旭东在写作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足够的风力,也让易旭东的作品有了“立足巴蜀三千年,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想象空间。他的思绪从夏禹文化出发,沿着营盘山文化、宝墩文化一路前行,直至三星堆和金沙。其中不乏奇思妙想,但更多的是他把想象的小船放在历史长河里游弋,虽偶有偏离航道的旁逸斜出,但绝不会撇开河流,离堤万里。这也彰显出易旭东对历史題材书写的精准把控力。作家蒋蓝称易旭东为巴蜀史志与文学表现结合第一人,认为他在历史资料十分稀缺的现实情况下,巧妙复原了古蜀历史原态与人文空间,深具探索创新价值。

唐人刘禹锡词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句用在易旭东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徜徉于泥沙俱下的时间长河,历经千淘万漉,既寻到了历史的真金,又见到了岁月湮没下的三星堆和金沙古城中辉煌灿烂的黄金器具。而读者也从他的文字中吹沙见金,得窥古蜀的另一番面貌。

猜你喜欢

双城记金沙旭东
开学第一天
给春天开门
当远方不再遥远
如果……就……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蜡笔画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