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走进东盟 服务“一带一路”构建新时代广西与东盟技能人才合作新格局
2024-05-0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广西作为门户窗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技能为桥梁,以人才为纽带,构建新时代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技能领域交流互鉴新格局。近年来,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好技能人才对外开放合作的“东盟牌”,坚定地“走出去”“引进来”,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技能人才合作高地。
一、以高位推动,心怀“国之大者”服务技能走进东盟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从国家和自治区层面谋划同东盟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携手前行、互相成就。在展示中国职业技能培训成就和水平的同时,以技能培训和竞赛带动文化交流,带动中国与东盟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让中国有机会为世界技能运动发展作出贡献。2023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同广西就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技能大赛达成一致意见。2023年1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政策措施清单的函》(人社厅函〔2023〕173号),明确支持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交流合作,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技能大赛。将中国—东盟职业技能大赛纳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活动,两年举办一届,形成以赛促建、以赛促赢、以赛促融的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力资源合作的新品牌、产业合作升级的新平台、人文交流的新舞台。通过竞赛,充分展示中国与东盟各国技能人才的技艺和风采,在比赛中增进民众友谊,推动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升技能,广泛带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高水平劳务协作、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技能竞赛等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更好满足中国和东盟国家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提档升级,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高技能人才共育、共建、共享,服务“一带一路”。
二、以来往为基,密切与东盟国家的来往交流
2023年“一往一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应老挝国立大学、文莱大学、印中商务中心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高校企业等单位邀请,组织人员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技能业务主管部门和技工院校等单位进行走访交流,深化中国—东盟技能人才培养合作。与6国从政府层面就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标准互认、技能竞赛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举办中国—东盟技能大赛及大赛赛项设置等工作进行了认真的交流探讨。6国人力资源部(劳工部)均表态支持我国举办中国—东盟技能大赛,并对举办大赛的赛项及结果运用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希望通过大赛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互派学生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之后,我们及时跟进洽谈项目线索、合作意向,在新能源汽車、制衣、建筑、餐饮、创意设计等领域,加强与东盟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务实推动一批技能人才项目尽快落地广西。不断探索建立东盟技能人才职业技能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对在桂东盟人员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加强与东盟国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合作,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撑。2023年11月,在“一往”走访交流邀约后,“一来”东盟十国和中国—东盟中心派出高级官员代表参加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合作与开发论坛暨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以下简称人博会),首次实现中国—东盟人力资源主管部门“10+1”“全家福”,集中国与东盟有识之士之大智慧,谋高技能人才之大发展。
三、以会展为媒,强化面向东盟的技能人才交流对接
充分发挥广西区位、平台等优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积极搭建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常态化的活动载体,以人文交流促进人才交融。2023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首届人博会,搭建集思想交流、项目展示、项目合作、人才对接、人才招聘于一体的国际化合作平台。26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次集体亮相,近千家企事业单位现场洽谈,5万多人入场参会参展,其中超过3.5万名国内外高校毕业生、东盟国家留学生以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参加人才交流大会,8500多人达成签约意向,超400万名观众在线上参与系列活动。其中的“一展一论坛”中国—东盟高技能人才合作与发展论坛、高技能人才成果展活动,有力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国家高技能人才合作交流。高技能人才论坛邀请到了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老挝劳动与社会福利部技能发展研究司司长、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校长等中国和东盟国家技能人才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技能领军人才做主题演讲,共有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技能人才领域的300余名嘉宾参加,深入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人才评价标准与证书互认、职业教育理念等议题,最后共同倡议:建立中国和东盟国家高技能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搭建平台多元合作,聚焦重点产业及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探索共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共享职业培训教材资源,共编职业培训课程,共育高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职业资格互认清单制度;建设中国—东盟高技能人才发展智库,支持智库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联合攻关,破解企业生产技术技能问题;紧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试验区3.0版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的主题,立足中国—东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接世界技能大赛,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技能竞赛;加强交流,发挥各方优势,积极探索中国—东盟高技能人才合作与发展的路径模式,为中国—东盟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和服务。高技能人才成果展设3个展馆60个展位,面积3960平方米,来自区内外61家企业及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参展,有效推动了东盟国家与参展院校企业的交流合作。在深入交流后,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达成了合作协议,现场签订10多家校企合作协议,其中印尼人力理工学院分别与区内8所院校洽谈,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现场与参展商天津鸿图航空科技集团公司达成合作意见。
四、以培育为径,推进与东盟国家技工教育双向交流合作
积极推动广西与东盟职业教育标准、教材、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认定共享国际化教育资源约200項,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合作开发国际化教材60余本,协同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走出去”办学,成立海外培训基地近30个,在老挝、越南等国家共建工程项目研究中心、农业试验站,全区有10余所高职院校接收国(境)外留学生,开设专业近60个,不断总结积累与东盟国家开展技能人才合作的成功经验。组织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参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澜湄国家职业技能开发合作项目、南南合作项目(全国仅10所技工院校参与),与国际劳工组织在老挝等东盟国家开展技能开发合作。其中指导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根据中外(老挝)双方学校的办学实际,从特色专业入手,重点推进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技能比赛3项工作。根据老方要求和教师基础,量身编写《计算机动画制作》职业技能培训授课计划,并提供了基础版和提高版两个层次的培训内容供选择;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提议,中老双方师资举行一次线上技能比赛,制定了数字图形创意设计《PK赛赛项规程》,通过比赛推动技能提升,促进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探索双方培养设计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引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编写《焊接技术》中英双语教材,向老方输出中国的技术标准。结合技术标准和岗位能力的需求,编写教材并提交国际劳工组织审核使用。进行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安排教师前往老挝开展线下技能培训工作,优化推进留学生培养项目。支持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牵头筹备中国—东盟技能开发联盟,在对进一步完善国际化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积累了实践经验后,鼓励学校牵头将更多广西技工院校纳入南南合作技能网络开发平台,成立教材写作专班,把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南南合作相关国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广西其他技工院校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项目提供“广西工业技师模式”。老方表示培训不是中方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一次中老双方在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和中式烹调基本技能的交流与碰撞,中方教师热情周到安排,让老挝教师再次感受到中老如兄弟般的深厚友谊。支持广西华南烹饪技工学校与泰国川登喜国际烹饪学校开启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中泰美食交流班,坚持技术与文化一同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和烹饪技术切磋,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促进深入合作。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国际游学、成立美食交流班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技能的同时,参加各类赛事提升技能,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中泰学校学生不断在培训中切磋厨艺,共同进步,传播两国美食文化,传承中国烹饪技艺。鼓励更多技工院校积极“牵手”机械制造、纺织、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走出去”东盟,在国(境)外开展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加强面向东盟的智库建设和技术技能培训。
下一步,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发展方略要求、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拉高工作标杆,高质量推进广西与东盟技工领域交流互鉴工作。积极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努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助力中国—东盟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以承办中国—东盟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技能桥梁作用,秉持合作共赢精神,跨越山海,并肩同行,不断加强技能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构建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沟通格局,大力营造相知、相亲、相融的良好氛围,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动能、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