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江补汉工程移民实物调查工作中的数字化应用

2024-05-04姚玉琴王鄂豫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3期
关键词:征地移民房屋

姚玉琴,王鄂豫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化浪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数字中国、数字孪生流域等等,数字化正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物调查又是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工作具有工作量大、工作周期紧张、成果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而自然资源等相关行业数据未充分利用,导致现场调查的效率偏低。如何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调查方法、提高调查精度、做好资料留存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设计单位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在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体设计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在该工程的移民实物调查中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几个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因此,本文以引江补汉工程移民实物调查为例,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实物调查工作,以信息技术赋能为支撑,推进调查工作的数字化应用和模式创新。

1 引江补汉工程及移民安置工作概况

引江补汉工程是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入汉江的大型输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约195km。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可研设计工作,2020年12月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因引水规模变化,2021年8月完成报告修改,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2023年3月完成初设审查。工作周期非常短。

引江补汉工程可研阶段共有17个比选方案,涉及湖北、重庆2省15个区县,征地规模共9.3万亩。由于涉及两省(市),对每一个参与比选的方案都要按照项目建议书的深度开展建设征地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从工作成果看,征地移民投资较多的方案搬迁近1万人,涉及4个集镇、70家单位、27家企业以及高等级公路、输变电工程等专业项目。

最终推荐方案建设征地仅涉及湖北省3市5区县,永久征地约0.3万亩,临时用地约1.6万亩,搬迁人口800余人。

移民安置规划工作于2020年1月启动,2020年6月完成可研阶段方案比选的典型调查,2021年9月完成摸底调查,2021年11月湖北省发布“停建通告”,12月完成调查成果公示和确认,2022年5月完成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查批复,2022年12月完成初设阶段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

2 引江补汉工程实物调查工作的难点和特点

2.1 比选方案多,“停建通告”发布晚

由于是国家重大工程,且比选方案征地范围差距巨大,方案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导致停建通告迟迟未能发布。涉及多方案比较和征地影响敏感区域时,对实物指标测算要求高,需要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在“停建通告”发布前,一方面调查范围不明确,不便于全面入户调查;另一方面上游专业很难一次性确定最终的征地范围,留给移民专业的工作周期通常较紧张。同时,国土、公安等相关部门或行业普查,有大量的基础数据未充分收集利用,也未充分发挥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的优势,影响了调查分析工作成效。

2.2 工作周期短,对调查工作精度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在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大背景下,对移民专业的调查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2021年11月湖北省发布“停建通告”,当年12月完成调查成果公示和确认,2022年5月完成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可以看到移民专业工作周期非常短。为了推进移民规划设计的高质量完成,需要提高调查工作精度,减少返工复核,并为移民安置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移民调查工作具有工作量大、实际工作周期紧张、成果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面临调查方法传统、技术手段单一,各种信息采集和管理工具的利用水平不高,相关行业数据未充分利用等问题,造成效率偏低、质量难提高,统计汇总和成果管理利用不方便。

3 相关行业数字化现状

3.1 人口普查与管理

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登记方式代替以往纸表登记,广泛使用智能手机快速采集实时上传,采用入户填报与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对房屋居住情况的调查,应用部门行政记录,推进大数据在普查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人口普查的数字化还推动了人口管理和数字政务新模式。新冠疫情期间,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防控、互联网+网格化的流动人口管理等应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字化手段的效能。

3.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2021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综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国土调查云”平台,采取综合调绘法,针对内业判读、外业调查补测和内业建库,实行内外业一体化的调查模式。内业工作,全面采用优于1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统筹利用已往的土地调查、确权登记、地理国情普查等成果,制作调查底图,进行影像判读,提取疑问图斑。外业实地调查,全面引入互联网+举证的模式,利用专用举证软件,通过手机“随手拍”方式辅助开展问题图斑的举证,自动提取实地照片的坐标、拍摄方位角等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最后依据外业调查结果,进行内业矢量化和数据建库。

3.3 不动产登记与管理

201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2018年建立全国统一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通过建立与公安、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推进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也采用数字化处理信息、权属信息和高精度测绘,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信息更加完整准确。按照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要求依法规范开展宅基地的申请、审批和审核,全面落实申请、开工和验收三个环节都要实地检查的“三到场”要求,严格用地建房全过程管理。今后,农村房屋的相关信息,会越来越完整准确。

4 引江补汉实物调查工作的数字化应用

4.1 基于高清遥感影像的用地范围分析与优化

引江补汉工程临时用地量大,跨多行政区,点线面均有分布,工程方案论证过程中,上游专业初定的临时用地范围,通常较为粗放。移民专业人员利用无人机航摄生产了高清正射影像(分辨率达到0.05m),通过整合卫星影像、航摄影像和地形图,叠加初定的临时用地范围,以及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范围,建立了一个各专业协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和工作底图。在外业调查前,基于工作底图,移民专业会同施工专业图上作业,对用地范围逐块进行合理性分析和精细化调整,不仅减少了范围调整,也有效降低了现场工作难度。

4.2 基于倾斜摄影的重点区域房屋指标测算

当地形图的房屋图斑与现状差别较大时,通常需要考虑新测地形图,或者开展典型样本房屋的外业调查。但是受工程方案论证的工作深度和工作周期限制,有时难以安排新测地形图或外业典型调查。

引江补汉工程在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房屋指标估算中,遇到了类似问题。由于当时未收到宅基地确权登记和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成果,设计单位针对该区域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立了三维实景模型(精度优于0.1m)。基于三维实景模型,判断房屋结构、层数,丈量外部尺寸,计算每栋房屋的建筑面积。最后,将三维实景模型和建筑面积等,整合到信息平台,为各方案的房屋指标测算提供基础数据。

4.3 基于户籍资料的人口指标测算与入户复核

工程方案论证过程中,传统的人口指标测算,通常采用清点房屋栋数的方式推测户数,再利用当地的户均人数测算人口数量。或者,持地形图、影像图,同村组干部一起,逐户标记并统计人口数量。利用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资料,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口指标测算精度。

入户调查时,通常以查验户口本的方式完成人口登记。一方面户口本的真伪查验不便,另一方面手工填写的登记方式效率不高。利用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可采用以复核为主的调查方式,完成人口登记。必要时,以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为基准,直接打印出人口调查表,供户主签字。针对不在册的应调查人口,直接在人口调查表上手工修正。

引江补汉工程在工程方案论证的人口指标测算中,将收集到的户籍资料与不动产登记成果进行整合,提取地籍宗地、房产自然幢等图层的相关数据,基于信息平台和人房调查工作底图,建立了房屋与户主、家庭人口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对于没有不动产登记成果的房屋,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人口测算的基础上,也逐幢建立了人、房数据的空间对应关系。通过征地范围与房屋图斑的空间叠加分析和自动统计,显著提高了多方案比选时,人口指标测算精度和效率。在入户调查时,基于户籍资料建立了本底人口数据库,也提高了现场复核的工作效率。

4.4 基于不动产登记的房屋指标测算与现场调查

工程方案论证过程中,传统的房屋指标测算,通常采用推算的人口指标,利用当地的人均房屋面积测算房屋数量。或者,利用地形图的房屋图斑面积、结构和层数,进行测算,精度十分有限。

利用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只针对无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房屋用传统方式测算,可有效提高房屋指标测算精度。入户调查时,可以直接利用不动产登记数据,以复核为主。只对无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房屋,进行补充丈量登记,减轻现场工作压力。

引江补汉工程在房屋指标测算时,同样基于信息平台和人房调查工作底图,直接在图上统计确权登记的房屋结构、建筑面积,各方案房屋指标的测算精度可靠、效率高。入户调查时,主要利用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成果,现场核对房屋位置、权属人,在征求户主意见基础上,直接利用确权登记成果填写调查表,供各方签字确认。对于没有不动产登记成果的房屋,以及附属设施等,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调查登记,并修正补充工作地图的人房对应关系进行,方便今后再利用。

4.5 基于三调成果的征地指标测算与外业复核

工程方案论证过程中,GIS软件和三调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征地指标测算。引江补汉工程涉及进水口和出水口选址、输水线路方案等比选工作,历经4条线路7个方案的比选。此外,由于临时用地比重大,征地范围的变化更加频繁。GIS软件在空间叠加分析计算上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现场调查时,由于经常会遇到现状地类与三调成果不一致、与林权证和承包经营权证不一致等情况,逐地块的现场调查和核对工作量较大。土地调查的工作模式,要实现外业以复核为主,并通过提高内业解译和判图成效,才能使外业复核工作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引江补汉工程的土地调查中,首先,充分利用前期已搭建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遥感影像、地类地形图、三调成果、不动产登记成果,叠加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范围,建立一个可多人协同作业的土地调查工作底图。然后,通过内业判图和分析,对地类地形图进行修正,并标记需要开展外业复核的图斑,制作外业工作图和表。第三,在外业调查时,充分利用内业成果和外业工作图表,会同各方先图上复核,必要时再进行实地复核,完成纸图和纸表上的复核与确认。最后,利用工作底图,将纸图和纸表的成果数字化,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工具,输出公式表和汇总表,实现了土地调查成果的图表一体化。初设阶段,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平板查看可研阶段成果和初设阶段内业解译成果,辅助开展现场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现场工作效率;还利用专题地图制作工具,制作并发布土地调查成果专题图,便于土地分解到户及安置实施等工作的利用。

4.6 基于移动APP的现场调查工作的资料留存

现场调查中,会查验大量证件和证明材料,也会拍摄重要实物和场景的照片,不仅是调查成果的支撑材料,也为下一步实物复核和今后可能发生的争议处理,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因此,现场调查工作的资料留存,十分有必要,也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传统的资料留存,不论是收集原件、复印件,还是拍照,都存在效率低、利用不便的问题。

引江补汉工程针对资料留存,基于信息平台开发了移动APP,利用人房、土地、专项等调查工作底图,方便调查人员利用手机和平板,进行地图浏览、辅助定位和拍照上传,辅助完成各类照片的分户分类关联、实时建库和关联查询浏览。通过自动获取照片的坐标、拍摄方位角等信息,让实物照片、土地照片在地图上,以照片墙等方式进行展示,方便查询浏览。引江补汉工程已留存的各种权属证件、证明材料的照片,争议地块、重要实物及调查成果和公示现场的照片近万张,在手机和电脑上都可以用多种方式查询浏览,利用更方便。

4.7 基于GIS信息平台和专用软件的全过程辅助

调查工作中GIS等各类工具和软件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上述的各种应用,并不是孤立的,在数据、功能和工作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字化建设,就是要打通数据孤岛,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贯穿调查工程全过程,甚至还要为移民安置规划、安置实施等移民工作全过程提供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创新的效益最大化。

引江补汉工程设计过程中,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的移民信息采集系统,针对项目特点进行了定制开发和功能改进,搭建一个面向调查工作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生产协同平台。同时,也具备为规划设计和安置实施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在应对上述问题中积极探索实践,不断丰富数据、完善功能,改进传统调查工作模式,为调查全过程提供辅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还正在开发建设引江补汉移民规划“一张图”系统,将调查和规划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和可视化展示,为移民安置实施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5 经验与启示

通过引江补汉工程实物调查工作中数字化应用,可以总结出的经验是:工程论证阶段,要整合利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数据,以内业分析为主,辅以遥感解译和重点区域的典型调查。可研和初设阶段,要充分利用上阶段成果,由现场实地调查为主向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结合转变,并且实地调查以复核为主,基于内业解译判图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复核。同时,也得到如下启示:

5.1 转变理念,面向征地移民全过程,追求质量效率

(1)从利用上游专业征地范围,向主动参与征地范围比选转变。为实现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从设计源头上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征地移民专业应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上游专业,参与工程选址选线,从征地影响的角度,提出优化征地范围的意见。

(2)现场调查要从测绘量算为主,向复核修正为主转变。现场调查,从以地形图、地类地形图为主,向遥感影像图为主转变。要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数据,做好数据资源整合,利用遥感影像提高内业解译和数据分析质量,形成用于现场复核的工作底图和表,开展有针对性的查验取证和复核修正。

(3)从传统图表统计向空间分析计算转变。发挥GIS技术优势,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方式,记录房屋位置信息,建立人房等信息的空间对应关系,实现土地调查成果的图表一体化。不仅有助于调查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可视化,还能基于GIS的空间叠加分析计算,提高统计汇总工作效率。

(4)从单纯数据采集到信息综合管理的转变。虽然各种数据采集工具的利用,能够快速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做好实物调查重要资料留存,甚至辅助完成调查成果由文本表格数据向数据库的转变,但是单纯的数据采集,制约了数据分析和管理利用。因此,需要建立移民信息平台,面向移民全过程,不仅为调查的全过程提供辅助,也为规划和实施的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才能实现调查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5.2 生产和研发相结合,促进调查工作模式创新

从生产项目的角度,重点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统一地图坐标、提取房屋图斑、图表数据关联等。从研发的角度,重点是技术路线、功能设计与实现等。虽然两者各有侧重,但有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业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这也是通常数字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因此,设计单位都依托生产项目进行研发,通过生产实践带动研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 结语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调查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将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业务标准和流程的变化。调查工作的数字化,就是要立足于调查工作模式创新,从优化重塑调查工作方式方法入手,建立适应移民工作发展需要的业务标准和流程。

数字化,是未来,是趋势,是机遇。在移民安置工作中拥抱数字化,就是以信息技术赋能为支撑,推进实物调查工作的数字化应用和模式创新。坚持以生产需求为导向,质量效率为目标,创新模式为核心,技术研发为支撑,通过服务移民工作全过程,将移民工作融入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推进征地移民管理信息化,实现征地移民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征地移民房屋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南方CASS结合Excel在茅坡水库征地量算与统计中的应用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