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的做法及成效
2024-05-04刘乃进丁明波
刘乃进,丁明波
(1.莒南县相沟水利服务中心,山东 莒南 276625;2.莒南县水库管理灌溉服务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
近年来,莒南县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为主线,聚焦农村供水薄弱环节,标本兼治,分类施策,加快补齐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短板。强化工程维修养护、问题排查整改和智能平台建设。不断理顺供水体制、夯实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全县水库众多、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自然水资源优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除县自来水公司外,还在莒南片区建成了5 处规模化供水厂,设计供水73 万人;在临港片区兴建了大山、龙山等两处规模化供水厂,设计供水11 万人。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9.8%、96%、95%、100%。居民用水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1 存在问题
1.1 供水工程引发问题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设施产权不明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不够健全;个别规定执行不力,运行管护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专业化服务人才匮乏、居民的节水意识淡薄,导致部分工程维修养护不力,运行状况不佳或难以运行;涉及单村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安装水处理设施、供水保证率不足、未收取水费、定时供水不满足要求等问题;部分村集体或居民认为水价高,或不认可水厂水质,或管网承受不住水厂供水压力拒绝使用集中供水,虽已到村头但未接入户;少数村庄处“偏高远”地域,水厂集中供水难以到达。
1.2 供水管网管理不善
部分村庄供水管网建设较早,供水工程建设标准普遍偏低,水处理设备严重落后,供水管道承受压力低,管道老化、漏损严重,因实施户户通,改造维修困难。农村集中供水设备与运营管维人员匹配度差,专业程度较低,无法及时处理。村集体存在畏难情绪,部分村庄自来水管道和供水设施毁坏未及时修复或未修好,跑冒滴漏严重,无法满足供水要求。
1.3 体制管理弱化
农村集中供水主管道只到村外,村内管理缺少统一标准,部分村庄村集体班子软弱,水管员责任心不强或无水管员,供水管理混乱,私拉乱接偷水严重,收取水费入不敷出。出现问题后,村集体实行定时供水,甚至拖欠水费,严重的停止供水。
2 主要做法
2.1 健全组织体系,确保责任明确
县政府与各镇、街政府签订任务目标责任书,压实责任到位,确保工作高效推进。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饮水安全工作,各镇、街也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充实了人员力量,全力以赴抓落实。
近几年来,莒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部署要求,对资金筹措、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维护管理、运营盈亏统筹及水质安全保障等全面负责。将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抓紧抓实这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在全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从严从实压紧属地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供水公司运行管理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以镇带村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
2.2 实施工程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改扩建规模化水厂6 座,铺设供水管网236 km;完成268 个村的新建供水和提升改造任务,铺设村内主支管道630 km,入户管道3 760 km,解决了27.9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167 个省定贫困村和扶贫工作重点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所有贫困人口均实现村通户通,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及供水保证率4 项饮水安全指标均达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要求。
2.3 推进农村工程管理,供水提质增效
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推进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建立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振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运营、管理,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一条龙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在县政府网站公示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单位“三个责任人”和中央、省、市、县等4 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设立24 h 热线电话,张贴农村饮水安全服务指南彩报,发放用水户明白卡15 万张,及时回应居民关切。同时,在规模化供水厂全部设立水质化验室,配备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严格按检测范围、指标、频次进行检测。水利部门加强巡检,卫健部门加强抽检,实现水质监测全覆盖同监管。
2.4 供水信息共享,饮水问题整改及时
县、镇两级同时成立农村饮水安全日报告微信群,每天及时上报、调度供水情况。配备了893名水管员。对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汇总12345 热线和116 平台受理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将整改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实处及时快速处置。资金由居民自筹、上级维修养护、县财政等整合用于问题整改,建立整改台账,实现动态清零。问题解决后派专人到现场查验,并通过电话对反映人满意程度进行回访。全县累计完成27 个村的供水设施提升改造工程,39 个村的供水设施维修工程,改造规模化水厂2 座,新建加压泵站3 处,改善了44 万居民的饮水不安全状况。
2.5 强化监管责任,主动服务到位
县水利局承担行业监管责任,各镇街政府承担农村供水保障地方主体责任,以镇带村做好村内工程维修养护,供水单位承担运行管理责任,从细从实做好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发生供水问题后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特殊问题有应急预案,并将解决方案和时限及时告知用水户。入户水费收缴及时公示、公开透明。同时,发放农村饮水监督服务卡30 万张,张贴农村饮水安全服务指南彩页5 000 张,公示农村饮水服务平台二维码和24 h 服务热线,确保居民诉求反映渠道畅通。
2.6 强化镇、街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镇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周调度、月通报”。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镇、街工作机制,负责对所包镇街督导、检查、落实等。各级细化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分管负责人全力盯上靠上抓落实。对工作不扎实、走过场、进展慢的镇、街,县政府采取现场督导、挂牌督办等方式进行督促,并纳入县对镇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重要依据。
2.7 注重信息化应用,服务管理高效
按照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原则,投资了870 万元建设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智慧化水务调度信息中心,安装水质、水压、流量等数据采集点260 个,先行安装智能水表1 万余块进行试点,并持续扩面逐步实现县域全覆盖。系统定期向用水户推送用水量及缴费、欠费信息,及时提醒用户缴费,用水户可通过网上银行、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缴费,十分方便快捷。智慧水务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程监控,保障了集中监管、指挥调度、应急排查的科学性、有效性,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程呈现管理更精准、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便捷的良好局面。
全县农村供水工程逐步向建设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化等方向发展,农村供水一体化管理已初具规模。为保障农村饮水及乡村振兴打下坚定基础,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常态化问题排查和整改机制
定期梳理摸清居民饮水诉求,组织人员逐村到户深入细致排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建立供水问题台账,强制限期整改,确保供水问题动态清零,实现供水工程建的好、管的好,居民受益。畅通群众举报通道,完善问题交办、响应、销号、回访机制,保持各渠道问题动态清零。
3.2 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村内原供水管网建设时标准低,与管理目标不对称。要积极对供水管网漏损严重、设施不完善、保证率不足的村庄进行改造,消除饮水困难隐患。已改造完成的村庄及时接入县供水厂管网,确保水质达标。对私拉乱接偷水、破坏供水设施的行为,逐户排查,彻底清理。同时,建议由供水企业建立奖惩制度,对偷水行为依规严惩,并将罚没款作为举报人奖励,切实发挥好居民监督作用。
3.3 调整农村供水水价
要全面实施阶梯式水价,以加大节约用水管理力度。将以“充分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合理补偿供水成本”为基本原则,适度提高水价。要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需求调节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水价改革,施行农村供水阶梯价格;用水越多,水价越贵,增强居民的节约用水意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4 强化村级供水管理
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和县域统一管理,推行经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加大基层管水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村级供水工程日常管理水平。加强对广大农村居民在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卫生健康意识。通过多元化、多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有效提升农村饮水设备先进程度。
3.5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制
要建立以预防为主、县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饮水安全应急供水方案,做好洪旱灾害保饮水工作,强化饮水安全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隐患,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而产生的问题,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6 切实加强日常管理
要加强对村内供水管道的日常管理。同时,各级水利管理部门要健全项目管理,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加强对供水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供水工程管护制度建设,夯实供水工程管护责任。结合水价改革,保障管网维修费用和水管员报酬。同时,建立镇、村及供水厂三方供水问题联络责任机制,切实承担起村内供水管理任务,确保全县农村供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