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龙杂交斑良种培育及养殖技术(下)
2024-05-04张海发杨宇晴吴锦辉黄培卫甘松永黄锦雄
张海发,杨宇晴,吴锦辉,刘 苏,黄培卫,甘松永,黄锦雄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
8.鱼病防治 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
9.防止残食 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在鱼苗全长为3厘米/尾之前都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因此,在此之前都要求塘中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以保证这一阶段鱼苗的生长和存活。池塘培育鱼苗的关键就是使池塘成为一个健康的活饵料库,以便随时满足仔鱼培养的需求。
10.日常管理 肥水过程中要经常开动增氧机,放苗初期至鱼苗全长1 厘米/尾时,鱼苗游泳能力较弱,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增氧机,以免鱼苗受到机械损伤;全长1 厘米/尾以上要经常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特别是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同时使水中的有毒气体逸出,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其物质循环,改善水质,为加速天然饵料生物繁殖和鱼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每天早、晚要至少各巡塘1次,早晨巡塘时主要观察水色是否正常及鱼苗是否有异常活动;夜间观察鱼苗的生长,估计鱼苗的数量。若天气特别闷热、无风、阴霾、气压低,或阵雨前后,都需要巡塘,一旦发现鱼苗有浮头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
(二)工厂化循环水育苗技术
针对石斑鱼育苗生产中稳定性差和成活率低的问题,笔者开展了工厂化循环水育苗模式的探讨,即把循环水处理技术高位嫁接到工厂化育苗模式上,育苗全程实现育苗用水“全循环”“不换水”,另再配套浓缩小球藻的应用、轮虫高密度培养、配合饲料的应用等辅助技术,使育苗的各个技术环节就像一道道工艺流程,均在人为控制之下,一方面可以保持水质优良、稳定、安全,将环境协迫对仔稚鱼生长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在育苗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宜的饵料,降低营养协迫对仔稚鱼生长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育苗稳定性及成活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1.受精卵孵化 将分离好的的受精卵放入孵化网箱中(75 厘米×75 厘米×60 厘米),密度约50万粒/箱,采用微流水、弱充气条件孵化。
2.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系统 育苗用循环系统依次由育苗池、一级生化池、蛋白质分离器、臭氧发生器、二级生化池、紫外杀菌器、缓冲池组成。
3.放苗前系统准备 系统清洗干净后,系统所有池子(包括育苗池、生化池、缓冲池)同时进满水;系统加活性炭(15 毫克/升)、强氯精(3~5 毫克/升)消毒后开启循环(12 小时内只开循环泵、停气,注意不要开射流泵);12小时后开气和射流泵,继续循环,如此维持3~4 天;经检查余氯消除,育苗池停止循环,可放卵;缓冲池可加浓缩芽孢杆菌,再持续循环培水。
4.仔鱼培育 培育方法如下。
(1)放苗。仔鱼孵出后立即放入前期备好的育苗池中,放养密度为1 000 尾/米3水体,放入仔鱼后育苗池保持微充气。
(2)循环水管理和充气。育苗期间对育苗用水采用全循环处理。放苗后第1~8 天,育苗池不循环,投放5~10 毫升/米3浓缩芽孢杆菌;第9~15 天,每天18:00—次日8:00 启动循环,日换水量为50%~100%;第16~21 天,每天18:00—次日8:00 启动循环,日换水量100%~200%;第22~28 天,全天循环,日换水量200%~300%;第29~35 天,全天循环,日换水量300%~400%。放苗后第9~21 天,系统开启紫外灯杀菌;第22~35 天,系统同时开启紫外灯和臭氧杀菌。刚放苗时微充气,之后根据仔鱼状况逐渐调大气量。
(3)水质调控。通过调控育苗池循环水量、控制紫外线及臭氧消杀强度等操作维持育苗水质安全和稳定。水质条件控制在pH 7.8~8.8,盐度25~30,温度25~30℃,溶氧5~8毫克/升,氨氮≤0.2毫克/升,亚硝酸盐≤0.2毫克/升,以上各项指标在育苗全程尽量保持恒定。通过调节紫外线及臭氧消杀强度把弧菌总量控制在3 000 个/毫升以下,弧菌总量指标越低越好。
(4)饵料供应。仔鱼在3 天后开口摄食,育苗所用饵料的种类和转换时间如下:第3~25天添加微绿球藻液,浓度为每毫升100 万细胞;第3~10 天投喂S-S(小型)轮虫,密度为8~10 个/毫升;第8~25 天投喂L-S(大型)轮虫,密度为10~15个/毫升;第14~30天投喂400~1 000微米的石斑鱼仔鱼专用饲料,每天分4次投喂,投喂量根据仔鱼摄食情况来决定,时间分别为8:30、11:30、14:30、17:00;第13~25 天每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0.5~2 个/毫升;第13~30 天每天投喂蒙古裸腹溞0.5~2个/毫升。在培育水温28~31℃时,仔鱼经过约30天开始收翅变态为稚鱼。
5.稚鱼培育 当仔鱼变态为稚鱼时,饵料以虾浆、鱼糜和配合饲料为主,适量投喂大型蒙古裸腹溞或海水枝角类。投喂虾浆和鱼糜时要耐心进行驯化,当稚鱼的密度过大或出现互相残食情况时,需立即采用不同规格的鱼筛进行分苗。培育水温28~31℃时,稚鱼在第35~37 天长鳞片和花纹,变态为幼鱼,即生产实践中所说的鱼苗。
6.病害防治 在育苗过程中,需时刻关注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出现异常现象时,要及时采取适宜的方法处理。
三、虎龙杂交斑健康养殖技术
(一)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1.池塘养殖模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池塘条件。宜挑选面积为2~3 亩、水深1.5~2 米的养殖池塘,高位池效果更佳。放养前要用强氧化性消毒剂进行彻底清塘,新入塘的海水也要用氯制剂进行彻底消毒,并在检测无氯残留后再施肥培水。
(2)放养密度。以1 500~2 000尾/亩为宜。
(3)饲料投喂。应选用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型号可根据鱼的口径做相应调整。每天投喂1~2 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水温低于15℃时,根据鱼的摄食情况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饵量。可定期拌喂1%~2%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增强石斑鱼的免疫力,连续投喂7天。
(4)水质调控。定期投放益生菌调控水质,水质条件控制在pH 7.8~8.8,盐度12~33,溶氧≥4毫克/升,氨氮≤1毫克/升,亚硝酸盐≤0.5毫克/升。低温和高温季节尽量提高水位以保持水温恒定。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
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操作方法如下。
(1)养殖池条件。宜采用圆形水泥池或养殖桶,也可使用四角为弧形的四方池,规格为25~50米3水体,水深1.2~1.8米,中间排水。循环系统和养殖用水在放养前均需彻底消毒。
(2)放养密度。鱼苗全长10~15 厘米/尾,放养密度为60~80尾/米3;全长15~20厘米/尾,放养密度为45~60尾/米3;全长20~25厘米/尾,放养密度为35~45尾/米3;全长25~30厘米/尾,放养密度为30~35尾/米3。
(3)饲料投喂。应选用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型号可根据鱼的口径作相应的调整。每天投喂1~2 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水温低于15℃时,根据鱼的摄食情况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饵量。可定期拌喂1%~2%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增强石斑鱼的免疫力,连续投喂7天。
(4)水质调控。循环水处理系统的维护是养殖中最关键的环节,养殖过程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条件控制在水温22~30℃,pH 6.8~8.5,盐度12~30,溶氧≥4毫克/升,氨氮≤1毫克/升,亚硝酸盐≤0.5毫克/升。水色以黄褐色为佳。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具体防治方法见表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