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植与重构:土家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路径研究

2024-05-02

纺织报告 2024年3期
关键词:织锦土家技艺

李 新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土家织锦技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不仅深刻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是其生活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与土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的发展困境

1.1 主体层面: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的代际断裂

非遗的非实体化特性使其在传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主体,即以此进行传承活动的个人或群体组织[2]。因此,倘若传承人与非遗项目在对接与融合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则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间代际传承的断层现象,这将对非遗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构成严重威胁。

一方面,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之一,其传承过程受到多种历史因素的深刻影响,在传承人的遴选上往往因其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束缚而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传承方式无疑限制了织锦传承人的选择范围,使传承活动在家族内封闭运行,难以向外拓展,影响了土家织锦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土家织锦技艺的共性显著,但要想实现对编织技术的熟练运用,必须在初期投入大量的训练且需要不断深化对设计构思的艺术理解。由于土家族没有本族文字,织锦技艺的学习资料匮乏,极大地增加了保护与传承难度。传承人面临困境的另一核心原因在于,年轻一代更向往优质的生活,往往不愿承担非遗传承的重任,这就导致许多织锦传承人步入高龄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1.2 传播层面:土家织锦传承与传播的路径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其主要传播媒介通常为口语和文字。不同行业的传承者常采用“口传心授”或“文献记录”的方式将非遗内容传授给各自的接班人。然而,这两种传播媒介均易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误差和障碍—前者受到时间、地点和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承人的个人经验、技艺水平和教学能力;后者会受到印刷与装订质量问题及文字辨认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印刷物因保存不善或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导致诸多珍贵史料流失。由于土家族只有本族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织锦技艺主要通过“口传心授”这种非正式教育方式世代相传。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物质载体集中于地方民俗村寨、博物院和文化旅游景区等专门化场所,不仅承担着非遗文化展示与传播的使命,更是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然而,这些场所的前期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等均涉及高昂的成本,从而引发非遗文化传播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为缓解经济压力并扩大非遗影响力,一些地方试图通过商业化手段将非遗产业化,但此举可能导致非遗的非物质性特征被过度物化。因此,如何在保护非遗人文内核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成为当前非遗保护领域亟待研究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探索新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显得尤为迫切,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非遗的“数字空间”。

2 元宇宙对土家织锦的创新效能与应用优势

2.1 元宇宙的概念解析

“Metaverse”(元宇宙)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1992年美国知名作家Neal Stephenson发表的赛博朋克小说《Snow Crash》,其中描绘的元宇宙被定义为一种“沉浸式三维虚拟世界”。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3]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实现时空拓展,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物联网实现虚拟人、自然人和机器人的人机融生,基于区块链、Web3.0、数字藏品/NFT等实现经济增值,在社交系统、生产系统、经济系统上虚实共生,每个用户都可进行世界编辑、内容生产和数字资产自我所有。元宇宙的概念最初主要在游戏行业中得到体现,然而,经过近几十年的沉寂和技术的持续革新,元宇宙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应用于多元化场景中。通过深度融合非遗的核心文化内涵与其独特的传承体系,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互赋能,可塑造一种全新的非遗传承与传播路径。

2.2 元宇宙的技术特征与土家织锦结合的优势

元宇宙的构建依赖于系列底层技术的支撑,如网络环境层面的5G通信技术,虚实界面层面的拓展现实技术、机器人及脑机接口技术,数据处理层面的人工智能及云计算,认证机制层面的区块链技术,内容生产层面的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第一,在5G和云计算的支持下,网络延迟问题大幅减少,为元宇宙的构建提供了网络与算力保障;第二,土家织锦工序繁复且产出周期长,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通常难成正比,凭借数字孪生技术的力量可摆脱制作原材料及时间的成本限制;第三,元宇宙以物联网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技术能实现用户的具身互动体验,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第四,在AI技术和游戏引擎的加持下可实现智能与用户共创内容的交互模式,为用户提供非线性、个性化的互动体验;第五,在混合虚拟现实技术及扩展现实技术的支持下,日益人性化的人机互动界面使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不断重合,网络空间就是现实空间,现实空间亦是网络空间[4],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交互体验;第六,基于区块链技术确保用户进行安全、透明和可验证的交易,促进了织锦数字艺术品交易链闭环的形成。

3 基于元宇宙的数字化保护机制与传播路径

目前,市场上与元宇宙相关的案例多注重营销炒作,能作为参考且具有实际价值的很少,导致元宇宙与土家织锦的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可将现有的相关产业与元宇宙的技术特征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为土家织锦在元宇宙中实现技艺的传承保护与文化的传播推广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元宇宙中土家织锦的数字化保护机制与传播路径

3.1 基于元宇宙的土家织锦学习与传承场景

综合当前的数字非遗案例,对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承的深刻内涵尚缺乏充分的理解与把握,未能深入挖掘其核心价值[5]。以土家织锦为例,虽然现有的数字技术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学习成本,但仍未能将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传承方式有效整合。凭借技术的独特优势,元宇宙能实现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高效交互与协同,从而有效弥补现有数字技术手段及线下实地教学与传承的不足(表1)。

表1 元宇宙中土家织锦学习与传承的优劣对比

因此,笔者设想在元宇宙中构建土家织锦技艺的学习与传承平台,通过精密的程序编写和精细3D建模技术,在数字世界创造出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织锦工具和原材料,同时设定织锦进程中各项工序的特定时间节点,以模拟出与现实世界同等的变化,确保其“真实性”。相关技术设备的接入打破了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传承人和学徒可以进行正常的交互行为,诸如沟通、演示、学习以及制作等,共同创作出虚拟现实的织锦成品。

3.2 基于元宇宙的土家织锦展览与传播场景

由于地域和时空的局限性,传统非遗项目展览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不够大。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非遗项目的融合已初步显现出元宇宙展览的些许特性。通过脑机接口、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升级迭代,元宇宙能革新现有的数字化交互形式,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创新感官体验—虚拟场景与环境的拟真程度更高,用户能获得更沉浸的展览体验。因此,元宇宙展览不仅融合了传统实体展览和虚拟现实展览的优势,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表2)。

表2 元宇宙中土家织锦展览与传播的优劣对比

土家织锦作为地域性特征鲜明的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文化传播远非单纯依赖织锦产品的实物本身或是数字化虚拟形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其内在无形的文化精髓。正因如此,实现土家织锦内涵与外延的跨时空“有形化”同步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元宇宙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土家织锦元宇宙展览中心,用户通过连接多项先进技术设备进入这一虚拟世界,并将在现实世界的记忆与感知尽数带入其中。由此可见,将土家织锦这项非遗技艺移植到元宇宙空间进行创新重构后展览,无疑为土家织锦及土家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更为高效且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4 结语

随着技术的日益升级与完善,元宇宙与土家织锦的深度融合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构建土家织锦技艺的元宇宙数字化场景,一流的织锦大师能将自己的技艺和思想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传承。此举不仅有望补齐当前土家织锦在线下生存与线上数字化发展中共同面临的短板,更能打破传承人、作品与受众之间固有的传播壁垒,为土家织锦的传承保护与传播推广创造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织锦土家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瑶族织锦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织锦古韵(七绝)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土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