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研究
2024-05-02方兵华
方兵华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引言
中国的建筑行业过去2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发展,然而,这个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伴随着的是严峻的环境与能源挑战,很多建筑企业从根源上就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野蛮生长的建筑行业在经历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之后,逐渐出现了各种复杂的市场调整。而对于我国的整体发展目标来看,2030年的碳达峰与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势在必行,因此,建筑行业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体绿色调整就形成了一道无法回避的巨大势能。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响应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呼声,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将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将有效控制。同时,住建部202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以及《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的开始实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于建筑企业落实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政策要求,就起到一种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使建筑企业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一系列环保、节能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也可以为建筑设计与施工提供明确的指引,规范行业内的行为准则。鉴于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价值与影响效果,来深入探讨建筑行业如何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建筑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绿色改革提供一些策略建议。
1 中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意涵
1.1 绿色建筑认证的定义和标准
绿色建筑认证是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该认证体系建立在具体的评价标准之上,包括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针对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针对公共建筑)等六大类指标。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依据满足控制项和评分项的程度,绿色建筑被划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1.2 中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09年,当时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强调了建筑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为了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此后,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1.3 中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主要特点
1.3.1 多层次的认证等级。根据绿色建筑总得分,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每个等级有特定的得分要求,这种分级制度既可以激励企业不断提升,也方便了消费者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建筑。
1.3.2 综合性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涵盖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了建筑在不同层面的环保性能,促使建筑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要追求卓越。
1.3.3 全周期评价。针对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引入了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评价,不仅考虑了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阶段,也包括了建筑的运行使用阶段,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4 透明度与公正性。绿色建筑认证的评审过程公开透明,评审结果在官方网站上公示,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1.3.5 专业的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认证需要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保障了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以上特点使得我国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权威性,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
2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
2.1 建筑设计阶段的影响
2.1.1 节能与环保设计导致设计难度增加。绿色建筑认证要求设计师进行详尽的能源模拟,确保建筑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够高效运作。这需要复杂的软件和专业知识,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同时,绿色建筑认证要求融入绿色技术,而寻找并整合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对设计团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1.2 材料选择与资源利用要求引发供应链问题。绿色建筑认证要求使用环保材料,但这些材料相对来说都属于高新材料,供应链可能不够成熟,导致了寻找、采购和使用过程中的麻烦。另一方面,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这可能需要在采购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大量的调查和比较,增加了设计团队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1.3 室内环境质量考核加剧了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室内环境质量的认证要求建筑内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设计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优化室内布局,确保所有区域都能达到认证标准,增加了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4]。
2.2 建筑施工阶段的影响
2.2.1 施工过程中增加的环保措施导致施工周期延长。绿色建筑认证要求合理管理建筑废弃物,包括分类、回收等。施工现场需要建立相应的废物管理系统,这不仅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也可能导致施工周期的延长。同时,绿色建筑认证所带来的更严格的环保要求,需要在施工现场增加噪音和粉尘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能进一步限制了施工速度,导致项目延期。
2.2.2 节能施工技术导致施工难度增加。要满足绿色建筑认证的节能要求,施工团队可能需要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例如更高效的隔热施工、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新的技能和知识,增加了培训和实践的难度。
2.2.3 施工材料的选择与管理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环保材料通常价格较高,这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管理这些材料,确保其得到正确使用和其他处理,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各项成本。
3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下的建筑设计与施工方自身强化策略
3.1 设计方面的强化策略
3.1.1 深化培训与持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设计团队应该建立内部定期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知识,还应深入到最新标准、前沿技术、最新材料、避坑指南、案例研究等方面。通过内部专家授课、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团队成员对绿色建筑认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一些入门设计师进行案例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对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知识的贯通和应用水平。此外,设计团队还应多鼓励设计师们参加外部绿色建筑培训课程和学术研讨会,保持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拓宽自己的设计视野,不断提高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3.1.2 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团队建设,完善设计流程。设计公司可以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囊括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定期召开跨学科研讨会,以开放式的讨论形式共同探讨项目中遇到的绿色设计挑战。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促使各专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此外,设计公司还可以建立项目团队内部的知识分享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内部论坛、在线知识库等,促使项目团队成员共享绿色设计经验和成功案例,形成一体化的设计流程。设计公司要定期进行设计回顾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3.1.3 加大绿色技术与材料研发,解决设计难题。设计团队应当积极参与绿色技术与材料的研发工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参与国家级绿色建筑科研项目。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相关技术研讨会和行业峰会,深入了解最新的绿色技术和材料应用。建立绿色材料数据库,详细记录各类材料的性能、环保指数、适用范围等信息,便于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定期开展绿色材料评估,评估市场上新推出的绿色材料,确保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低环境影响。针对项目中的设计难题,可以组织专家小组深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绿色认证合格。建立设计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团队内部的绿色技术和材料研发项目,提高团队在绿色创新方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5]。
3.2 施工方面的强化策略
3.2.1 普及环保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当在自己的施工团队中推广环保施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降噪技术、尘埃控制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施工单位可以尝试引入先进的建筑施工设备,如高速吸尘设备、噪音隔离设备等,用以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满足绿色建筑认证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建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参数,确保施工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利用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2.2 实施节能措施与监测,完善能源利用。为了满足绿色建筑认证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现场安装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力、水资源等。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尝试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采用高效隔热材料、节能型玻璃等,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减少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通过引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为施工现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另外,施工单位可以建立节能技术研发团队,针对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节能方案,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碳排放。
3.2.3 健全培训与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度。施工单位需要制定详细的员工培训计划,涵盖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基本知识、环保施工技术和操作规范等。定期开展培训课程,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绿色建筑标准知识和技能。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建立绿色施工奖励机制,根据施工人员的环保施工表现进行评定,并给予奖励或荣誉称号。并且,施工单位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环保改进建议,并在项目实施中采纳,提高员工对于环保施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施工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改善培训和激励机制,确保施工团队的整体绿色意识和施工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4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该体系不仅提升了环保、节能、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标准,也推动了环保建筑技术创新和绿色材料的广泛应用。未来,研究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可以与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社区等高新科技领域更加紧密结合,激发出更多创意火花,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迈向更加绿色、更加创新的发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