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4-05-01黄月华

新课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法治

文| 黄月华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课程,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总结和归纳相关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树立“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首先应当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指导,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从一致性的角度上对教学、学习、评价目标进行认真设计,确保目标明确、清晰、可行,确保后续的教、学、评这几个教学环节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尊重”这一主题学习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让学生认识到尊重的重要性,明白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场合和情境下尊重的多种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4.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的价值观。

(二)优化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一致性原则下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实践尊重他人的理念。

1.创造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当相互理解和尊重。

2.提供正面的榜样: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展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例如:礼貌待人、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隐私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尊重的实践方法。

3.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小组活动和讨论是帮助学生实践尊重他人的理念的有效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相互尊重和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一些情境,让他们思考在这些情境中如何更好地表达尊重。

4.创设具体的实践机会:《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教学建议”第四点中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连接,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实践尊重他人的理念。例如,可以在本课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在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

(三)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教师应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网络资源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在“学会尊重”主题学习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 群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主题和内容,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学生可以在家中完成预习,通过微信或QQ 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尊重有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也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学会尊重他人的案例。

案例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在一个国际学校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成了朋友。尽管他们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但他们彼此尊重对方的习俗和信仰。中国学生尊重美国学生的独立性和直接性,而美国学生也尊重中国学生的谦逊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案例二“家庭中的尊重”: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尊重关系。父母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孩子们也尊重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家庭规则。这种相互尊重让家庭氛围和谐愉快,孩子们也在这种环境中茁壮成长。

案例三“社会公共场合的尊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一位年轻人看到一位老人上车后,主动站起来让座。他尊重老人的身体需要,体现了对长者的关爱。这种尊重不仅让老人感到温暖,还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引导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

三个不同的案例,学生理解不同场合和情境下尊重的多样表达方式,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正面和反面案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差异和影响。

接着在探究学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了解尊重的含义、意义和具体表现。例如,让学生模拟一些场景,探讨如何处理不同情境下的尊重问题。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问答、投票或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尊重的理念。例如,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尊重他人的表现,并在班级微信群或QQ 群中分享。

在反馈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测试系统等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收集学生的反馈,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及时反馈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帮助。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四)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方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评价要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信息。”在“学会尊重”主题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

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尊重他人这一理念的实践情况。例如,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倾听他人意见、是否能够平等待人、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感受等。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与尊重他人相关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实践程度。

3.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与尊重他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书面测试,检验学生对尊重他人概念的理解程度。

4.自我评价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自己在尊重他人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互相评价法。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他们从同学的表现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加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

6.家长反馈法。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是否能够体现出尊重他人的品质,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要将评价结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馈的提供与调整

教学反馈是教学评价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坚持“以评促学”的原则,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尊重他人的行为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同时,对于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也应当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在“尊重他人”这一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评价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也可以在他们排练前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要坚持以评促教的原则,通过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使“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六)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计作业,合理安排前置性作业、课内随堂练习作业、课后作业,由此关注课内即时检查、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前置性作业

在“尊重他人”主题学习中,课前可以用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家庭调查和学校调查。家庭调查:请观察家中长辈在一天中与不同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尊重行为,并记录下来。例如:对邻居、服务员、快递员等。请与家中长辈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不尊重他人所带来的困扰,并记录下来。学校调查:观察校园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记录下哪些行为体现了尊重,哪些行为缺乏尊重。可以向老师或同学了解,学校中是否存在因不尊重他人而引起的矛盾或冲突,并了解解决的方法。

●课内随堂练习作业

请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哪些行为尊重他人,哪些行为缺乏尊重。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讨论如何更好地尊重他人。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式,评价学生对不同场合和情境下尊重的多样表达方式的理解,由此形成课内作业评价,为后续的课堂讲解提供依据。

●课后实践作业

学习之后还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实践活动方案如下:1.活动名称:寻找身边的尊重与不尊重。2.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3.活动步骤: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看到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对记录下来的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思考如何避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何更好地尊重他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互相交流心得。4.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以下问题:通过这次活动,你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尊重他人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你认为自己在尊重他人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在日常生活中,你将如何更好地尊重他人?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计划?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尊重他人的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5.制订个人行动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的行为,例如: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随意评价他人的行为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尊重的含义,并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待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后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由此形成课后作业评价,为下一轮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三、总结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设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开展、教学反馈的提供与调整以及作业设计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更好地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现育人目标服务。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法治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