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研究

2024-04-30钟添兰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历史

钟添兰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指导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权威文件,该文件不仅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而且还呼吁历史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践行核心素养。由于核心素养是一种内在品质,在课堂中无法得到直接衡量,因此,教师需引入课堂评价来反馈学生的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素养水平的高低来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推进核心素养的高效落实。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采用科学的课堂评价策略来助力高中历史教学。

一、课堂评价概述

所谓课堂评价,顾名思义,即教师在课堂层面实施的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的范畴。课堂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所实施的课堂提问、随堂测试、作业布置、练习中的评改点评、针对一定问题作出的解答反馈,以及一些学习建议等,均属于课堂评价的范畴。理解与运用课堂评价,必须明确评价的最终目的。很多学者认为,实施课堂评价,其最终目的在于作出价值判断,即判断教师“教”的情况。然而,形成性评价理念下,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并不单单在于做判断、下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上搜集与学生学习的有关数据与信息,进一步改进教与学的情况,促进教与学的优化完善。课堂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是教师教学决策的基础。历史课堂上,教师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评价,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的现状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推动下,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一些教师主张将课堂评价融入高中历史日常教学中,以发挥评价之于教学的改进与优化功能。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课堂评价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确实被调动了,教师的课堂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对课堂评价重要性与实施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部分教师越来越高的评价素养与能力。然而,在看到课堂评价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不可忽略课堂评价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的评价理念不够先进,课堂评价素养有所欠缺。当前历史课堂评价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对课堂评价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够在课堂中适当融入评价,但总的来说,他们的评价理念还不够先进。从课堂评价素养上来看,个别教师对课堂评价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以及相应原则缺乏广泛、系统且深刻的认知,评价的手段过于单一。目前来看,个别教师的课堂评价手段依然以纸笔测试这一形式为主。其次,课堂评价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性不强,二者尚未做到深度融合渗透。比如,个别教师不能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评价目标,也不能在核心素养指引下,根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课堂评价方法,以确保课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也就是说,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落实仍以知识评价目标为主,鲜有或根本不涉及学生核心素养,在评价实施上并未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因此,课堂评价改进教与学的效果并未达到。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践行新课标要求,落实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课堂评价则是检测历史教学是否达成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历史教学中,教师优化课堂评价的模式,采用科学的课堂评价实施策略,有助于自己更清晰地掌握学生学情,了解核心素养的践行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促使核心素养培育一步步地落定、执行。鉴于目前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的现状,教师应该如何科学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呢?

(一)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原则

新课标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明确。基于此,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要逐步从侧重历史知识传授,逐渐向侧重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目标转变。为顺利达成这一转变,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比如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或者布置历史探究任务,再配之以丰富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在甄别、辨析与探究史料中获得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那如何测定学生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的素养水平与新课标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标准之间的差距呢?这便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课堂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原则主要有发展性原则、全息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与差异化原则。发展性原则是课堂评价的首要原则,它指课堂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为最终目的。在这一原则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判断和看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从关注学生“以前”与“当下”的学习,逐渐转变为重视学生“未来”和“以后”的学习;全息性原则中的“全息”可理解为“全部信息”,也就是说,课堂评价要反映学生课堂学习与发展的全部信息,要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贯彻于学生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始终,多元化原则便是指评价的方法、手段要尽可能不落俗套和丰富多样;差异化原则,主要是指教师的课堂评价要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历史学习实况,在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切忌“一刀切”地评价。

(二)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目标

历史课堂评价中,教师需制定符合五大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目标,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有据可依、有制可循。制定课堂评价目标时,要遵循一致性原则(评价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合理性原则(基于学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合理制定),以及层次性原则(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核心素养要求,又要具有差异化的层次性,以契合学生的特点)。执教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历史内容时,课堂评价目标都要紧紧围绕当堂的历史教学内容,紧扣历史教学目标,然后结合五大核心素养来明确具体的课堂评价目标。

以部编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4 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简单展示如何制定某一节课的课堂评价目标。该节课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全课分为四部分内容,即正面战争抗战、敌后战场抗战、东方主战场,以及抗战胜利。围绕本课内容,结合五大核心素养,基于高一学生的学情,教师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①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说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东方主战场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系。②结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这一特定的时空背景,分析阐述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背景,并结合相关史实来概述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在不同时空下的抗战状况。③通过阅读、分析不同类型的史料,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阐述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战等历史事件的进展,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④通过阅读、分析史料,理解东方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提高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能力。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认识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关头不畏牺牲、英勇顽强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较强的家国意识与民族情怀。以上评价目标十分契合课堂教学目标,也符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教师可以此为依据,来评价和判断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获得了某项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选用契合课堂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法

课堂评价视角下,评价方法是指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活动信息的一切手段与策略,因而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特点。以往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评价手段,不能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堂评价的诊断、反馈与改进功能得不到体现。因此,在课堂评价目标的指导与引领下,教师可选用契合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力求能够更真实、更全面、更具体地展现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课堂评价方法有很多,教育心理学家斯蒂金斯认为,课堂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可分为选择式反应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与交流式评价。具体评价时,可根据不同的课堂评价目标综合选用不同评价方法。

例如,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节课中,教师从五大核心素养出发,制定了五条课堂评价目标,每一条评价目标的类型都很清晰。有些属于知识与观点类目标,有些属于表现性技能类目标,有些则属于两种目标的融合。斯蒂金斯认为,不同类的评价目标,必须选用与其相对应的评价方法才能有效。对于知识与观点类评价目标,论述式评价较为适宜;对于表现性技能类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都较适宜。譬如,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教师灵活并综合设计了②④⑤课堂评价目标,其中,⑤属于典型的表现性技能类目标,教师可综合使用表现性评价与交流式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②和④属于知识与观点类目标、表现性技能类目标的融合,教师在评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这两种课堂评价方法。为真正做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掌握,教师可提前做好分层次课堂评价目标的设置,根据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对照相应水平的课堂评价目标,从而客观界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到了什么层次。

(四)设计科学有效的历史课堂评价活动

科学设计评价活动是历史课堂评价实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来看,个别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未遵循符合教学目标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这导致设计的课堂评价活动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借助丰富的史料,灵活运用史料情境法、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手段,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探索的课堂评价活动。

例如,同样是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节课的教学中,为达成④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可设计基于史料情境构建、任务驱动探究的课堂评价活动。首先,教师可通过PPT 展示三则材料,创设史料情境。三则材料中,第一则是“东方主战场抗战”的相关史料,第二则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史料,第三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相关史料。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这三则材料,然后给出如下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1)三则材料分别展现了哪方面的内容?请简单说说。(2)为何说东方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之间有什么联系?(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是什么?试做简单阐述。

以上任务可驱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与素养的提升。针对每一个小组以及小组每一位成员给出的答案,教师要科学评价,既要评价各个小组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又要结合“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目标,告知学生他们达成这一目标的情况,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五)注重对课堂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应用

在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原则之下,教师需基于新课标与核心素养要求,以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为中心制定详细的课堂评价目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将整个课堂评价聚焦于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通过测量、评价学生学习观念、行为、思维、习惯等的变化来甄别、判断学生当前的素养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历史教学。然而,教师要改进教与学,单靠优化评价目标、方法,以及评价活动是不行的,还需多多关注课堂评价结果的应用。应用评价结果,主要表现为做好评价反馈。一方面,教师个体反馈要与学生群体反馈相辅相成。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可先让学生反馈,自己再做总结反馈,这样可保证评价结果更公正客观。另一方面,教师反馈时要坚持正面反馈与负面反馈相结合,即既要给出赞赏鼓励,又要指出不足之处。此外,在学生执行探究任务时,教师可作简单反馈,待任务结束时,统一进行详细的总结反馈。

总之,课堂评价作为历史课堂的一部分,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重新规划设计课堂评价的目标。还要采用契合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灵活组织课堂评价活动,并合理运用课堂评价的结果,以促使课堂评价价值的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实施的策略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几种。在具体课堂评价中,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可以借鉴一些课堂评价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自身教学的具体情况改进当前的课堂评价现状,让课堂评价真正为教与学服务。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