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策略探讨
2024-04-30张伙京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张伙京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儿童教育研究者索默尔认,为儿童视角表示的是儿童自身的经验与感知,指的是以儿童作为主体,从儿童的需求出发,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他们完成知识的建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真正地了解儿童、认识儿童,从儿童的立场着手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儿童教育。
一、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缺少主动性
在众多的园本课程建设问题当中,教师缺少主动性最为普遍,主要表现为教师倾向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组织活动。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实施好园本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研发、调查与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对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做出改变,从这一视角来看,教师缺少主动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很多教师表示自己的教学任务比较多,而且内容纷繁复杂,还有些教师将其作为一份谋生的职业,很少有继续深造或者在这一行业有所突出贡献的想法。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根据课程实施效果做出积极的改进,所以教师很少有条件去改变,导致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效果不佳。
(二)教师对园本课程建设认识片面
第一,多数教师认为园本课程开发就是重新编写教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编写教材是专家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编写出规范的教材。实则,园本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积极地调整。
第二,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开发园本课程就是为了凸显本园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孩子入园。提升幼儿园的办学特色确实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但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虽然优秀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办学特色的充分体现,但课程建设的初衷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三,园本课程不但是原创性的一项活动,还包含课程创编、课程园本化等内容。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中,教师一般会按照自己的思路组织教学,完全忽视了课程本身的特性。
(三)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第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忽视幼儿本身的特征。3~6 岁的幼儿是一个认知弱、经验不足的群体,所以在对事物的理解上有很大的限制。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希望通过触摸或者直接感悟认识事物,所以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我们要将幼儿的经验作为参考标准。但在实际的园本课程建设中,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大都是从教师视角设计的,完全没顾及孩子的需求。
第二,本土资源开发不足。一些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但很多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只关注了历史文化、饮食风俗等资源的开发,忽视了手工艺、人文资源的开发。
第三,资源开发单一化的现象严重。通过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渠道的分析了解到,大约七成教师都是借助网络开发和整合资源,还有部分教师会联系家长的力量获取资源,很少有教师真正地深入一线获取资源,同时,与社会各领域的结合也比较少。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策略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制定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中,从儿童视角入手,可以确保整个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首先,教师要在把握幼儿需求的基础上设定目标。儿童视角下的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我们把握住幼儿的认知与当下的生活经验,目标的设定也是如此。如幼儿园在园内开辟了一块种植区域,教师尝试带领孩子们种植蔬菜,孩子们对蔬菜从种子到果实的过程充满了兴趣,于是生成了“新鲜蔬菜”的课程。在目标设定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将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探寻蔬菜生长需要的元素、照顾蔬菜的方法作为课程的内容,为接下来课程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其次,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变化,并对目标作出调整。课程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儿童视角下的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目标。如在蔬菜长出来以后,很多都有被虫子咬过的痕迹,于是可以设定与植物生长的科学课程目标。
(二)尊重幼儿的想法,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所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孩子们的想法,能够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在园本课程建设中,部分教师喜欢采取事先调查的方法,但在内容选择前却并未真正地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与统计,依然是教师主导的课堂。例如在中班“交通工具”课程的建设中,最初教师拟定以大家常见的小汽车作为课程开展的对象,但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的幼儿对公交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就要改小汽车为公交车,而后以公交车为对象开展了系列探究课程,如“公交车的外形”“公交车的内部结构”“公交车与环保”“乘坐公交车的礼仪”等。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地参与进来,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实地采访公交车的工作人员,从而实现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更给予了孩子们自我发展的空间。
(三)基于幼儿能力的培养,实施园本课程
儿童视角下的园本课程实施,需要教师明确好问题的导向地位,通过引导幼儿发现、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园本课程的持续开展。如上周大班开展的“如何在班内开设一家书店”的课程,需要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书店开设的区域、书店开设需要的人员、书店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等,于是,教师便组织大家参观了书店,并分头采访了各类人员,通过简单问题的询问、记录等解决了开设书店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课程的持续开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排队借阅书籍过程中,顾客无聊怎么办?”“书店内的书籍,是否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隔壁班的孩子也想参与到游戏中来,如何使其快速融入进来呢?”于是我们在等候区组织了“写下你喜欢的书籍”“你阅读书籍后的感悟”等活动,让孩子们可以自然地融入。
(四)观察幼儿行为,挖掘课程的深度
幼儿对一件事物的兴趣是支撑他们参与整个探究活动的驱动力。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兴趣点,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整合幼儿身边的资源,而后设定主题课程,并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将幼儿从浅层认识引向深度学习,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与经验。以“阳光下的小点”为例,当孩子们在正午时发现教室内有白色小点漂浮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孩子们的发现,指导孩子开展以“小点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探究活动,这种基于幼儿需求组织的探究活动,才能保持幼儿的探究热情。当然,幼儿园设计的系列探究课程也要符合幼儿当下的认知,根据幼儿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活动,同时还要注重与本地资源的结合。
(五)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课程的持续开展
孩子们真实的体验是他们持续参与课程学习的动力,而且在真实的体验中为幼儿的多元表达做好了铺垫。卢梭的《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如若他没有在干燥的田野上奔跑过,他的脚没有被灼热的沙砾烫过,他如何领略到清晨的清新空气呢?可见,课程发生在孩子们的体验中。如上学期,教师组织小班的幼儿开展了一次“赴春约”的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与公园,在电线杆上休憩的燕子、争相开放的花朵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将见到的景色勇敢地表达了出来,尽情地享受自然的美。教师则用相机记录下了孩子们体验的整个过程,待回到幼儿园后,组织了“绘制春天”的主题课程,孩子们或用采撷的花朵插画,或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或用一句话抒发自己对整个春天的感受,勇敢地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的体验,让孩子们获得了身心的愉悦体验,同样提升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
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尊重幼儿,带领他们走进广袤的田野与自然之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自然的美,为自身的表达做好了铺垫。同时,本次活动还为孩子们积累了语言素材,孩子们学会了很多有关春天的词句,通过开设诗歌创编、绘本阅读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同样激发了幼儿爱自然的情感。
(六)关注幼儿的自主反思,做好课程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同样是对目标落实情况、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效果以及下次教学如何开展的展望。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儿童被动地等待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基于儿童视角的评价,需要从教师主导转向师幼共同参与,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评价环节还要关注幼儿的反思。如大班组织的《西游记》园本课程,教学评价就要关注幼儿本身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大话西游”的评价活动,在孩子们表达完之后,教师鼓励孩子们以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西游宣传者”,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如何宣传一部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西游记》的课程评价中,整个过程都关注孩子们的感受,鼓励大家通过口头表达、绘画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感受,为教师更好地审视课程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课程实施方法的适宜性提供了依据。
(七)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推动园本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是促进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首先,要提升教师对园本课程建设的认识,通过对教师开展系统化的培训,提升教师对园本课程建设的全面认识。其次,要注重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园本课程的有序开展做好坚实的保障。道德素养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己任,秉持负责的态度从事幼教事业,这样才能激活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革新理念,解放思想。幼儿园要定期组织以“儿童视角”为主题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指导教师将相关理论作用到课程建设中来。同时,幼儿园要通过座谈会、教师走出去等方法,解放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起儿童教育理念。如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幼儿园不再统一要求各班出节目,而是引导教师关注班内孩子的愿望并根据不同孩子的需求组织相应的庆祝活动,于是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六一活动,大班组织了CS大战,中班组织了颜色大比拼活动,小班则开展了睡衣秀。从儿童视角入手组织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师体会到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从儿童视角选择主题,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感知与体验。
第二,积极创设“以幼为本”的学习环境,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园本课程的建设中,孩子们会因所处环境的变化做出态度、行为的改变,所以教师要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为孩子们构建课程环境。物质环境就是孩子们所处的空间,包括环境的布置,课程活动开展用到的材料;精神环境建设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平等的态度。只有将幼儿置身于好的环境中,才能促使他们有效地融入课程中来,并在课程实施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三,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在基于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开发课程,更要关注课程建设是否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幼儿视角下的课程建设,要树立起“以幼为本”的理念,这决定了他们与成人的需求和思考方式是不同的,需要我们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合适的课程。
综上所述,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根据幼儿的发展点、兴趣点、需求点进行科学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基于儿童视角园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需要教师通过学习与参加培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幼儿的需求,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样才能给予幼儿问题解决最有力的支撑,真正实现“以幼为本”的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