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园颜值建设策略与路径探索
2024-04-30杨珪陈钊宇李恒张鲜元YANGGuiCHENZhaoyuLIHengZHANGXianyuan
杨珪 陈钊宇 李恒 张鲜元 YANG Gui CHEN Zhaoyu LI Heng ZHANG Xianyuan
校园颜值是校园功能性设施及校园环境软硬件构成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称。四川大学校园颜值建设基础较好,但存在教学科研空间零散、教学科研与居住功能混杂、整体空间品质不高、部分区域适宜性和可达性较差、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断裂、景观设计连续性和统一性不足、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等问题。结合校园规划,在学校校园建设中探索校园颜值建设的重点策略和顶层路径,为其他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校园颜值;环境建设;规划;策略
0 引言
大学校园不仅是高校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更承载着大学文化和精神。目前我国关于校园规划的研究迅速增加,多从智慧校园、校园生态、景观环境、绿色校园、健康校园等方面入手。除对原有规划的提升完善外,近年来高校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相关研究集中关注发展需求、功能设计、管理制度、设计理念等内容,提出规划设计要结合战略发展需求与管理制度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用房效能等建议,更侧重校园硬件条件、外在建设的改善与提高,将软件建设及内涵建设放在“第二位”,对大学之美较少进行针对性研究。
1 “最美大学”特征
1.1 国内外“最美大学”
大学之美要素既包括外在美(颜值),又包括内在美(文化与精神),“最美大学”包括最美校园的建筑、规划、景观环境及大学人文精神等层面。
在我国近3000所高校中,“中国最美大学”有多种评价结果。学者的评价更注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最美大学——校园建筑·景观·文化》从校园建筑、景观、文化3个方面综合研究,评选出14所“最美大学”。而大众评选更注重评价视觉意义上的大学之美,即关注重心为校园建筑、规划与景观环境,评选出“中国十大最美大学”。全世界现有约4.5万所大学,在众多评价体系中,《福布斯》杂志于2017年评选的14所“世界最美大学”影响力最大。
1.2 “最美大学”的共性特征
分析上述学校的基本概况、校园空间规划布局、校园建筑、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可知,“最美大学”不与办学规模、办学性质、办学类型、所在地域、坐落地势直接相关,其具有七大共性特征:①较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②基于本土历史和文化的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设计;③基于地方自然状态的景观设计;④与众不同的标志性场地;⑤景观环境坚持宁静与灵动的协调搭配、统一互补;⑥校园规划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⑦坚持以师生为本。
2 四川大学校园颜值建设基础与现存问题
2.1 建设基础
1)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拥有120多年光辉历史的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积淀了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涵养出自身独特的气质,特别是经历现代“三强合并”,更加彰显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的精义,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共同形成“川大精神”。
2)典雅独特的历史建筑群 望江校区东区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主教学区采用中心对称的布局,学院建筑单体围绕庭院布局。望江校区西区最早由古平南设计,其师从杨廷宝,主持了华西坝钟楼改建及明德楼设计。华西校区最早由英国建筑师荣杜易设计,其对华西坝进行整体规划,融合东西方建筑的精华,形成统一协调的大学建筑群。四川大学目前共有19栋历史建筑,其中5栋位于望江校区,14栋位于华西校区(见图1)。其既有我国传统建筑的内敛舒展,又融入西式建筑的厚重挺拔,集雄浑和灵动于一体,熔雄健与秀美于一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 四川大学部分历史建筑(图片来源:网络)
3)花木繁茂的绿地景观 四川大学望江、华西、江安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学校绿化面积约168万m2,校园植物种类有750种,校园园林绿化覆盖率达45.2%。其中教学与科研区有乔木7万余株,草坪92万m2,地被20万m2,灌木15万m2,水域16.5万m2,名木古树达174株。近年来,四川大学连续荣获四川省、成都市和武侯区的“绿化先进单位”及四川省高校“园林式校园”等称号。
2.2 现存问题
四川大学校园颜值建设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相较其他“最美大学”,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因两校合并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望江校区存在教学科研空间零散、教学科研与居住功能混杂、整体空间品质不高、部分区域适宜性和步行可达性较差、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断裂、景观设计连续性和统一性不足、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等问题(见图2)。华西校区可建设空间有限,江安校区为新建校区,空间较开阔、条件相对更优。
2 望江校区现状(图片来源:网络+作者自绘)2a 学科分布2b 功能分布2c 适宜性分析2d 步行可达性分析
3 校园颜值建设重点策略与顶层路径探索
3.1 重点策略
3.1.1基本原则
根据学校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校园颜值提升需遵循五大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 从多层面、多层次稳步提升校园颜值,结合近期计划,明确中长期目标,优先、有序、合理推进项目开展实施。
2)特征突出 严格遵循各校区校园环境特征与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各校区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突出校园环境特征差异。
3)生态低碳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计划,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稳步推进生态低碳的建设模式和目标,从建设环节、材料、后期使用、维护等方面强化落实。
4)人文底蕴 注重开展百年川大历史底蕴的传承保护,尤其是重点文物单位,在景观和建筑风貌方面着力融入校园特色,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5)智慧互联 严格遵循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将基础保障部分由完善化提升至智慧化,打造面向新阶段、新技术的校园建设实践高地。
3.1.2 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总体提升方面,重点提出以下策略:确定校区间、校区内功能空间分区,注重优化建筑布局;参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工作方式,严格按照分区风貌进行建筑外立面材料及色彩管控,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彰显校园特色;严格保护文物建筑,使周边环境与之融合匹配;新建及改扩建建筑适当融入校园元素,强化校园底蕴与特色;匹配高校建设指标,科学管控体量与尺度。
3.1.3 绿地景观
绿地景观总体提升方面,重点提出以下策略:秉承经济节约原则,注重景观效果,提升环境品质;强化生态低碳可持续理念,融入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等新理念,增强校园环境弹性(特别是老校区);鼓励营造校园景观干道、专类园、特色林等,提升片区植物特色;注重植物竖向层次配置,多采用乡土植物品种;部分区域采用垂直绿化、架空绿化、屋顶绿化丰富效果;着重保护挂牌名木古树,适度调整现有植物疏密程度,酌情移栽长势较差、病虫害植物;在充分考虑校园总体规划及满足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闲置零碎空间提升景观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动静结合、舒张有度;新建建筑附属绿地率应≥40%。
3.1.4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总体提升方面,重点提出以下策略:强化校园可达性,构建校园慢行体系,保障人行安全,满足休憩需求;整合零碎空间,集中规划生态停车场,推行低影响开发理念;继续完善校园导视系统,结合智慧化模式推行“线上+线下”定位体系;推行移动端设备,实现校园环境信息实时查询、可视化;统一基础设施标准,如灯具、座椅、垃圾箱、标识标牌、铺装等,控制风格、材料、规格等标准化参数;适度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化,逐步淘汰能耗高、维护成本高的设施设备,并进行外观隐藏或美化处理。
3.2 顶层路径
以提升校园颜值的具体操作步骤为纲领,提出7条路径:①构建校园环境普查档案,包括建筑信息、绿地景观信息、古树名木信息、地下管网信息;②推动顶层规划确立及实施,编制完整的《校园环境建设发展专项规划与行动计划》,从校园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计划规划等宏观角度把控和引导校园颜值的总体提升路径;③完善项目招标投标体系,推进招标投标活动各环节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以招标人负责制和评定分离为核心的招投标改革;④控制标准设计流程,尽量做到标准化、不返工、按图施工,按照既定的标准化手册开展建筑、景观、基础设施设计;⑤建立标准施工制度,根据校园环境和四川大学校区间差异特殊性,构建施工质量标准,完善施工工艺制度;⑥强化维护监管体系,项目移交至有关职能部门前,邀请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质量进行检测评估,移交后建立项目跟踪体系,建立与之匹配的管护标准并严格执行;⑦落实反馈评价机制,项目实施完成后,建设职能部门应构建标准完善的反馈与评价机制,成立专门小组对反馈结果进行监督整改。
4 结语
大学校园之美异彩纷呈,大学校园颜值建设应百花齐放,不应千篇一律。归纳“最美大学”校园共性特征,对四川大学校园颜值建设提出构想,以期为其他校园颜值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