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一座千年的古城!
2024-04-30
有一座城,可以从中窥探到战国时期中山国的时代留影,也可以一览隋唐元清的古刹风貌,可以品尝到传统的河北美食,也可以在古城墙上体味延绵不断的历史文脉,这就是正定——枕山接海,雄镇河朔。
从远古走来的北方雄镇
春秋时期,正定县新城铺是北狄鲜虞部落的政治中心,战国时期,鲜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国,凭借着政治智慧和商贸实力,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存续了350 余年,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山文化。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达公元前3世纪,廓清宇内的秦始皇在此地设立了恒山郡。公元前197 年,刘邦在这里平定陈 叛乱,改东垣为“真定”,从此,“真定”之名历经千年。直到清世宗时期,为避雍正皇帝胤 名讳,遂改名为“正定”,延续至今。
正定,有多厚重
在周长12 公里的古城内,沧海桑田,千年历史,给正定留下了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 年)赐额“隆兴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更是拥有六个“全国之最”,梁思成先生也曾四次到访这里。
隆兴寺有“艺臻极品”的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隋碑第一”隋龙藏寺碑,宋代铜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像。中国最古老、最大的转轮藏,寺内所藏“六最”,无一不是建筑、艺术珍品。
广惠寺的华塔,临济寺的澄灵塔,开元寺的须弥塔,天宁寺的凌霄塔,“镇府之巨观”阳和楼……
春风又至,隆兴寺里那株1300 年的国槐已经抽芽,一如正定古城一样,历经岁月却依旧如故,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过往。
正定,有多宝贵
对于华北平原而言,正定古城之所以宝贵,不只是因为古刹,更重要的是人,是绵延不绝的千年文脉。
从东垣走出的著名政治家赵佗,跨越秦汉两代,秦时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政权体系,开创了岭南汉越民族融合的历史,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一笔。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随父白华迁居真定,其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被王国维评价为“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是中国古典戏曲十大悲剧之一,《墙头马上》是中国古典戏曲十大喜剧之一,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首。
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梁梦龙,为官秉直,战功卓越,被尊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是明末清初著名收藏家、文学家,在正定城内筑有书楼蕉林书屋,所藏历代书法、名画尤为珍贵,有“项家蕉窗梁蕉林,图书之富甲古今”之称。
正定,有多好吃
通常,还没有到正定,就会先听到“正定八大碗”的名头,频繁出现在古城内林林总总的食肆菜单上,这也构成了不少人对正定美食的最初印象。“八大碗”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2007 年6 月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正定三宝”:扒糕,主料是荞麦,加上适量白面,食用时加上佐料,清香可口;粉浆,是一种发酵食物,口味酸甜,淡香清醇,解渴防暑,别具风味;正定豆腐脑,用卤水点制的豆腐,搭配韭菜花、辣椒油、香油等食用。
正定崩肝登上了冬奥会“崇礼菜单”。在正定美食中地位很高,它由荞麦面制成,佐以高汤,令人垂涎欲滴。
正定的灵魂在古城,古城的核心在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物。源远流长的历史,为正定留下了瑰丽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古迹。正定现有10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00 余件馆藏文物,文物数量与密集程度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十分罕见。
“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我爱自己的故乡。”习近平同志为《正定古今》撰写的序里这样写道。他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源,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起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
如今的正定,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园可商可居。“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