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动态述评
2024-04-30刘自英
刘 自 英
(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6)
需要催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活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学科专业正式设立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无论是教材还是专门的学术著作,都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寥寥可数,专门的学术著作尚未面世,学术论文的探讨零落离散。换言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但一些学者也已围绕其基本概念、特征、理论依据等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回顾,找到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空白,以期丰富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
一、借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理论依据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综合学界研究状况看,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其理论依据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对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吸纳
大多数学者都能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巨大价值,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理论基础作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2]只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必然提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将其内容吸纳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相关研究中。综合当前研究状况来看,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内容包括需要的性质、层次、特征、结构等方面[3]。其中,赵万里着重探究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4]。
学界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但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层面的关联度并不高。我们不仅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更应该将其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领域,为该研究拓深理论厚度。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理论来源,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依据;对二者的理论契合度进行深度剖析,精准把握其理论的具体支撑点。
(二)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镜鉴
一些学者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具体内容借鉴到研究中来,“人的认知、安全、归属和自我实现需要构成了其产生的基础。”[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提供参照。侯丹娟[5]认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层次包含现实生活与心灵生活两个层面的需要。其中现实生活层面的知识需要与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实现需要存在契合,心灵生活层面的情感、价值观与德性的需要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也有较多的耦合。多数学者认为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以及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可以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重要理论依据,但是应该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镜鉴,而非全盘吸收。因为其理论带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人的社会需要有所忽略,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需要的方向并不一致。同时需要层次并不一定能完全严格依循需要层次理论。因此在研究中要以灵活的思维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镜鉴。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理论依据探讨,涉及到上述两种理论的研究成果最多。但是从研究成果来看,对其理论依据的探讨不成体系、挖掘程度不深,同时缺乏对其他依据的考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必然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也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前对于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理论依据挖掘不深,也尚未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立起联动研究,没有从学科自身中探寻理论根据。再者,缺乏对其他依据的考察,如历史、实践依据。从历史的维度去梳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多样形态的流变,确立其出场的历史依据;从实践场域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出场的现实原因,发现其研究的实践源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合法性将从理论、历史、实践等多维度得到确证。
二、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基础理论框架
当前研究主要分为两条致思路径:一是研究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总体研究成果较少;二是从人的一般性需要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颇丰。此路径以人的需要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实则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内容已有所指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指涉第一部分需要以及第二部分研究涉略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部分。学者们顺沿着以上两条致思路径,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概念、发生、特征、主体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概念的解构
概念厘清是开展研究的前提性工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这一概念,目前有“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思想政治需要”两种相近似的提法。“思想政治理论需要”可以理解为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内在渴求,是“人们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所具有的价值”[6]而产生的一种理论求知需要。“思想政治需要”包含了“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指“个体对于思想理论的求知求证需要”[7]以及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需要”还是“思想政治需要”,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概念的一个理论分支,将有助于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一种认同和趋同的现象,是“一定阶级、政党、组织和个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而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价值的认同和趋同”[8]。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需要,是融求知需要、求证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于一体的一种需要[9],是指“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实践活动的一种摄取状态”[10],是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追求而形成的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从当前研究现状看,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基本概念尚未达成一致,暂未凝练出相关共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具有综合性的融合概念,既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又隶属于需要的范畴,处于两个范畴的交叠重合处,也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其概念的科学界定存在一定难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概念需要进行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主体应得到圈定说明,需要对象应不断明确,两者的关系也应深入探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生成逻辑
其产生研究实则是对人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追问。人以个体、群体以及类三种形态而存在,学者们对于人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人的三种存在形态为展开逻辑。从个体形式看,其生存与发展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生存的精神向度与社会向度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个体社会生存之精神力量的方式,是拓展个体生存之社会维度的途径”[11]。个体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人的自主性、竞争性教育的需要,人的社会化、合作性教育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教育的需要”以及人的潜能开发等[12]。从群体形式看,林春逸[12]认为各类群体(青少年、党员干部等)的生存发展需要决定了他们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统治阶级是一种特殊群体,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统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从类形式看,学者们认为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产生研究侧重于探讨其重要性,对于人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人又为何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深度探究。再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产生的原因、基础、条件、过程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分析
开展特征研究有利于找到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学界当前直接性研究略少,更多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讨人的需要的一般特征,这一部分的研究也能为研究提供借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特征依然具有一般需要的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讨人的需要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人的需要具有“现实性、多样性、发展性、目的性”[13]。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受教育者需要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多样性、层次性与可控性”[14]。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要呈现出新的特征:“满足性与引领性相统一,整体性和阶段性相统一,广泛性与层次性相统一”[15]。一部分学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林春逸[12]对此做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他指出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客观性、主体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全面性与发展性、复杂性与差异性”等特征。虽然他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特征这一说法,但其表述上仍然属于需要一般性特征阐述,而没有突出其独特性。
当前研究中,更多学者探讨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人的需要的一般性特征,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如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可控性及社会历史性等特征。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特征的研究较少。一方面某些学者虽然谈及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但还没有抓出其特色。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特征研究中尚存诸多问题亟待回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基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主体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具体特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所呈现出来的时代特征等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类型层次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类型与层次是推进其体系化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类型层次的探讨并不多,更多研究依然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讨人的需要的类型与层次。从横向来看,人的需要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体需要和群众需要”;从纵向来看,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敬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6]。一些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了分类。从需要的主体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可以分成“国家需要、政党需要、社会需要、组织需要和个体需要”[8]。以需要的期限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需要,按需要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合理性需要与不合理性需要。“按照主体的性质规模和社会的影响范围”[17]综合来看,可以将其层次分为宏观需要、中观需要和微观需要。
纵然当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未形成体系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分类的科学依据、体系建构的基础逻辑需要深度探究,如此才能进一步构建清晰、完整、科学的层次体系。另外还需要深度探究体系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进研究的纵深拓展。
(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主体
主体是需要研究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学界将其主体划分为社会、群体以及个体。关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有学者讨论了其产生的基础、条件以及过程。“现实的人”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结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发展历经了“氏族社会的萌芽期、国家出现后的长足发展期和共产主义时期的充分发展期”[18]三个阶段。关于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成果甚为丰富,最为关注大学生群体。但多数研究并没有对此进行直接讨论,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讨大学生群体的需要。有的学者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也有的围绕大学生的需要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军队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群体[19],还有学者关注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20]。关于个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其基础、条件、发展过程、特征以及内容”得到讨论和研究[5]。
当前成果呈现出其研究的系统性不足。主体研究的内容体系并不明确,研究呈现散点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主体的分类、主体的特征、主体需要的内容等都还需进一步探究。另外,当前研究虽然涉及到社会、群体、个体等多个主体,但关于每个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产生、特点、结构、内容等诸多方面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当前主体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群体,论文数量多,但重复率较高,创新性略显匮缺。关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质量还需要提升,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他重点群体的研究。
三、拓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构成,开展需要研究无法避开对两者关系的省视。因为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一定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理想概括,具体的实践直接服务于具体人群的需要。学界当前的研究并没有关于二者关系直接性、系统化的探讨,多数学者只是在谈及人的需要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提及,或者是在基础理论其他板块研究中提及人的需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于两者关系的讨论,学界零散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一)宏观层面
只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必然离不开对二者关系的讨论。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中,宏观层面上看,研究涉及最多的依然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少部分的学者直接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逻辑起点,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的重要依据。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内容架构、目标指向和评估标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21]。满足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也是其最终归宿。少部分学者对两者关系展开了直接论述。参加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其实效性也需要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和受控因素。”[17]从需要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理解为满足主体需要的一个过程。
(二)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探讨主要是指学者们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具体板块来探讨二者关系,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源、价值以及有效性等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源
郑永廷[22]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根源就是要回答各个社会、各个人群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和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可见,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而建构的。学界并没有直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源关系的研究,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的探讨中已经能够窥见二者的联系。武汉大学杨威[11]教授作为根源论研究的代表学者,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根源论》和论文《人为什么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根源》中,他集中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个体与社会根源。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关系结构与社会观念结构的形成与建构,提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需求”。社会秩序、社会凝聚、社会动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探讨中,两者关系研究的初步廓形不断得到勾画。
2.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项久雨[23]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需要的关系。他认为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的人性基础,主体的需要与其价值的生成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对人和社会之需要的满足中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的层级发展是其价值生成的客观基础,他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秩序、意义需要,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意义需要会成为人最为关切的需要。“满足意义需要为其价值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人的意义需要中实则就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植根于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前提与基础”[15]。
3.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王金情[21]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有效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人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点。尊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满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利于提升实践过程中教育之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性。沈壮海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一书中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体现在对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满足方面,这其中已经隐含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沈壮海[24]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所担负着的职能,直接指向于个体的社会适应需要中思想政治方面需要的满足。”提升教育实效的重要切入口就是要激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当前关于两者关系的讨论无论是宏观视角还是微观视角,直接性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深度不够,同时缺乏体系性。以宏观视角展开的研究,对二者的关系虽有论述,但大多数论述过于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都还需要进一步厘清。以微观视角展开的研究,逻辑的展开点并非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只是在谈及基础理论其他板块时有所提及。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研究既基础又重要,涉及到基础理论问题的诸多方面,如起源、价值、目标、效果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其他理论基础板块的联动研究还十分欠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质、矛盾等方面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关系,都值得深度探析。只有对上述问题做出科学解答,才能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定位,其研究也才能不断走向专门化和体系化。
四、延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现状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从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以来,在理论依据、基本理论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聚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深化,需要在研究的专门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不断努力。
(一)专门性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专门性亟待加强。首先,当前学界还尚未出现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专著,只是在一些著作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所提及。如王学俭[14]所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一书中的第二章探讨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杨威[11]在《思想政治教育根源论》提及了社会与个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其次,学界直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学术论文不多,主要研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谈及人的需要。需要问题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在许多的研究中已经隐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讨论。但也正因如此,研究的专门性不高,学理性的探究还相对薄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基础概念、理论框架、基本内容、问题边界等方面,都还有待进行深入系统性、序列性的阐释,如此才能够形成相对清晰明确的论域。同时在当前的研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这一论题的内涵、产生、发展、特点、矛盾、规律等基本问题阐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专门性有待加强。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进行相对集拢式的研究,对其概念、基本框架、基本议题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悉,才能不断增强研究的专门性。
(二)系统性有待强化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系统性需要进一步强化。因为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基本论域缺乏相对明晰的把握,在研究中缺乏聚焦,使得当前研究成果呈现为零星散漫的状态。固然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概念、产生、特征、层次、主体、理论依据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展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其研究的系统性还有待深入发掘。总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中基本理论的框架需要建构;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具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概念应得到科学界定,其科学内涵有待廓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产生的深层原因需要深度探究,其产生的基础条件应得到充分说明,厘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产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基本特征、具体特征、主体特征应整合归纳;建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层次体系;发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规律特点;探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多样形态;从理论、历史、实践等多维角度确证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等等。如何深入学科内部,审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二者的关系;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激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供系统、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一系列研究也有待系统性地推进。
(三)整体性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整体性需要得到提升,研究的整体性体现在对研究框架的宏观把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是琐碎化、片面化、零星式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不能流于碎片化形式,应该对其研究框架有整体性的粗线条勾勒,它需要以宏观的思考格局去确立明晰的研究范式与框架。需要既简单又复杂,既单一又多元,既微小又宏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亦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建立相对完整的框架整合当前研究成果,以自洽、严密的逻辑框架推进新问题的研究,不断强化巩固研究的整体性。学者们当前有从个体需要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但是要避免过分地强调人学范式,而忽视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有的社会属性。换言之,以社会发展视角观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同样显得十分必要。但是与此同时又要注重打破“社会本位”的藩篱,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要有人本主义的关怀,突显人本价值。如何在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互动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这要以整体性思维掌握研究全局。另外,当前研究的综合性也有待提高。需要一直是多个学科领域所关注的研究问题,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涉及人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广泛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创新研究。
(四)时代感有待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要有时代的谛视、现实的审度,其研究与时代、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需要表现的高度抽象化表达与理论阐释,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自然要观照现实、关注时代。研究既要深潜于理论研究的领域,又要不断地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互动和对话,同时与时代背景对接融合,对时代性问题做出解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应该有怎样的理论研究框架?其研究将如何推动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成果如何转化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问题?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时代变革性发展?又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又该进行如何的突破式创新以满足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中得到回答,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立足世界的宏大格局,置于中国的发展大势,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做深度挖掘,给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予以有力的现实回应。
结语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产生问题寻究到底,才能更好地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发展问题究诘到底,才能深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态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持续推进,展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反映了学科研究的进展趋势,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虽然该领域研究还需进一步拓深,但是学者们的孜孜探索已经让此领域的研究有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不久的将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能够获得跨越式的崭新发展,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