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图灵”的世界第一
2024-04-29肖敬尧
微型报告文学
我的名字叫“报告文学”,实际上是散文的一种,由“报告”和“文学”两个词组成,这也反映了我的两个特点:“报告”说的是内容要有真实性;“文学”说的是表现手法要有艺术性。我常常用短、平、快的方式,直接、快速地突入时代生活,真实、迅速地报告现实社会中具有传播价值的人物、事件和现象等。因而,大家常把我称为文学的“轻骑兵”。
有人区分不了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其实很简单:新闻追求客观性,真实+简洁,切忌主观情绪;报告文学则可以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加工,添加议论和想法,也允许我们合理地运用想象。
把报告文学缩小,就是微型报告文学。这次刊发的FX组合走访中山图书馆的4篇文章,就是微型报告文学。
常言说“七分采,三分写”。大家还把我称为“走”出来的文学——要用脚和笔来完成,用脚步丈量现实生活,用笔尖叙写真人真事,再加上文学元素,就是我啦!
你听说过图灵吗?在计算机历史上,没有人不知道图灵的名字,他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80多年前,这个世界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的战车疯狂碾压世界,英国的艾伦·图灵用智慧和毅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破解了德军号称最伟大且无人能破解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及时掌握了德军的所有情报,让二战提前结束,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因此,图灵成为二战胜利最大的功臣。
光阴荏苒,岁月轮转。今天,“图灵”又出现在了我们身边!在古色古香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内,隐藏着另一个“世界第一”。2023年11月18日,暖冬的阳光照射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场上的一群红色的“小背心”上,显得格外亮眼。作为“小眼睛看大文化”的小作家,我期待与另一个“世界第一”的“图灵”见面。
“欢迎进入采编图灵智能作业系统!”漂亮的姐姐带我们来到充满未来感的中山图书馆采编部。只见白色的六轴机器人正忙碌地伸展着手臂,十几台“碰碰车”一样的分拣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穿梭着,有着敏锐视觉的传感机器人正在精准地加工、编目……我仿佛进入了科幻世界。
这就是2023年8月正式上线的、全球首创“采编图灵”全流程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它引领了全球图书馆科技创新,开创了多个行业第一。
以前,新书到馆后,都要经过漫长的“旅程”,需图书管理员人工扫描、分页、编目等,至少20天才能把新书送入借阅区。“采编图灵”解决了传统人工作业中劳动强度大、流转周期长、差错率高等问题,实现了图书加工环节的全自动化。新书进入传送带后,就仿佛驶入了“高速公路”:“大手臂”机器人迅速取书,“照相机”机器人检查内容,“小吸盘”机器人精准翻页,“碰碰车”机器人快速分类……高效又精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晒几组数字“采编图灵”:系统建设历经4年艰苦求索,3次重大技术迭代;新书到馆之后的6大环节、16道工序,在3个子系统、26套定制模组、37台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环环相扣、协同作业下,覆盖单本分离、状态识别、物理加工、批量验收、在线编目、典藏分拣所有采分编业务,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
系统的各种装置像一双灵巧的“手”,但图书外部形态特征各异,还需要看得见的“眼睛”,统一决策的“大脑”。“采编图灵”共有13排六轴工业机器人、18套机器视觉相机、102套伺服控制系统、345套光电传感器,诞生了4项发明专利,12项图书图像处理算法和55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启了图书馆新的未来。最直观、最厉害的是,它把原来至少20天的工作,用10分钟就完成了!
我从没想过,原来一本新书从进入图书馆到读者手中有这么多程序。更没想到,111岁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里竟有这么先进的“世界第一”!“图灵”“图灵”,原来“文化+科技”是这么神奇、这么美妙!
(指导老师:陈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