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大地默无华

2024-04-29曹晓渔

军嫂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作团新四军抗日

我的母亲里凡,原名汪玉雯,曾改名汪雯、黎明。

母亲1923年7月出生在安徽省盱眙县城关镇(今属江苏省),因幼年丧母,一直跟着教私塾的外祖父长大。母亲读完小学后,家里再无法供她读初中,她便在县大众医院当学徒。那时,外祖父年纪已大,体弱多病,无力继续抚养她,她只好回到父亲和继母身边。

1939年冬的一天,母亲正在家里做饭,突然从门外风风火火跑进来一个人——是女同学朱剑英。朱剑英一进门就压低嗓门对她说:“你不是一直想参加抗日打鬼子吗?我已参加第五战区政治部工作团搞抗日宣传,队伍今晚在(安徽省全椒县)古河(镇)宿营,你收拾一下赶快来古河找我!”

朱剑英说完,就离开了。母亲赶紧把火熄灭,拿上几件衣服悄悄离开家,向古河方向猛跑。她一路走一路问,身上没有钱,忍着饥渴,整整跑了一天一夜,天快亮才找到队伍。

就这样,那年16岁的母亲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抗日工作,并改名汪雯。

母亲工作积极性很高,唱歌、跳舞、演抗日活报剧,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有时看到朱剑英神神秘秘地外出,问她去了哪里也不说。母亲有些不高兴,就去问团里的老大哥吴谷泉。

母亲不知道,吴谷泉当时是工作团地下党的负责人,朱剑英已经参加了共产党。吴谷泉了解到母亲的工作表现,告诉她工作团是国民党的部队,要真正抗日就要参加民族先锋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母亲表示愿意参加,要跟着共产党抗日打鬼子。

从此,母亲宣传抗日的积极性更高了。一次遇到日本飞机轰炸,母亲在躲避时脚一滑掉进水田里,幸亏吴谷泉在后面看到,他一手拽住母亲,一手拉着朱剑英拼命往前跑,最终躲过一劫。从此,母亲对共产党更加信任,主动积极向组织靠拢。

1940年春,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一天,吴谷泉通知几个已暴露的民族先锋队队员,当天晚上跟交通员撤退到新四军游击区,其中就有母亲。

那天晚上,吴谷泉特意安排了一场演出掩护大家撤退。等工作团的特务发现有人逃走再派人去追时,撤退的人员早已到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并且按地下党的安排都改了姓名,让追来的敌人无法找到。母亲说,她不愿意跟大汉奸汪精卫一个姓,就改叫黎明,参加了民运队的工作。吴谷泉和朱剑英在革命工作中产生了感情,后来,他俩也趁工作团换人的空档,借口回家结婚(他们后来成为了我的公公、婆婆),离开了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工作团,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做经济工作。

1940年8月,母亲在安徽合肥六区工作队工作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又奉令调到苏北盐阜地区,参加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当时,阜东地区的一位校长孟友仁,常常夸奖母亲飒爽英姿:穿一身灰布军装,别一支小手枪,起早贪黑地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才17岁,又是女同志,不简单不简单!

在阜东时,母亲与另一名女同志张野萍,被安排住在可靠村民周孝云家。她俩经常给周孝云讲革命道理。有一次遇到敌人偷袭,母亲和张野萍都到区里开会了,家里只剩下12岁的周孝云。等母亲和张野萍回来,没看到周孝云,两人藏在枕头下的手枪也不见了,当时就急出一头汗。

1972年11月,曹晓渔和母亲合影。

好在没多长时间,周孝云回来了。她说,发觉敌人偷袭时,她首先就想起了两人的手枪,赶紧掀开枕头,摸出手枪放进篮子里藏好,然后跑进芦苇丛中,一直躲到敌人离去。

那时,盐阜地区群众生活很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新四军战士也跟群众一样挖盐蒿子充饥。由于吃得太差,营养跟不上,母亲经常流鼻血。

有一次,母亲鼻血流得太多,脸色煞白,驻地群众丁大奶奶叫儿子冒着严寒,去沟塘边挖了几个茨菇煮水给她喝,才救了她一命。有时遇到敌人突然进村,群众也是急忙找便衣给新四军战士换上,尽力掩护他们。

1944年,母亲被选调去盐阜区委党校整风学习,这时她已改名里凡。学习期间,她遇到父亲曹岚,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两人结了婚。

第二年秋天,我的大哥出生。那时,正值国民党还乡团血洗根据地,很多干部群众被还乡团杀害或被迫逃走,白色恐怖笼罩着根据地。按照规定,母亲本应该带着孩子撤退到山东解放区,但想到工作需要,她决定把孩子托付给别人,自己留下来坚持斗争。后来,大哥得了肺炎,没有药医治,又赶上发大水无法去医治,等父亲设法凫水送来药时,大哥已经死在母亲的怀里了。

母亲悲痛欲绝,但她擦干眼泪又投入了工作。

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打响时,母亲怀上了我大姐。在一个大雪天的行军路上,母亲临产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扶到一堵矮墙内侧,垫上被子,挡住大雪——大姐就这样出生了。

后来,大家又找来一副担架,抬着母亲和大姐回到老乡家休息。大姐满月后,母亲将她留在老乡家里,又出去工作了。

小时候,每次听到母亲讲大姐出生时的事,我总以为她是在编故事,因为太像故事了。直到我也做了母亲,才更体会到她那时的不容易。

1948年1月至1951年4月,母亲任苏南司法干部训练班辅导员、苏南法院人事科副科长、支部书记。1951年4月在北京新政法学院学习。1951年10月任苏南法院民庭审判员,后调任江苏省司法干部学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1973年4月调任江苏省电力建设公司工作,曾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1984年1月离职休养。

2005年,母亲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2010年5月15日,87岁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她生前留下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不给组织添麻烦,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

母亲晚年曾做过一首诗《小草》,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植根大地默无华,迎得春归自发芽。

晴沐阳光阴沐雨,朝披珠露晚披霞。

屡遭践踏从无怨,常被剪修亦不诧。

脉脉含情描丽景,愿铺绿毯接天涯。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铁流》第39集,有删节。作者为退休干部。)

编辑/朱德华

猜你喜欢

工作团新四军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抗日英烈马威龙
重庆市关工委召开工作团总结会
爷爷的抗日
副司令当上了“副团长”:记成都市温江区关爱工作团副团长李财
拾荒老人的爱心—记长春市朝阳区关工委关爱工作团葛长江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