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花糕
2024-04-29口述/张勤琳整理/朱浪
口述/张勤琳 整理/朱浪
今年的年夜饭,媳妇掌厨。她照例做了我家乡的美食——花糕。花糕做好端上桌,母亲不住地夸赞:“宇宇现在花糕做得比我都好啦!”就连我7个月大的儿子,都忍不住伸出小手要去抓。母亲见状,掰下一小粒放进他嘴里。儿子尽管还没长牙,但有滋有味地咀嚼着,可爱的模样把大家都逗笑了。
看着桌上那造型独特的花糕,再看着一家人的笑脸,我猛地意识到,这热气氤氲的花糕,一路跋山涉水,由山东到川藏,是两段爱情、两代坚守的见证。
我的父母是山东人。1993年,父亲入伍到西藏,成为一名边防军人。后来,他通过考学成为一名军医。2001年我4岁时,母亲带我迁居到四川雅安,这样我们就能离父亲近一些。
那一年,父亲春节要值班,没法回家过年,就让母亲带我去探亲。因部队驻地较为偏僻,购物不便,出发前,母亲把家里能吃的几乎都带上了,尤其是大枣、面粉等食材。
大年三十那天,母亲起了个大早,在厨房里忙着做花糕。花糕通常用面粉制成,加上大枣、红豆点缀装饰,以制作者的巧手捏制成各种惟妙惟肖的造型。在山东老家,每逢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锅花糕,一层铺一层,垒得高高的,各式各样,让人目不暇接,香气也飘得远远的,勾动着孩子们的味蕾。
一通忙碌后,手巧的母亲捏制出了兔子、老虎、鸳鸯……蒸熟后,掀开锅盖,一个个花糕丰腴绵软、香气四溢,我忍不住咽口水。刚想偷偷拿起一个吃,却被眼尖的母亲轻拍了一下手背:“还烫呢,等你爸爸回来一起吃……”
2019年,我即将从军校毕业,父亲也选择了自主择业。那年的大年三十,父亲总算可以安心在家过年。那天,母亲主厨,父亲打下手,准备了一桌子菜。吃饭前,母亲又把一盘冒着热气的花糕摆上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窗外烟火绚烂,恍如白昼。在高原坚守近30年的父亲终于可以卸下担子,回归家庭,而我则已递交了入藏申请。
工作后,我和父亲以前一样,在家过年的时候越来越少。在单位过年时,看着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我总会想起家里厨房氤氲的热气和母亲蒸的花糕。
2022年我结婚时,母亲又“秀”了一把她的蒸花糕手艺。媳妇是四川人,对母亲做的花糕极有兴趣,缠着母亲教她。等我再休假回家,媳妇满心欢喜地给我做花糕。她还在母亲手艺的基础上,把不同颜色的蔬菜打成汁揉进面里,为花糕增添了颜色,还加了奶粉,奶香味变得更加浓郁了……而当我吃进嘴里的时候,却有一种错觉:这就是我从小吃到大的花糕。
2023年春节前,媳妇来部队探亲。年三十那天,她说要蒸花糕,我则帮她打下手,和面、揉面、摆造型……忙活了一下午。我把蒸好的花糕带到单位,不少北方战友很久没有见到过花糕了,听说我媳妇是四川人,都对她的手艺感到很惊讶。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家的花糕中藏着两代人的坚守与真情。
(作者单位:西藏军区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