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土屋
2024-04-29田尚雨
田尚雨
2008年春,我带着谈了三四个月的女友回乡,向父母“报到”。
那时,我是驻京某部机关的上尉干事,女友在一家媒体工作。她生长于京郊,身上既有都市的新潮,也有山村的质朴。相识不久,我们聊起各自的家庭情况,我说,我老家在豫东农村,远在千里而又家徒四壁。她淡淡一笑,觉得我太过自谦。
当我们真真切切地站在斑驳的土屋前时,我分明看到她脸上掠过一丝无法言状的惊诧。
土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比我年龄稍长。我们兄弟姐妹4人在土屋里出生、成长,又陆续考上大学、参加工作,我们家也成了小村的传奇。然而,与邻居们崭新的小楼相比,土屋看起来非常寒酸。
父母从土屋里走出来,见到未来的儿媳,有点手足无措。
好在女友非常活泛,和准公婆初次见面,并不显得生分,你一言、我一语聊得还挺热闹。
接下来的几天,女友跟我一起看望邻居,骑着自行车走亲威,陪母亲做饭、拉家常,一袭红装在土屋前飘来飘去,俨然成了家里的女主人。
5天匆匆而过,我们要回京了。土屋前依依惜别时,母亲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包塞给未来的儿媳:“别嫌少,拿着路上用。”
女友推辞,母亲又塞过来,就在推来推去时,“纸包”散了,皱皱巴巴的纸币掉落一地,包钱的烟盒纸、方便面袋也五落四散,一家人急忙把钱捡起来。再看女友,已哭成泪人。
“爸、妈,保重身体,过段时间再回来看你们!”女友抹抹眼泪,把几天来一直称呼的“叔叔、阿姨”变成了确切的“爸、妈”。
虽然提前当了“爸、妈”,父母还是放心不下,唯恐未来儿媳嫌屋破家穷。返京十多天后,我和女友领取了结婚证。听到这个消息,父母很激动,在电话里反复叮嘱我:“好好过日子。”
2013年春节,我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再次回乡探亲。父母又添白发,土屋更显飘摇,阳光却格外温暖。儿子用铁锹在院子里挖土“种地”,我和妻子聊起往事。
“那年第一次回咱家什么感受?”
“特别失望。之前我没见过这样的家庭,更没见过你说的‘家徒四壁。”
“那你为啥没‘跑?”
“是希望,很难想象这个土屋里居然走出4个大学生。还有爱,那包钱无论多少,都是爸妈火热的心意!”
看着妻子,我又想起她脸上的泪花,想起她第一次叫“爸、妈”时羞涩又真诚的表情。
最近,父亲打电话说,家乡的机场建设即将开始,拆迁工作很快展开。我家那座挺立了半个世纪的土屋也要谢幕了,但土屋前的青春往事,将相伴我们沐浴爱和感动,走过岁岁年年。
(作者为军旅诗人、评论家)
编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