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过年
2024-04-29李玲
2022年12月,李玲與丈夫在某部第二届最美“神箭传人”颁奖大会现场合影。
阿忠又一次在电话里告诉我,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要和单位的官兵一块过年。他还说,有很多战友还在大西北等地转场,有的甚至得留守在无人区过年。
阿忠随部队在戈壁深处,地处沙漠边缘,和在部队家属院的我只有50多公里。但这50多公里,带给我的除了思念,还是思念。
我们刚结婚时,阿忠是连长,驻地偏僻,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他一忙起来,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2015年,记得就是他们部队驻地手机信号转好的那年,我随军了。不久,阿忠调到机关当干事,离开了戈壁滩。那段日子,无论多忙,阿忠每晚都会回家。但相聚短暂,不到一年之后,阿忠又回到戈壁上,在基层任副教导员。
2016年春节,是我随军后的第一个春节。腊月二十九,阿忠才从千里之外匆匆赶回单位大本营。回单位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终于回家了”——虽然他还没来得及回我们的小家看看。
那年,我第一次陪阿忠在营区过年。那天晚上,我们围坐在火锅前,周围摆满水果和各种食材,大家欢笑畅谈,以饮料代酒,一遍遍地举杯,互相祝“酒”。除我之外,还有另外两家的家属和孩子。当中队长家6岁的女儿为大家献舞时,掌声响了一阵又一阵,都像为自己家的孩子一般骄傲。官兵举着饮料杯子,向我们几名家属致敬:“嫂子,辛苦了!”
言谈间,我得知,他们从不同的阵地、不同的点号赶来团聚,战友之间也是好几个月没见了。可即使这样,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相互之间的热情和敬重,体验到他们所说的“人行千里心不散”……恍惚间,我觉得这里不仅仅是他们的家,也是我的家。
2017年5月,我和阿忠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次年春节,阿忠带着我和刚半岁多的女儿回家乡,陪着公公、婆婆过了入伍以来的第一个团圆年。
公公、婆婆满心欢喜地抱着姗姗来迟的小孙女,而嘴里一遍遍地说着:“你要是忙,就别回来了,工作要紧。”
说女儿姗姗来迟,一方面,我们结婚近7年才有了孩子;另一方面,我们年三十才匆匆赶回家乡,所幸的是赶上了年夜饭。
那也是我和阿忠结婚以来,在家乡过的唯一一个团圆年。那个春节,被她爷爷、奶奶轮流抱着的女儿,小手不停地抚摸着他们脸上的道道皱纹,“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2022年6月,阿忠岗位调整,任团政治工作处主任。单位变了,但不变的依然是戈壁滩,依然是忙碌。那一年,阿忠被评为师“神箭传人”。我有幸受邀参加了颁奖晚会,去了我才知道,这些年来阿忠竟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单单是军级以上的荣誉就有10多项。
也是那一年,阿忠还被评为了空军优秀政治教员。回家后,阿忠把奖杯送了女儿。我说,可别让孩子玩坏了,他却笑着说:“这个奖杯,本来就应该送给你和女儿。”
转眼间,当年抱在怀里的大女儿都已上小学,小女儿也已3岁。阿忠继续跟着部队不停地转场,一年在外的时间比在单位的时间还久。我算了一下,我们团聚时间最少的一年,在一起仅仅40天,比当年没随军时团聚的时间还要少;再一算,我和阿忠又有5个多年头没回老家过年了。
今年过年前,阿忠打电话中告诉我,部队要邀请一些新战士的家长到军营来过年,“我得陪陪这些家长,你也带着孩子来,咱们一起过年吧。”
两个女儿听说要去部队陪爸爸过年,兴奋得不得了,不住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去?”
年三十中午,我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阿忠所在的部队营区。刚到饭堂外,就看到人偶“孙悟空”站在门口迎接大家,好多小朋友围着合影。我有心让两个女儿也凑凑热闹,可叫了几次,她们都不愿意,一心想着去找爸爸。
2024年2月,李玲一家四口合影。
饭堂里人头攒动,不仅有喜气洋洋的官兵,而且有20多家来队家属,还是那种熟悉的热闹氛围。吃饭的时候,屏幕上轮番播放不同连队、不同点号官兵的祝福视频,而在桌边的人,依然是以饮料相敬,领导敬家属表示感谢,官兵互敬表达新春祝福,两个女儿深受感染,端着饮料,跟谁都要碰上一杯……
那天,阿忠本来是不值班的,可以回到我们“小家”和我们团聚的。可是吃年夜饭时,他匆匆吃了几口就出去了,说是要去有家长来队的连队看看,要去各基层单位转转,要给几个点号送饺子……
看着阿忠来去匆匆,我有点心疼。不过也挺好,过年了,他既和我们团聚,也能与战友团聚,两全其美。
等阿忠回来时,已是午夜。坚持熬夜要等爸爸的两个女儿睡眼惺忪,可看到爸爸回来,脸上顿时绽放出如烟花般灿烂的笑容……
“年”就这样过去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仍相伴。
(作者为军嫂)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