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拓展模式”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24-04-29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完善精准思政工作体系,探索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常态化输入、学理性思考、多元化输出的“三维拓展模式”,着力培育新时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主要做法
依托教学资源筑牢专业基础,依托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将思想引领的要求与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形成互相助力、有效衔接的链条,逐渐构建起“三维拓展模式”,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常态化输入。一是理论输入。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本硕博一体化模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实践走向系统化、常态化。拓展课内资源,师生共读经典,实现本硕博课外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全覆盖;拓展课外资源,全校共赛经典,优化升级“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大赛”,使学生在赛事中感受经典魅力和真理力量;拓展朋辈资源,全员共讲经典,组建青马宣讲团,举办青马论坛,面向全校开展青年自学自讲理论经典活动。二是实践输入。带领学生开展进阶式红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访祖国发展最基层,赴延吉、图们、珲春、梨树等地,在中朝俄三国边境发展对比中感受国家发展进程;访祖国革命圣地,赴延安和西柏坡等地,让学生在感受党的风雨征程中树爱国志、践报国行;访祖国新时代楷模,引导学生寻访武汉一线抗疫医生、抗美援朝幸存战士等,在亲身感受时代楷模的深沉信仰和感人事迹中坚定信仰;访祖国科技前沿,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集团、空军航空大学等地,近距离了解国家领先全球的科技力量,引导学生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访祖国发展同行人,对学部30余位老领导、老教授和优秀校友进行专访,感受一流学科平台是在一代代接续奋斗中实现的,引导学生传承东师精神;访海内外名校,在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中坚定“四个自信”。
坚持学理性思考。搭建科研平台,设立学生科研专项经费。扶持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素养提升、研究生开展理论实践精学深研,年均投入经费40万元,培育科研项目160余项,覆盖面达65%以上,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本硕博科研培育体系。举办专题征文活动,形成1本访谈实录、1本实践纪实、2本学术论文集,共计100余万字。承办学校大型主题活动,22个学院的140余名选手参加了19场比赛,整理形成20余万字辩论文稿即将结集出版。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树立问题意识,提升学术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坚持多元化输出。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宣讲系列活动,组织学部田克勤、程舒伟、胡海波等老教授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为学生作理论报告,引导学生领悟精神、坚定信念、培养情怀。回溯历史的传承,开展“百年党史百人讲 不忘初心竞自强”活动,组织100个学生团队录制100个党史学习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传讲党史故事,在自学自讲、传习传讲中增进体悟。搭建专业宣讲团队,组建硕博宣讲团,联合30余所高校宣讲团开展系列宣讲,为学部学生锻炼自身理论实践转化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
工作成效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学生理想信仰愈发坚定,责任担当意识愈发增强,吃苦奋斗精神愈发提升,学习氛围愈发浓厚。2019年,学部研究生党支部获评全国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是吉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研究生党支部。2021年,学部研究生支部再次获评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生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部学生多次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重要赛事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省级金奖等重要奖项多项,多名学生获得宝钢奖学金、入选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与成才”报告团。
学生就业能力与签约层次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情况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考取各省市选调生的人数逐年攀升;博士签约高校的层次水平不断提高,硕士签约高校的数量不断提高;除教育行业外,近几年进入各类央企国企从事党务党建工作的人数不断扩大。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业素质能力显著提升。学部获评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长春市精神文明杯先进集体等称号,学部政工队伍荣获吉林省和长春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吉林省和长春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并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教育部高校辅导员优秀案例评选、吉林省辅导员优秀网络文章评选中屡次获奖。
工作启示
坚定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国发展大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自觉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发展的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设计中,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设计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明确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一致性。着力把思想引领融入课堂教育、文化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目标设计、运行方式、评价标准和方式要关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把思想政治素质等价值元素纳入一般性教育评价、人才核心素养等评价体系之中,自觉做到同向同行、双向融合。
实现路径:激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思想引领,高擎理想信念“指明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历史方位、明确成才方向,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蓄青春力量。丰富教育内容,提供大学生活“能量包”,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专业教育,绘好成长成才“导航图”,不断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认同。
责任编辑 颜学静 申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