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遵循

2024-04-29丁玉峰冯颜利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基本原理中华

丁玉峰 冯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揭示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础上形成的又一个规律性认识、作出的又一个创新性论断,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这一历程充分证明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东方土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激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不断中国化时代化,成为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最大法宝。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服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引导社会向上向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实践充分证明,风雨来袭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惊涛骇浪中,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新征程上,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发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批判继承中推陈出新

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上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辩证发展、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在批判旧文化糟粕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要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推陈出新。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开拓进取,特别注重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其在时代发展中绽放出新的文化魅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始终坚持在批判继承中推陈出新。首先,批判继承是推陈出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有根、有魂。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完全地继承下来,才能为时代创新保留文化的根与魂,时代创新才不会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样,集中体现在其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层面,涵盖了社会道德规范、人际关系、个人修身等各个层面,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其次,推陈出新是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只有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继承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其丰富的思想精髓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进而在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在坚持批判继承中推陈出新,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时代发展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坚持开放包容中汲取人类文明精华

璀璨的人类文明是由世界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人类文明也因多样的文化样态而更加绚烂多姿。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需要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3]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坚持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积极学习其他文化的优势和长处,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精华,持续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多元、多姿多彩,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注重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不断在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坚持本土化、民族化,立足本土国情、立足民族传统的“根”,要始终坚守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保持民族特色,这是实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和基础。要把这些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等,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特点、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永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永远保持竞争力和生命力,保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坚持规律遵循与主观创造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其内在特定的客观规律,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尊重这一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鲜明地回答了文化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规律遵循与主观创造辩证统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遵循文化体系结构功能规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构功能规律强调事物有相应的体系结构才能发挥相应的功能。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过程中,要根据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变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在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社会提供相应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在遵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规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第二个结合”不仅肩负着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的社会文化使命,还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把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融入全部社会实践,不断建立健全落实的机制体制,坚持立足社会效益为发展的基点,形成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效益,只有在相应经济效益的支持下,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8期。

[3]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3期。

(作者分别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苏鸿雁

猜你喜欢

第二个结合基本原理中华
“第二个结合”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理论要义与战略功能
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