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2024-04-29梁春芳郭静徐宁宁刘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脏骤停质量改进心肺复苏

梁春芳 郭静 徐宁宁 刘婷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5 min时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技术的应用可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过浅问题,确保动作规范,提高按压正确率,减轻施救人员疲劳程度,降低滞留率,对改善复苏质量、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心肺复苏;质量改进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2.026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病人每年多达55万例,每日至少有1 500人出现心脏骤停,居于全球之首,成功救治率不足1%[1-2]。近年来,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病人,挽救其生命的有效措施,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尤其在急诊科显得尤为重要[3-4]。当前,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生存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尚未建立关于心肺复苏的科学急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脏骤停病人抢救质量[5-6]。近年来,为提升心肺复苏质量,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应运而生,此装置能为实施者提供视听信息,反馈并纠正心肺复苏质量,已广泛应用于心肺复苏教学[7]。目前,虽有研究数据表明,在培训和临床实践中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利于提高胸外按压质量[8],但仍有学者认为其作用并不确定。近年来,受环境因素和样本量的限制,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在临床实践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将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应用于心肺复苏中,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实时心肺复苏质量监测,旨在为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能否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纳入标准:于我院就诊的心脏骤停病人,意识丧失,颈动脉、心音、股动脉搏动消失,有叹息样呼吸,且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或减弱;病人亲属或监护人知情了解本研究,同意参与本研究并允许展开心肺复苏术。排除标准:无复苏指征者;胸部严重创伤或有胸外按压禁忌者;近期行腹部手术者或妊娠4个月以上者。两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基金项目  2020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No.2020013122)

作者单位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北廊坊 065700)

通讯作者  郭静,E-mail:1099919442@qq.com

引用信息  梁春芳,郭静,徐宁宁,等.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46-349.

1.2  研究方法

病人均给予基础抢救:经口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仪(飞利浦,荷兰)动态监护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生理盐水500 mL快速补液;床旁除颤仪备用,当发生心室颤动或恶性心律失常时及时进行除颤处理,遵医嘱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肺复苏,根据急救指南中胸外按压要求,安装LUCAS2型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美国菲康公司),实施标准胸外按压,确保按压频率在100~120次/min,且按压后胸廓回弹充分,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观察组:应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连接带有Real-CPR-Help反馈技术的LinkCPR系统(上海SunLive公司),屏幕上实时显示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和深度数据,按压频率小于100次/min,或按压深度小于5 cm时,设备会自动语音提醒按压者及时调整按压频率和深度,实时优化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全程数据自动记录在设备自带芯片内,抢救结束后由心肺复苏质控护士将数据导入电脑,对心肺复苏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1.3  观测指标

观察两组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等。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胸、胃食管反流、血气胸、心包液、脏器损伤等。根据复苏程度评分表对施救人员疲劳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疲劳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包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确认方差齐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肺复苏主要反馈数据比较

观察组按压深度、按压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治疗转归

两组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3  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2.5  疲劳程度评分

观察组心肺复苏5 min时疲劳程度评分为(43.52±3.25)分,低于对照组的(53.47±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34,P<0.001)。

3  讨  论

目前,徒手心肺复苏仍是心脏骤停病人有效的急救方式,但研究报道,发达国家心脏骤停病人经心肺复苏存活率仅为8%,而国内存活率更低[9]。另有研究认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复苏质量密切相关,而操作规范性直接决定了心肺复苏质量[10]。有关指南指出,为保障心肺复苏质量,可辅助应用节拍器或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进行规范操作,进一步提升心肺复苏质量。

近年来,关于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提升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多[11],但对于在临床实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相对匮乏,但Miller 等[12]研究显示,使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能纠正30%以上的按压深度过浅操作,从而使心脏骤停病人生存率从10%增至30%。鉴于此,本研究将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应用于急诊心脏骤停抢救工作,反馈技术采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LinkCPR,其是由上海SunLive公司推出的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提示功能和轻便的腕表设计,已逐渐应用于医疗单位心肺复苏培训领域[1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与常规心肺复苏相比,基于反馈技术的心肺复苏过程中采用LinkCPR反馈装置辅助施救人员进行复苏操作,通过腕表感应对操作行为动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语音提示纠正,使整个复苏过程变得更加可控,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环境,如急救车、医院气垫床等,或心肺复苏技术非熟练人员,根据提示随时纠正每个动作,可显著提升动作规范程度,减少错误动作,并可降低施救人员因疲劳而造成按压效果下降风险,进而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缩短复苏操作时间[14-15]。但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少难以反映基于反馈技术的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效果有关。

监测复苏后病人生命体征,进行血气分析,可有效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和效果[16]。本研究发现,复苏后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对于无胸外按压禁忌的心脏骤停病人而言,协同应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可协助施救人员规范复苏动作,避免动作过深或过浅、过快或过慢,减少错误动作,这对提升心肺复苏质量,维持病人循环和氧供,恢复病人生命体征、改善血气、降低脏器损伤至关重要[17]。另外,胸外按压主要是通过加大胸腔内压力促使心脏泵血,使氧气和血液输送至机体重要器官,尽管指南建议“用力按压”,但若按压过深,极易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18]。本研究中两组气胸、胃食管反流、血气胸、心包积液、脏器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辅助心肺复苏操作能纠正不良动作,可有效避免或减轻过深按压造成的脏器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今后需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反馈技术对心肺复苏安全性的影响。施救人员疲劳程度是造成胸外心脏按压质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的最主要原因[19-20],而在实时反馈技术辅助下进行心肺复苏,施救人员可根据系统提示保持规范动作,当其体力下降时及时更换人员继续实施规范性抢救,在有效降低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的同时提升复苏质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心肺复苏5 min时施救人员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进一步证实反馈技术能缓解施救人员疲劳程度,促进心肺复苏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反馈技术的应用可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过浅问题,确保动作规范性,提高按压正确率,减轻施救人员疲劳程度,降低滞留率,这对改善复苏质量、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样本量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反馈技术对心肺复苏质量的改进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更全面、系统地探索反馈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KALRA R,KOSMOPOULOS M,GOSLAR T,et al.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cardiac arrest[J].Curr Opin Crit Care,2020,26(3):228-235.

[2]  WELBOURN C,EFSTATHIOU N.How does the length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ffect brain damage in patients surviving cardiac arrest?A systematic review[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2018,26(1):77.

[3]  MORGAN R W,KIRSCHEN M P,KILBAUGH T J,et al.Pediatric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view[J].JAMA Pediatrics,2021,175(3):293-302.

[4]  RIVA G,HOLLENBERG J.Different forms of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21,290(1):57-72.

[5]  龚青云,赵鹏程,王迪,等.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3):342-350.

[6]  李宗浩,葛鑫.心脏骤停与AED第三篇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心肺复苏术[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8):885-891.

[7]  PICARD C,YANG B G,NORRIS C,et 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eedback:a comparison of device-measured and self-assessed chest compression quality[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21,47(2):333-341.

[8]  WANG S A,SU C P,FAN H Y,et al.Effects of real-time feedback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on outcom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esuscitation,2020,155:82-90.

[9]  LIN C Y,HSIA S H,LEE E P,et al.Effect of audiovisu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eedback device on improving chest compression quality[J].Scientific Reports,2020,10(1):398.

[10]  李瑛,贺文芳,李宗浩.任重而道远——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与展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5):501-505;522.

[11]  姬忠良,杨乐,苏国强,等.智能反馈装置对心肺复苏培训近期和远期效果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13-15.

[12]  MILLER A C,SCISSUM K,MCCONNELL L,et al.Real-time audio-visual feedback with handheld non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device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a 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llness and Injury Science,2020,10(3):109-122.

[13]  KOSTER R W,BEENEN L F,VAN DER BOOM E B,et al.Safety of mechanical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s AutoPulse and LUCAS in cardiac arrest: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for non-inferiority[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7,38(40):3006-3013.

[14]  曹爽,杨旻.关于使用CPR实时反馈系统提高CPR质量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1):16-19.

[15]  朱永城,茅海峰,李艳玲,等.SimPad反馈系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考核的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1):1878-1880;1892.

[16]  陈太云,刘荆,陈雪梅.自动心肺复苏仪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21,38(5):96-100.

[17]  LAKOMEK F,LUKAS R P,BRINKROLF P,et al.Real-time feedback improves chest compression quality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PLoS One,2020,15(2):e0229431.

[18]  SARMA S,BUCUTI H,CHITNIS A,et al.Real-time mobile device-assisted chest compress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7,120(2):196-200.

[19]  王静,金晓晴,刘瑞宁,等.强化训练联合实时反馈装置的CPR培训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2):199-202.

[20]  廖瑾莉,徐嘉,詹红,等.心肺复苏质量反馈装置除颤监护仪在精准心肺复苏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1):82-85.

(收稿日期:2022-07-14)

(本文编辑王丽)

猜你喜欢

心脏骤停质量改进心肺复苏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专业图书馆中的应用
考虑质量改进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