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偏向性技术进步与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基于动态金融CGE 模型的模拟分析
2024-04-29郭轶锋李媛钰
郭轶锋,王 涛,李媛钰,刘 洁
(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 100070)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推动减污和降碳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成为当前战略重点。绿色信贷作为市场化政策工具,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领域、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绿色信贷通过影响绿色与污染企业融资成本和便利性[1]、通过风险分担渠道缓解融资约束[2]、鼓励企业绿色创新[3]等方式影响企业行为,推动绿色转型。同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绿色偏向性技术创新在创新方向、速度和微观主体创新动力方面具有偏向性[4],受研发投入、市场需求、产业和税收政策等因素影响,通过“价格效应”“市场规模效应”等机制发挥作用。但在企业绿色转型中,绿色信贷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并非一致,中小企业可能通过减少生产规模应对环境规制[5],绿色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信贷配置的短期成本效率降低[6]等问题突出。这些因素都导致绿色信贷的研究需要深入微观产业路径予以揭示。
近年来,绿色信贷实施效果及其传导路径的文献成果丰厚,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信贷资源配置不利于绿色企业发展[7],而绿色信贷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绿色信贷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和便利性[8-10]、风险分担[11,12]、公司治理路径[13,14]和绿色创新激励[15]四个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方面,主要指金融资源错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意愿,进而影响长期经济产出效率。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便存在资源扭曲现象,技术进步具有资本偏向特征。同时,金融资源配置对技术进步偏向的作用机制体现在政府金融资源控制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两方面。
既有关于绿色信贷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的研究,或测度绿色信贷对技术创新的效果,或研究二者作用的路径,鲜有文献将绿色信贷与绿色技术进步拓展到技术进步偏向层面。文章拟通过动态CGE 模型进一步揭示上述问题。文章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在研究视角上,对绿色信贷政策效果的评估深入到对绿色偏向性技术的研发和经济后果的识别;在研究方法上,通过构建包含金融系统的动态CGE 模型,有效刻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在研究结构上,考虑到商业银行和绿色创新企业的异质性,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的模拟实践意义。
二、模型构建
1. CGE 模型概述
为了探究绿色信贷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动态关联效应,文章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之上,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金融部门的构成设定进行了创新性调整,模型的主要部门设定如下所示:
(1) 厂商部门
在此模型中,每个行业选一家代表性厂商,该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运营,拥有不同的生产技术,但都以规模报酬不变为基础。厂商在生产同一产品时,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品) 和中间商品的投入量,且替代弹性保持不变。中间投入以固定比例进入生产过程。厂商将生产的商品供应国内外市场,且对这两个市场的供应弹性相等并保持固定。
(2) 绿色厂商部门
在CGE 模型中,绿色产业厂商的偏向性技术进步通过如下所示的生产函数得以体现:
式(1)表明,绿色产业厂商生产α 的增加值QVAα是生产要素QFfα的CES 函数;代表生产率参数,要素f 的贡献份额,为增加值函数的曲率参数。式(2)说明,活动α 对要素f 的需求需满足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要素生产率调节项反映了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比率,从而刻画了两种增强型技术进步;Wf为要素f 的平均价格,WFDISTfα为扭曲因子,tυαα是生产活动α 的增加值。
(3)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
在金融部门的框架下,模型假设价格水平内生化,货币价格设为单位1,其他价格则视为绝对价格。货币被认为具有非中性特性,储蓄和投资会随着实际利率的变化而调整。绿色信贷的设定如下所示:
其中,投资需求ZDa由投资回报率与资本成本的差额WFcap×WFDISTcap,a,投资品价格PKa共同决定;λa 为投资数量参数,PINF 为通胀率水平,εzda为投资曲率参数,QFcap,a为行业资本要素投入规模。
假定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为正且被设定为常数shprofitb,商业银行的揽储成本为存款利率INTRSTD 和存款总额FSTOCKDins的乘积,放贷收入提供给私人机构insp 的贷款利率INTRSTCinsp和对私人机构insp 的授信规模FSTOCKDinsp。则有如下方程:
上式中,经济体总体资本所得为YFcap,等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与利息收入;OMEGA1e,a是行业a 与企业e 的转换矩阵。
其中,行业a 的资本存量余额QFcap,a等于初始资本存量QF0cap,a加上行业实际投资。
各类企业的商业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比率g2e取决于其所拿到的相对利率,其中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为外生;而直接融资利率为内生。FFLOWCe是企业e的新增贷款,FFLOWBe是企业e 的新增直接融资,INTRSTA 表示行业融资利率。
(4) 其他部门
家庭部门的行为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代表家庭通过在国内要素市场提供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禀赋来获得收入,并依据Cobb-Douglas 效用函数进行最优消费决策,进而选择国内外商品的消费组合。政府部门的财政活动包括征税和国外转移支付作为收入来源,而支出则主要用于国内外商品的消费和对国内家庭及国外的转移支付,政府的收支差额表现为盈余或赤字。由于政府税率是外生给定的,而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是固定的,由此可通过内生机制调整以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
(5) 市场均衡与宏观闭合
文章假定动态CGE 模型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投资通过金融中介与储蓄恒等;政府税率外生,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固定不变,通过内生调节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假定在给定商品的进口价格下,厂商部门和家庭部门选择最优消费使用数量,实际汇率外生给定,国外储蓄内生从而保持经常账户恒等;要素被设定为自由流动且充分就业。
2. 参数校准
文章利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17》 《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21》 《中国金融年鉴2021》 以及世界银行的数据库等多种数据源,建立了包含60 个部门的社会核算矩阵(SAM)。企业级数据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估计而来。在行业分类上,减排降碳行业的界定主要参照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22年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而绿色产业的分类则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 进行。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运用交叉信息熵方法对社会核算矩阵进行了调整和平衡。
3. 模拟方案
绿色信贷通过信贷规模和利率政策影响技术创新,提升绿色企业信贷额度和完善信息制度促进绿创新,同时限制污染企业融资推动环保技转型。利率优惠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技创新,而提高污染企业融资成本促其创新转型,影响技术偏向。绿色技术创新偏向受要素替代弹性影响,绿色资本可得性增强时,企业推动偏向性绿色技术研发,形成规模效应和价格效应。
模拟分析不同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考虑短期、中期、长期影响和劳动力流动性、工资调整。模拟不同信贷投放和技术偏向策略组合对绿转型指标影响,区分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探讨不同技术偏向下信贷的经济效果传导路径,CGE 模型中信贷政策效应体现在信贷利率和融资规模变化,技术进步通过需求侧、供给侧和增长效应影响,具体模拟方案如表1 所示。
表1 绿色信贷与技术进步冲击组合的模拟方案
三、模拟仿真
基于文章构建的动态CGE 模型,模拟绿色信贷的政策效果,分析在行业层面的异质性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绿色信贷政策在异质性技术偏向条件下不同影响下所产生的全局性经济效益和影响渠道。
1. 绿色信贷和偏向性技术的行业影响
总体来看,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增加了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绿色企业的资金约束。从融资规模的变化情况看,不同的绿色信贷政策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融资抑制性政策减少了污染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能力,带动全社会融资规模下降,并对产出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带来负面冲击影响;但在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叠加产业收缩影响下,带动单位GDP 能耗下降。
具体从商业银行贷款数据看,短期内利率型和融资型绿色信贷抑制政策,分别将带动商业银行整体的信贷利率水平上升0.31%和1.73%,减少信贷需求规模29.21 亿元和85.31 亿元,受融资成本变动的影响,增加了污染企业的资金支付压力,迫使企业通过成本调整和利润转嫁抵消利润空间的收窄,并对产能和投资决策进行调整,短期内在不考虑要素调整的情况下,将使得污染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上升0.34%左右。总体来看,绿色信贷的激励型政策对全社会融资规模和产出水平的影响较弱,激励型政策提高了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意愿,但影响效果迥异,其中融资支持政策虽然提高了绿色企业的融资能力,但对其他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挤出作用,使得综合社会平均利率水平上升约0.18%,使得社会融资规模整体呈现收缩态势;而利率优惠政策对企业融资更多表现为诱致效果,带动社会融资上升0.57%,融资规模变化高于均值3.1%和2.9%,并通过绿色行业的投资带动,使得信贷效果整体表现为经济扩张和单位GDP 能耗下降。
具体地,从细分行业看不同的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一是在产出价格影响方面:其一,规模抑制政策的影响程度在行业层面高于利率政策,并通过产业外溢效应带动绿色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其中,纸和纸制品制造价格上涨幅度最高为0.493%,其他负债比例较高行业,如建筑材料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的出厂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绿色行业在替代效应的影响下需求上升,出厂价格有所提高,但主要表现在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行业领域,比如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服务等行业。其二,绿色激励政策对产品出厂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弱,利率型政策和规模型政策使得产品价格变化分别低于抑制型政策3.31%和5.75%,产品出厂价格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绿色行业中融资需求较高的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行业降幅明显。
图1 绿色信贷各情景融资成本变动
二是在行业融资与产出方面:其一,规模抑制型政策导致污染行业减产效果最强。其中,造纸和化工行业的减产幅度最大,其次为非金属矿和金属冶炼等行业。在融资约束下降的影响下,产出水平分别减少2.29%、1.73%和1.59%,但融资约束与产能收缩在行业层面并不具有一致性,原因可能是与产业链地位、行业企业资本成本结构有关,比如对非金属矿和金属冶炼等产业链基础资本品的影响较为有限。其二,激励型政策对绿色行业的融资需求和产出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于绿色服务业产出变动影响最大,其次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等行业的融资约束也产生了显著的改善作用。
三是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抑制性绿色信贷冲击降低了污染企业的融资意愿,并通过产业关联影响对社会投资水平带来负向影响,利率型政策和融资型政策分别使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降低0.12%和0.27%,其中造纸和化工行业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次为非金属矿和金属冶炼等行业,但实施绿色激励政策对某些行业的污染企业会产生投资的挤入效果,比如钢铁冶炼和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等行业。
2. 绿色信贷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全局性效应和影响渠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绿色信贷能够通过对金融资源矫正配置,进而对GDP 单位能耗产生积极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短期内经济增速水平。为了进一步考量绿色信贷政策是否在中长期通过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产生政策作用,以及衡量其政策路径的主要实现方式。文章采用模拟方案1~8 进行对比考察,绿色信贷政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组合情景下,绿色信贷对单位GDP 能耗和产出中长期影响如图2 所示。通过模拟方案发现:
图2 融资情景变动的行业效应
图3 绿色信贷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全局性效应
第一,当绿色技术进步体现为资本增强型且要素间存在互补关系时,技术进步冲击引发的绿色减排效果具有逐步增强特征,即短期通过资本报酬份额下降和劳动力报酬份额上升的要素结构调整方式,带动绿色产出规模提升,在长期中由于绿色劳动力边际产出在技术进步驱动下进一步提升,使绿色产出规模进一步增强。从减排效果看,绿色信贷同样表现为单位能耗缓慢下降,经过拐点后降幅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则通过对绿色资本可及性的放松增强偏向型技术的诱发的产出和减排效果,其中利率激励型政策和规模抑制型政策效果最强,规模激励型政策次之,利率抑制型政策最弱。
第二,当技术进步冲击体现为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且要素间为替代关系时,技术进步引发的绿色减排效果呈现单调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冲击将始终导致资本报酬份额的增加和劳动要素报酬的下降,随着资本的边际产出与减排贡献的递减,使得总体的产出水平下降,不同的绿色信贷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利率型政策组合下,无论是产出水平还是减排效果的衰减总体都呈现平稳特征,反之,规模型政策组合则具有较为明显的拐点特征。
第三,当绿色技术进步冲击主要体现为提升劳动生产率且要素间为互补关系时,短期内资本报酬份额上升,劳动要素报酬份额下降,产出水平总体变化不明确,其中抑制型政策使得产出水平下降,激励型政策使得产出水平上升,减排效果与产出水平反向变动;但在长期,由于要素间的挤入效果逐步体现,资本报酬份额下降,劳动报酬份额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的边际产出贡献,从而使得绿色信贷在长期呈现显著的政策效果,且对产出和减排的贡献影响最强。
第四,当绿色技术进步冲击主要体现为提升劳动生产率且要素间为替代关系(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技术进步冲击对资本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呈单调变化,即技术进步冲击将始终促进资本报酬份额的下降、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绿色信贷的政策组合效果对于产出始终呈单调下降,规模抑制政策虽然在短期能够产生积极的减排效果,但在中期、长期反而使得单位GDP 能耗上升。
3. 绿色信贷和偏向性技术的影响渠道
为了进一步厘清绿色信贷和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经济主要观测指标的传播渠道,文章采用模拟方案9~24,进一步分解供给、需求和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和技术进步冲击是通过增长和供给渠道这两个关键路径影响要素分配的,并由此对产出和减排在中期、长期的路径表现产生影响。绿色技术进步形成的收入分配效应之所以呈现拐点特征,绿色信贷政策影响的差异性是重要原因,而绿色技术进步路径出现单调性加强的重要原因则是绿色信贷形成的资本配置偏移和要素替代弹性引发的技术偏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绿色信贷供给渠道的短期冲击效应与Acemoglu(2002)对无差别技术冲击的要素配置偏向研究结论一致,即当绿色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 时,劳动(资本) 增强型技术进步通过供给渠道在短期会导致资本(劳动) 收入份额的上升、劳动(资本) 收入份额的下降,反之亦然;而绿色信贷则会加强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的效果,但极化程度则随信贷的经济杠杆能力呈现差异性。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通过构造引入绿色产业部门的金融动态CGE模型,分析不同绿色信贷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从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讨论了不同技术路径下,绿色信贷基于不同时期的影响。研究发现,抑制型信贷政策和激励型信贷政策对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的产出水平、出厂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行为存在分化,短期内规模抑制型政策的减排效果最好,但对产出负向冲击最大;利率激励型政策形成的社会福利水平最高。进一步结合绿色技术偏向视角,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在中期、长期的政策效果较大程度受绿色技术偏向影响,绿色技术偏向在中长期改变了资本与劳动的要素配置结构,并通过技术进步改变了要素的边际产出效率;绿色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或者极化了这一技术路径,从而放大了对中期、长期的经济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深入了解绿色信贷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尤其是偏向性技术创新的作用。虽然绿色信贷在短期内能够较为显著地促进企业减排,但在中期和长期结合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路径,其信贷效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推行绿色信贷政策时,应更精准地识别和支持具有绿色转型潜力较大的行业,特别是那些能够通过绿色信贷实现快速技术进步和产能优化的行业。精准识别目标行业,政策工具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反应动态调整,以确保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第二,加强对绿色行业的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引导作用,从现有的数据模拟发现,绿色信贷的实施显著改变了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的要素配置偏好,但在要素互补情况下,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改善和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水平,从而在中长期内发挥更强的绿色经济效果。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企业在绿色技术和产品上的投入,以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和成本,进而促进偏向性技术创新。
第三,进一步发挥银行业在绿色信贷的市场活性,开发多元化的绿色信贷产品,完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机制,在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有效的同时,发挥不同绿色信贷工具在产业绿色转型阶段的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稳定与绿色转型的“共生共荣”。
第四,强化绿色信贷的长期效果监测,建立一套全面的绿色信贷效果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跟踪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对绿色信贷绩效展开持续跟踪研究,加强对绿色信贷长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果的研究,以指导未来政策的制定。
第五,协调绿色信贷与其他环境政策。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应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发展等其他政策形成有效协同,共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环保、能源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